計算機網絡技術最早誕生於1969年,由美國軍方牽頭將四所大學的計算機主機組成了一個名為ARPANET的網絡,以求達到共享信息的目的。到了90年代開始得到大規模的應用,並正式命名為INTERNET網。從那時到現在區區30年的光景,網絡已覆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觸覺已達到世界的神經末梢了。
之所以能普及到今天這個地步,得益於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作業系統的開發應用使得人機交換不再有障礙,傻瓜式的應用已經到了只需要會點按屏幕就能進入網絡的大千世界,欣賞無盡的酷炫畫面,聆聽悅耳的天籟之音。以致下至咿呀學語的嬰兒,上至百歲老人,都無法抗拒手機網絡的誘惑,如果說道使用門檻的話,只要會查數能識字就夠了。
其次,以晶片為代表的計算機硬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萬千電子部件能夠最終集成到手機內,無線移動傳輸技術的進步使得信息得以在任何角落間實現瞬間傳遞。
最關鍵的還在於軟體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使得任何的現實問題都能轉變成0和1數字,並通過晶片系統的內部運算而最終呈現於電腦或手機屏幕上,通過人機互動來實現本來需要我們身體力行才能解決的事情。
網絡的應用領域已無所不包,幾乎任何現實世界中的功能都可以在這個虛擬空間中找到映射,例如可以購物消費,金融投資,文化教育,健身旅遊,人際交往、消遣娛樂等等。網絡的方便快捷使得我們不需出門就能享受到無微不至的服務。
這個春節期間由於突發新冠病毒,使得我們被迫禁足在家以避免疫情蔓延,無法出門的日子就更加依賴網絡了。人們驚奇地發現儘管我們宅在家裡,也能實現遠程辦公、就醫看病、外賣訂餐,也一樣能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並沒有多大程度上影響到生活和工作,這就愈發增強了我們對網絡的依賴,以致人人都變成了低頭族,人們寧願一時的忍飢挨餓,但無法忍受一時的手機離身。
隨著網絡生態體系日漸完善,實體業態如商業百貨、報刊出版等行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包括最為傲骨的商業銀行、電信電話公司等也不得不將戰場轉移到網絡上來。
網絡的方便快捷提高了整個社會的運轉效率,也節約了人力物力等大量的社會資源,取得的成效遠超傳統經濟業態。例如在網購方面,阿里天貓商城僅去年」雙十一」單日銷售額就達到創紀錄的2684憶元。
網絡改變了全社會的活動走向,催生了更多的垂直細分領域,如直播帶貨、網紅達人等,超級網紅如李佳琪、李子柒等人的賺錢能力可達年入數億元之巨。而能夠洞悉未來,引領科技發展潮流的智者也獲得了最豐厚的回報。當今世界首富也由傳統連鎖經營的沃爾瑪家族轉變為了軟體業主比爾蓋茨,而今又這頂王冠又為網絡經營者亞馬遜的貝索斯加冕。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中心第44次的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已達8.54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61.2%。而隨著5G應用、人工智慧的進展,網絡的應用領域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廣度,萬物互聯互通正在逐漸變為現實。網絡能夠延伸我們人類的智力和身體機能,我們也將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世界。
不過,即便網絡如此神通廣大,仍然是為人類提供服務的,並非是萬能的,起碼有這三件事是網絡永遠無法替人來做的,必須要我們自己親歷親為來完成,你猜到了嗎?
考驗智商的時刻來了,這個燒腦的問題答案是什麼呢?
提示下:看似很難的問題卻是我們每天都在發生的最簡單的問題哦。
答案就是:睡覺、吃飯、上廁所!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