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當線上辦公在中國的一線城市流行起來,大家拿著一線城市CBD的工資,住著郊區的大House,甚至可以搬到二三線城市生活,花一半的錢住三倍大的房子,每天不用擠地鐵,工作日還有時間睡午覺、吸貓、跑步健身。你說這樣的生活香嗎?
疫情期間,線上辦公、教學等形式被逐漸認可。
你是否也曾想過,隨著信息以及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會改變,更甚至影響城市生態的改變?進而影響房價?
最近看到了一條關於美國矽谷房價下跌的新聞,而恰恰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疫情的衝擊使得美國矽谷很多科技巨頭,徹底把自己辦公線上化了。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量員工開始考慮搬離矽谷。要知道,矽谷灣區的生活成本是真的高得嚇人,下班堵車程度不亞於北京和上海。
據統計,政策出臺後,光是facebook 一家公司就有30%的員工考慮搬離總部。
於是舊金山的房價就開始下跌了。
7月份租金跌了11%,8月份房價跌了5%,而且看起來這個下跌的趨勢還在延續。那你肯定會說,估計疫情過去就什麼都復原了吧?還真不是。下半年twitter 和facebook 都宣布未來在線工作崗位會永遠保留,即便疫情過去也不會取消。這個可能才是真正重塑矽谷灣區房地產格局的重要變量。
回歸中國,比較遺憾的是,儘管疫情期間中國在線會議大爆發,但是距離發展到能改變房價的程度差的還不只是一點點。
不過,雖然沒有改變房價,但卻扎紮實實地改變了大家的工作習慣。即使現在復工超過5個月,中國幾家主流在線會議軟體的用戶數據也一直很堅挺。
這顆希望的種子算是扎紮實實種下了。
不少人意外,為什麼復工,肉身能相見了,還需要在線會議和在線教學等形式呢?
無非三個原因:交通太堵、出差太貴、成本更低。
對公司來說,節衣縮食的模式,意味著控制支出很重要。有些公司復工後仍堅持線上會議,一方面是控制出差等花銷,另一方面可以在線開例會,錯峰上班,那幸福感簡直是提升了143.26%。
對家長來說,網絡教育節省了接送等時間和精力成本,且資源佷優質。有個媽媽就說,現在周圍很多家長都選擇線上教育,線下培訓機構更適合低齡兒童,線上教育還能跟孩子一起學習,每天還能線上和英語外教聊1個小時,孩子也堅持了下來。
或許目前,在線會議、教育等信息技術還未成熟到可以改變大家生活習慣,影響城市生態以及房價的程度。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許有一天真能從量變到質變呢?
畢竟在中國技術進步改變城市生態的例子,過去幾年比比皆是。
比如行動支付的興起就改變了很多銀行網點的設置;外賣網絡的興起就改變了餐廳的選址;而共享單車的普及甚至能真實影響到不少小區的房價。
那未來20年,隨著5G和6G時代,AR和VR 的技術進步,可能會極大地改善在線信息世界的體驗,自動駕駛可能真正重構市中心和郊區的概念,而在線醫療也可能會緩解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間醫療資源不平等的問題。
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房價,而這些影響不會在2年內發生,但誰又能保證10年後20年後就不會發生呢?畢竟移動掃碼支付距現在也才10年,而現在的中國人幾乎都很少用紙幣了。
你說:「想那麼遠幹什麼?」
買瓶可樂你只需要關心10秒鐘內的體驗,買個手機你需要關心10個月之內的體驗,買個房子你需要關心10年之內的價格變動吧?這麼長的時間裡,人口政策,金融產業很多東西都會發生變化,產生影響。而科技這個大變量其實被很多人都忽略了。
在過去70年裡,從大型機到pc 機,到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萬物網際網路,我們的物質世界和能量世界都在一點點地被捲入信息世界。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物理世界融入信息世界的洪流是不會被終止的。
單就線上會議來說,未來隨著5G的支持,配合AR 眼鏡或者VR 頭顯,再搭配一個全息攝像頭,產生的開會效果也許真的讓線上開會和現場開會沒有太大的差異。更不用提其他行業等方面的影響。
到那時,城市的格局重構也就不遠了,人們生活和工作模式對城市格局的衝擊,就算5年內不發生,你能保證15年內20年內不會發生嗎?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北上廣深的房子,你還會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