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通江與海——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的路徑選擇

2020-12-0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4年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浙江調研期間,明確提出要發揮舟山區位、岸線及航運綜合優勢,建設江海聯運服務中心。

今年4月14日,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中國船級社、舟山市政府共同籤訂了推進江海聯運戰略合作協議,啟動了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建設面向世界的江海聯運綜合樞紐港、大宗商品儲備加工交易基地以及構建中國江海聯運現代服務體系。

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關鍵在於實現江港與海港的對接。應突出江海聯運的經濟性和便利性,優化江海聯運集疏運體系,完善江海聯運基礎設施,發展江海聯運現代服務,加快建立長三角地區航運聯盟協調機制。

加強骨幹航道建設

形成江海物流網絡互聯布局

浙江水運發達,航道密集。我們要發揮優勢,以京杭運河、杭甬運河為主軸,全面提升浙北航道網和浙東航道網,推進錢塘江和甌江航運開發,重點打造杭平申線、錢塘江、甌江等骨幹航道,重點提升長湖申線、京杭運河、杭申線、乍嘉蘇線等骨幹航道的通航等級,讓浙江的江河通海,互聯互通。

借力國務院和部級的協調,支持江蘇以長江、京杭運河為主軸,以三級及以上航道為主體,形成以京杭運河、連申線和淮河出海航道、通揚線、長江幹線、蕪申線等「兩縱四橫」可通行千噸級船舶的幹線航道網,大力推進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儘快解決寧波—舟山港和長江航運間的無縫對接,形成江海直達的集疏運通道。

此外,加強岸線資源整合,對某些適宜掛靠的沿海碼頭設施進行必要改造,增加江海聯運船舶裝卸點、掛靠點,形成並完善依託寧波—舟山港的貨櫃和大宗散雜貨江海聯運網絡。

優化港口網絡資源

培育港口綜合功能

一些人認為,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只是一個綜合樞紐港。其實不然,江海聯運服務中心項目是把寧波—舟山港和城市功能相融合,既作為港口運輸的集聚區,又作為生活服務的集中地,以港口功能轉型為依託來集聚高端服務功能。

因此,舟山江海聯運中心建設必須打破港口集疏運體系的瓶頸制約,形成全方位、開放型、一體化的集疏運網絡體系。一方面,要優化長三角地區港口網絡,按照建立現代物流系統的要求,充分利用深水港口、航道的有利條件以及與長江中下遊各港水水相連的便捷通道,鞏固與大型貨主企業的合作關係,加強港口海運與江海聯運及區域物流配送網絡的統一規劃、資源整合和配套建設,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努力形成以寧波—舟山港等為核心的大宗散貨中轉體系和長江南京以下港口組成的江海轉運體系,構建主、幹、支多層次、多梯度、多功能的長三角港口網絡;另一方面,要實現城市生活服務功能與港口運輸樞紐功能的共同提升,從貨運市場和貨運份額的慣性思維中解放出來,從貨運標準、信息網絡、服務標準等支撐服務中心運行所需的規劃設計突破,高起點設計和規劃江海聯運服務的戰略高地。

加快發展江海聯運

提高水水中轉比重

江海聯運包括「海進江」和「江出海」兩種形式,涉及海運和內河航運兩種不同的運輸管理體系,與物流鏈上港口、航運企業以及貨主各環節密切聯繫。既要聯繫江海運輸,更要實現近洋與遠洋的對接,既是新區發展的需要,更是落實國家戰略的需要。

因此,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需要處理好區域發展與國家戰略的關係,努力爭取一系列配套設施和政策支持。但是,當前「江船難以入海」和「海船入江成本過高」的現實,仍然阻礙著江海聯運的順利發展,故應充分考慮航運條件和資源,積極開發適合長三角區域航道特點的系列化、標準化江海聯運船舶,努力推進長江直達舟山海域深水港區的江海直達船型研發和船型標準化;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科學預測運量需求,將支線經營公司納入江海聯運聯盟,鼓勵支線經營江海直達,降低因換裝而增加的客戶運輸成本;鼓勵支線經營人開展定航線、定航班、定作業點的班輪化運輸,提高運輸效率;鼓勵支線經營人共用艙位,提高利用率;增加支線泊位,抓好幹支線船舶銜接,擴大沿海中轉比重,實現沿海內支線與國際中轉幹線無縫對接。

完善區域協調機制

推進區域分工合作

當前,長三角港口功能趨於重疊,港口建設自成體系,這是影響江海聯運一體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基於行政區劃分割的影響和增強彼此競爭籌碼的需要,長三角港口小區域合作初顯端倪,但大區域合作態勢仍然相對滯後。這種以地方利益為主導,帶有政府背景的競爭態勢,使得各地在運輸標準、稅費標準、通關手續、市場管理、行政執法、政策體系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導致各港口間區域協調難以展開。

因此,打造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需要處理好區域周邊鄰裡的協同關係。舟山與上海、寧波等城市不是簡單的競爭,而是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深度合作,協作發展、共同發展、聯合發展、錯位發展。可以設立相應的組織架構和協調機制,實現政府、航運企業等各個層面的聯動合作,建立整合江海聯運、內河航運和港口資源的航運聯盟。

一方面,可以協調建立規範港口、航運聯盟的準入制度,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制度以及有效的價格協調機制,優先解決集疏運網絡體系布局的協調和對接及江海聯運兩次引航的機制等問題;另一方面, 設立長三角航運聯盟協調機構,建立定期會晤協商制度,協調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如制定和實施江海聯運統一的貨運技術標準、對貨運進行全程的量化監督和跟蹤,構建江海聯運統一的貨運信息網絡、實現機構網絡和信息網絡的共享,制定和實施江海聯運統一的服務標準、向客戶提供可追溯可檢驗的高標準服務等等,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正確處理好規模擴張與綜合效益、成本變化與利益協調等關係,積極有效地推進區域分工合作。

突破現有技術制約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跨區域、一體化的航運聯盟,除了要解決港口、航道等技術難題外,運輸方式涉及到海事管理和海關監管等政策性問題,也需相關管理部門大力支持。

當前必須加快聯盟信息一體化建設,統一代碼,實現信息共享,設立統一的物流信息、航運支持保障、聯盟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尤其要花大力氣解決江海聯運船舶的技術規範問題。江海聯運船舶的營運環境複雜多變,既要解決內河航道的水深限制和船舶載貨量儘可能大的矛盾,同時還應考慮船舶的穩定性、抗沉性和船舶的結構強度,以適應海上航行的要求。在2008年中國船級社專門為江海聯運船舶出臺的《特定航線江海通航船舶檢驗指南》基礎上,繼續加快開發適合特定航線航道特點、保證安全航行的標準化、系列化江海聯運專用船舶。

同時,各級政府應多搭平臺、少設門檻,積極創造體制機制條件,制訂優惠政策,促進運力結構調整,培育航運龍頭企業,避免惡性競爭,提高航運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可聯合建立沿海聯運同盟,並以此為平臺,組成大型航運船隊,利用規模效應,降低航運企業經營成本,加強航運業信息溝通、共享,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從根本上解決江蘇、浙江中小型船公司居多、市場競爭力差的問題。

另外,要加強與國內外大型船公司的合資合作,以「碼頭股份換航線」的形式,鼓勵船公司參與貨櫃幹線港建設、建立箱管中轉基地,開闢和加密航線航班,增強港口貨櫃運輸競爭力。同時,要主動爭取航運企業內貿多式聯運配套政策,爭取航運權對外開放及新式的準入規則,設計一套全新的江海聯運貿易規則,疊加自貿區政策,為江海聯運中心建設創造更加寬鬆的空間和良好的氛圍。

《今日浙江》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培育江海聯運新優勢 探索江海聯動新路徑
    本報訊 (記者彭軍君 嚴春花)28日下午,江海聯動與物流體系建設專題研討會召開。來自沿江、沿海重點城市代表,國內有關重點港口企業、物流企業、交通港口諮詢機構、工程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深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專題研討培育江海聯運新優勢、探索江海聯動新路徑,攜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 原交通部部長黃鎮東、交通運輸部原部長李盛霖出席活動。
  • 以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契機 安徽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從舟山鼠浪湖礦石中轉碼頭啟程,全國首艘江海直達船「江海直達1」號滿載著2萬噸鐵礦砂,成功穿過南京長江大橋,首靠安徽馬鞍山馬鋼港務原料總廠碼頭,改變了我國江船不能出海、大型海船無法抵達南京以上港口的狀況。  「要把2萬噸鐵礦石從浙江的舟山運到安徽馬鞍山,以往要轉幾個碼頭,先乘海船再轉江船,至少需要三天半時間。
  • 與寧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浙江海洋大學、浙大海洋學院建設...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戰略地位顯著提升,新區、自貿試驗區、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大港口等國家戰略實施取得重大突破,油氣全產業鏈初步形成,寧波舟山港吞吐量世界第一,舟山港區躍升全國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城市品質較大提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甬舟高鐵開工,東西快速路、濱海大道、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大陸引水三期工程和一批跨海大橋陸續建成。觀音文化園建成開園。
  • 「海e行智慧版」移動智能導航開啟新大航海時代
    2018-07-11 16:5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餘若望 通訊員 董餘發布會現場7月11日,由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和浙江易航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海e行智慧版」APP發布會在舟山召開
  • 海青鐵路平度西站公鐵海聯運班列正式開通
    這標誌著平度市公鐵海聯運班列正式開通,青島最大發展腹地的出海通道搬到了「家門口」。在當天上午舉行的開通儀式上,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鐵路有限公司、山東省港口集團、海青鐵路有限責任公司與青島市、平度市幹部群眾現場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 舟山普陀:科技賦能 打造海洋產業新高地
    11月27日-28日,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舉行的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就「國家海洋信息系統」「海洋大數據中心建設和產業發展路徑研究」等議題作了研討,並為當地海洋科技產業體系建言獻策。
  • 上海市龍耀路越江隧道貫通,全長約1公裡,經過12年的艱苦建設
    2020年9月,上海市龍耀路越江隧道貫通,這條全長約1公裡的隧道終於貫通了,期間,已經經過12年的艱苦建設,堪稱非常不容易。上海市龍耀路越江隧道連通浦東徐匯兩大新市中心(後灘-徐匯沿江),因此這個隧道的定位也是很重要。上海市龍耀路越江隧道的位置如下所示。
  • 東南西北四向通道,鐵公水空四路協同,重慶推進多式聯運
    鐵海聯運模式下的陸海新通道成了最優選擇。「陸海新通道優化並補充了重慶沿長江水向東流的傳統物流走向。截至10月31日,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2562班,外貿貨物貨值累計約94.6億元,內貿貨物貨值累計約68.5億元。」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副主任胡紅兵介紹。
  • 中國「空鐵聯運」新時代就此開啟
    區別於以往旅客需要分別在航空、鐵路購票埠預訂機票、火車票的購票方式,此次「空鐵聯運」產品推出後,旅客可根據意願,自行選擇航班與高鐵進行自由組合,在APP上輕鬆完成全部預訂流程。在覆蓋區域方面,此次「空鐵聯運」一期產品聚焦於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以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鐵路虹橋站為核心樞紐,開通江、浙、皖大部分城市經上海前往東航國內各通航城市的雙向聯運;未來,聯運中轉城市還將逐步拓展到北京、廣州、深圳、成都、南京、杭州、武漢、西安等多個重點城市,滿足旅客跨區域、多方式的出行需求。
  • 產業協同勾勒優江拓海黃金線——江海聯動論壇系列觀察①,南通網...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節點城市、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濱江臨海的南通如何更好發揮江海優勢推動產業協同發展?11月28日,我市舉辦江海聯動與產業協同發展專題研討會,國家省市有關領導、沿江沿海城市代表、專家學者、重點企業客商等450多人開展深入交流,分析長三角一體化新趨勢,為南通發揮江海資源稟賦優勢,大力實施優江拓海、江海聯動戰略,以大通州灣思維推動新出海口建設,促進產業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東航集團攜手國鐵集團開啟中國「空鐵聯運」新時代
    早在2019年9月,東航按照民航局關於促進空鐵聯程運輸發展的有關部署,就曾與國鐵集團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創新聯運產品、推進聯程售票、促進綜合運輸服務一體化發展方面達成了合作意向,特別是通過信息化、網際網路等手段在運輸接駁上加強合作。經過一年多的籌備,網際網路化銷售的「空鐵聯運」產品正式上線。
  • 南京至長江出海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全國內河水運投資規模最大、技術最複雜的工程,是長江黃金水道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工程歷經7年建設,總投資110億元,分兩期實施。二期工程試運行後,南京至長江出海口431公裡的12.5米深水航道實現了全線貫通。長江南京以下是我國內河水運最繁忙的區域,年運量超過16億噸,其中海輪承運量超過8億噸。
  • 國鐵集團與東航集團空鐵聯運項目啟動
    、推進空鐵聯程售票、提升空鐵聯運服務等進行深入研究,設計開發出以上海虹橋為聯運樞紐,在鐵路12306APP和東方航空APP銷售空鐵聯運產品。,旅客可根據意願,自行選擇高鐵與航班組合,在APP上輕鬆完成全部預訂流程,實現一個訂單、一次支付。
  • 「空鐵聯運」正式上線
    8月25日中國國家鐵路與中國東方航空聯手推出「空鐵聯運產品」以後出行可以自行選擇、推進空鐵聯程售票、提升空鐵聯運服務等進行深入研究,設計開發出以上海虹橋為聯運樞紐,在鐵路12306APP和東方航空APP銷售空鐵聯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