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平衡術時被砸壞的鍵盤。
單點立自行車。李楚悅攝
「這也太不科學了。不可能完成的,除非是用粘膠粘上去的。」
「反正這些打死我都不會相信,不現實。」
王業坤在快手上表演了3年平衡術,擁有200多萬粉絲,兩次被請上央視舞臺,依然有人質疑表演的真實性。他以前會有點生氣,去辯解一下,現在也不會了,覺得沒必要。
表演平衡術的視頻走紅後,聊城有領導批評當地記者,「英國人說他是『聊城牛頓』,都火到國外了,你們還沒發現?」
「誰能想到我玩這個能有這麼多人喜歡呢?」王業坤笑著說。成為平衡術表演網紅之前,他在老家當了15年電工,家族內外,很少有人在意他對物體重心的精準拿捏。
靠表演平衡術掙錢後,王業坤給兒子在城裡買了房,自己卻不打算去住,「我哪兒也不去」。家裡的7畝地種著洋蔥、大蒜、玉米,站在門楣上貼著「清賢雅居」四個大字的院落裡,他覺得理所當然,「我是個農民,為什麼不種田?」
萬物可立
對於39歲的山東聊城農民王業坤來說,萬物皆可立。
啤酒瓶、核桃、錘子、自行車、煤氣罐、縫紉機……生活裡這些尋常物件,在他手裡都能憑藉一個支點以不可思議的方式找到平衡,單點立住。
自家沙發前的茶几上,王業坤隨手找來幾樣道具就能表演。玻璃瓶口上放個核桃,再把手機的一角輕輕架上,靜默幾秒,指尖輕輕撥動,手機穩穩噹噹立住,全程耗時不到2分鐘。表演結束,他淡然一笑。這樣的小作品,王業坤手到擒來,和他在快手上發布的大型作品相比,幾乎沒有難度。
幾年前,兒子寧寧在快手上看到一個小魔術,學會了表演給他看。王業坤轉念一想,既然小魔術有人看,平衡術表演或許也有人喜歡,「咱這也算個手藝吧。」
他註冊了一個快手帳號,給自己起的網名叫「笨笨坤」。他覺得自己嘴笨,肚子裡沒有詞兒,不會說。
王業坤很小就意識到自己和同齡人想法不太一樣。「椅子為什麼要四條腿才能立住,一條腿不行嗎?」小學三四年級常常逃課,也不幹別的,就跑去看農村裡那種很老的壓油機,「我特別喜歡看,可以看一上午,動都不動。」老式的壓油設備,有兩個人操作,油菜籽放進去,一遍又一遍地壓,王業坤注視著機器,思索著怎麼就能出來油了。
十來歲的孩子最好動,但王業坤很少願意和別的小孩一起出去瘋玩,家裡人覺得他過於老實,「他們不知道我內心在想什麼。我其實一直在觀察。」在農村,一個小孩長時間傻站著看,常常只被當作腦子笨。「我不好動,小朋友玩遊戲我覺得不好玩,我喜歡動腦子的事情。」
從2017年4月上傳第一條視頻至今,王業坤發布了超過1000個作品,平均每個視頻都有數十萬點擊。沒有團隊、沒有經紀人,還能長期保持高頻更新和熱度,很多視頻博主都難以望其項背。
不務正業
「就是喜歡,一天不擺這些,心裡就不得勁。」
成年人的世界裡,追逐純粹的喜歡,常常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王業坤的視頻時長基本在2分鐘以內,但錄製過程一般需要五六個小時,再花一兩個小時在手機上剪輯。最艱難的一次,耗時整整一天。除了每天更新小視頻作品,他每天還會花幾個小時直播。
也有模仿他的視頻博主,學著他的樣子發平衡術視頻,王業坤並不覺得有什麼壓力,「這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但很少有人能堅持超過半年。」
王業坤有時候也讓家人出鏡,作為整個平衡系統的一部分,參與表演。但剛開始拍這些視頻的時候,妻子呂海芹並不支持。「家裡家務也不做,地裡也不管,還砸壞好多東西。」
最大的消耗品是啤酒瓶。他家院子裡,專門有個角落堆放失敗的物證——碎酒瓶,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打碎200個。貴重一點的,冰箱洗衣機也都摔過。為這事,呂海芹沒少和王業坤急眼,「那時候也沒掙錢,我就覺得搞這些有什麼用,不務正業。」
妻子態度的改變,發生在央視邀約之後。
2017年10月,中央電視臺聯繫上王業坤,邀請他去央視7套演播大廳錄節目。第一次上舞臺就去央視,王業坤既緊張又興奮。呂海芹也開始覺得平衡術表演這事有譜兒,陪他一起去了北京。
為了這次節目錄製,王業坤足足準備了一個月。「也不知道咋弄,以前從來沒上過舞臺,我也不懂怎麼回事,就把它當成春晚大舞臺。去之前頭一天晚上都睡不著覺,很想挑戰一下自己。」
近兩年,王業坤的各類採訪、商演頻繁,疫情之前,基本上每個月都有一兩次出差表演的安排。2018年,王業坤再次受邀去了央視3套《綜藝盛典》錄節目。有過上次的經歷,他的經驗豐富了不少。電視臺的舞臺是搭出來的,走上去容易晃。這一次,王業坤要求節目組給他在地上鋪一塊板,以保證地面堅固穩定。
粉絲漲跌
央視舞臺的表演經歷,讓王業坤對自己的表演有了更多信心和熱情,但短視頻平臺上的傳播,並沒有立竿見影的改變。2019年之前,快手上的粉絲數在50萬大關前徘徊許久,甚至有3個月還掉了粉。
「在快手上你不更新,粉絲看不見新作品還不會取關;你天天更新,人家老刷到你的視頻,覺得煩,就會取消關注。」深諳短視頻平臺的傳播規律,但王業坤並沒有因為粉絲數的漲跌而停止更新,「我心態比較好,再說咱也不是奔著粉絲多少去的。最開始的時候,只有2個粉絲,我也天天擺。一天不擺,自己心裡過不去。」
上中學的時候,王業坤的物理學得很好,尤其是力學,對幾何、函數這些也特別喜歡。但語文、英語成績很差,「一點興趣沒有,不能說考零分吧,及格就算過年了。」
高考失利是人生中遇到過的最大挫折,「很傷心,當時很想去大學裡學物理專業的,其實當時我也心裡有數,太差了考不上。復讀一年之後,分數差得不多,但還是沒考上。」
高考之後,同學們紛紛離開家鄉,考上的去讀書,考不上的去打工,這是王業坤情緒最低落的日子。他也試過外出打工,但並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在聊城一家輪胎廠幹了大半年,還是不適應。他不喜歡每天都上班,給別人打工,幹什麼都是統一行動,覺得沒意思。
回到莘縣後,王業坤跟著父親學了電工手藝,本來就對物理感興趣,電路方面也比較擅長,電工的業務很快上手。比起打工,他更喜歡在老家當電工,有活兒了就去幹,相對自由,也沒有人際關係需要應付,把線路擺正,規整好,接好線頭就行,「都是些比較安靜的活。」
自由安靜的電工,王業坤幹了15年。2019年年初,他的粉絲數終於超過了50萬,2月2日的視頻裡,他寫了一塊板——「粉絲突破50萬,感謝大家支持」放在鏡頭前。視頻裡,王業坤通過一個核桃連接,把2個扳手1個錘子擺放成「之」字形,立在啤酒瓶瓶口上。
這段57秒的視頻,帶來了超過千萬的播放量,隨後粉絲數的增長變得順利很多,50萬漲到100萬、200萬都很快。
街坊鄰居在手機上看到王業坤的視頻,知道他火了,找他做電工的業務逐漸變少,但並不是立即停止。「就憑著感覺走,那時候一邊做電工一邊擺(平衡術),粉絲漲到50萬,我還在做電工,粉絲漲到100萬,我還在做電工。」
行為藝術
「去年在上海,我才明白我這個東西叫行為藝術,什麼叫行為藝術?沒有外界的工具加工、輔助,通過自己的創造、思考,然後擺的造型就是。」
2019年9月,王業坤受邀參加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舉辦的油罐藝術節。和以往不同,他需要在美術館裡進行即興平衡術表演,道具也不再是之前熟悉的日常用品,而是由現場其他藝術家提供的各類物品。「人家給提供什麼咱也不知道,那次去了10天,因為需要現場琢磨一下。」
參加藝術節的其他嘉賓大都是搞美術的,王業坤在其中顯得突兀,藝術界的朋友帶著好奇的目光打量他的表演。「他們給我起了個名字,說我這個叫行為藝術。」他之前沒有聽過這個詞,只知道他們認為這個是一個藝術品了。
王業坤在快手上的認證身份是民間藝術領域創作者,幾乎所有的藝術創作者都必須面對靈感的枯竭,他最大的壓力同樣來自創作瓶頸。
最初的單點平衡、多點平衡結構相對簡單,後期的造型愈發複雜。不止步於靜態平衡,他還添加了有流水幹擾的動態平衡,甚至在魚缸裡完成水下平衡。已經拍了1000多個小視頻,創作變得越來越難,最難的是構思創意,因為要不斷突破自我,擺出新意。
油罐藝術節上,搞藝術的朋友給了他不少建議,比如,現在這些造型都是單個的,以後可以做成連鎖性質的平衡系統。比如瓶子或者椅子,可以把幾個點連到一塊,像個小系統一樣。王業坤覺得很受用。
相對於網友評論,他更喜歡和藝術界的朋友交流。有些網友會直接上來質疑,你是騙子,你這是用膠粘的,但是藝術家們不一樣,他們會先尊重這個作品本身。
平衡有術
平衡術的原理並不複雜,無非是找到物體的重心,通過受力點與其他物體產生摩擦力,保持平衡。但直到今天,仍有觀眾質疑王業坤表演的真實性。
為了自證真實,王業坤後期的視頻作品,都會把之前長達五六個小時的失敗過程,剪一部分放到正片裡。他也想傳達一點正能量,不管做什麼事情,要有一個持之以恆的心態,要有耐心,不要怕失敗。
王業坤的平衡之術,不止如此。
他享受一個作品最終到達平衡瞬間帶來的成就感,但更多時候,失敗也會帶來另一種愉悅。對於王業坤來說,失敗也是一種小享受,如果構思出新的造型,很快立起來了,並不能帶來快樂,不斷的失敗,也在不斷給最後一次的成功增加難度,帶來刺激。
有人質疑過平衡術的意義,王業坤覺得平衡術的欣賞價值接近於電視節目。平衡術有啥用?沒有用,「但有一點欣賞價值吧。你拍電視幹啥?電視能看,我拍了為什麼不能讓大家看?」
但王業坤從來沒想過加入藝術團體。一旦參加了任何組織,就必然要給別人打工,這不是他想要的。有電視臺邀請他參加競技比拼類節目,他也拒絕了,「我不挑戰別人,我就挑戰自己。」
平衡術表演在短視頻上收穫了數百萬粉絲,不斷有廣告商找上門來做廣告。但真正讓他接受的邀約並不多,找上門來最多的是小零食廠商,王業坤覺得這些產品和自己的表演沒什麼關係,也不能向網友保證品質。
今年7月,莘縣縣政府的工作人員,請他去給公務員做培訓。一開始縣政府派人來,沒說讓他做報告,就說請吃飯。吃到一半邀請他去講兩句,王業坤懵了,公務員又不練平衡術,去講啥?
提起這件事,他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不是黨員,也不是國家幹部,還能跑到國旗黨徽下講課。縣政府的人告訴他,不用講別的,就說說自己的故事,體現一點耐心的品質和不懼失敗的好心態。
坐在縣政府的報告廳裡講話,讓王業坤覺得有些惶恐,也很自豪。外國媒體的關注則讓他確認了平衡術表演的價值,英國電視臺去年來拍過,日本電視臺下周也要來。國內媒體把他的視頻放到推特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國人的才藝,成為中國人的形象代表。這些讓王業坤頗有成就感,更有理由堅持表演。
王業坤覺得自己走紅不是因為運氣,所有的不可思議都來自反覆失敗和堅持熱愛。平衡術是職業也好,愛好也罷,都是自己喜歡的事。做喜歡的事情,就容易做精,走向極致。任何事情一旦走向極致,總能產生大大小小的奇蹟。
如今,有人在他的視頻評論區質疑表演道具是用膠粘的時候,會有粉絲替他辯駁,「確實是用的膠水,膠水的名字叫耐心與努力。」(李楚悅)
原標題:在他手裡,萬物都能憑藉一個支點找到平衡
牛頓「管不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