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一灣海水泛出藍色螢光。半島晨報、海力網首席攝影記者 周蕾 攝影記者 閻昱穎
小情侶驅車來看奇景,不失為一種浪漫。
礁石周圍發出星星點點的藍光。
蔡恆江,大連海洋大學科技教研室副教授。蔡恆江告訴記者,媒體對螢光海報導中關於他的有些內容不準確,他沒對事發海域的海水進行取樣分析。
沒有取樣,憑經驗判斷是鞭毛藻
記者:大黑石海域的海水能發出螢光,能確定是海水裡有鞭毛藻的原因嗎?
蔡恆江:海水能發光,主要是三種原因造成的。一是發光細菌,二是浮遊生物,三是一些大型發光生物。在沒有取樣研究的情況下,我只能憑經驗判斷,可能是前兩個原因導致的,現在還不能確定具體發光的原因。如果是浮遊生物發光,鞭毛藻的可能性比較大。大連以前也有過海水發光的現象,這種發光現象影響因素非常多,溫度、營養鹽、海流、光照等都是引起的因素。
記者:這種奇特的現象會持續多久?
蔡恆江:生物生長有一定的生消過程,所以這應該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究竟海水是清潔還是汙染無法判定
記者:這種現象體現了海洋環境的哪些變化?
蔡恆江:由於沒有取樣,所以不能簡單地判定,海水究竟是清潔了還是汙染了。以鞭毛藻為例,這是海洋微生物的一個大的分支,其中有些藻類喜歡清潔的環境,也有些藻類喜歡富營養的環境。而後者可能是在海水受到汙染的情況下,富含了某些元素(例如磷)。
當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遊藻類、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條件下爆發性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時候,這種有害的生態異常現象就是赤潮。我們不是刻意把海水發光和赤潮聯繫在一起,這僅僅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但其潛在的一些隱患,值得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記者:為何要扔石頭,或是在風大浪急的時候,海水才能發光呢?
蔡恆江:細菌和浮遊生物引起的海水發光現象是最常見的。僅當海面有機物受到擾動或生物受到化學物質刺激時才比較顯著。而在海面平靜或無化學刺激時,發光極其微弱。但是刺激過於頻繁,發光生物也會出現疲勞期,一段時間內不會發光。
新聞延伸
螢光海在大窯灣也曾出現過
一些市民和網友如此追捧大黑石螢光海,部分媒體報導和網絡信息所渲染的「國內首次出現」、「世界第七螢光海」、「大連首次出現」等說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對此,金州新區居民王先生說,去年夏初,他在開發區大窯灣海邊釣魚時,曾經目睹過螢光海。「當時把我嚇壞了,不知道那是啥玩意。 」時至今日,他在大黑石岸邊又看到了螢光海,「海水發光的顏色一模一樣。 」
大連海洋大學科技教研室副教授蔡恆江說,有同事曾經跟他提起,在大連海域見到過發光的海水。半島晨報、海力網首席記者 滿文飛 實習生 王雪
部分網圖實際是馬爾地夫
自從大黑石出現螢光海的消息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質疑其圖片涉嫌盜圖的聲音就沒有停止過。
其中,又以「沙灘螢光腳印」一圖最為出名。不少外地遊客正是看過這些圖片後,才來到大連的。記者找到了這張圖片的出處。拍攝者為中國臺灣攝影師Will Ho,拍攝地點在馬爾地夫,時間是今年1月份。記者發現,最初發布的圖片可能採取了「真假混搭」的方式,而後被廣泛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