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關於大黑石海域螢光海現象的報導引起了大連市民的廣泛關注。海水會發光,究竟是啥原因?記者昨日採訪了大連海洋大學科技教研室副教授蔡恆江,全方位揭秘螢光海現象。
問題一:
海水發光的原因是什麼?
海水能發光,並不是海水本身具有什麼發亮的性質,而是生活在海水中的生物發出來的。主要是三種原因造成的:一是發光細菌,二是浮遊生物,三是一些大型發光生物。
「因為沒有進行取樣研究,我只能憑經驗判斷,大黑石的海水發光現象可能是前兩個原因導致的。」蔡恆江表示,如果是浮遊生物發光,鞭毛藻的可能性較大,在沒有取樣情況下,無法判斷此次海水發光體現了哪方面變化。
問題二:
為啥扔石頭觀看效果更好?
蔡恆江表示,細菌和浮遊生物引起的海水發光現象最常見。僅當海面有機物受到擾動或生物受化學物質刺激時才比較顯著。這就是為什麼扔石頭後,海水發光效果就更好的原因。那麼是不是刺激得越頻越好呢?蔡恆江曾在實驗室裡培養過鞭毛藻之類的浮遊生物,發現刺激過頻,發光生物會出現疲勞期,一段時間內不發光。
問題三:
我市是第一次出現螢光海嗎?
對於網上出現「大連首次出現」,甚至「國內首次出現」等提法。對此,蔡恆江表示,「應該不是第一次,曾有同事跟我提過,在大連海域見過海水發光的現象」。
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些發光的生物並不是一下跑到大黑石海邊的,如果說真的是鞭毛藻,它在國內很多沿海地區都有,只不過數量少時不足以「發光」。
海洋漁業部門目前正取樣
「當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遊藻類、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條件下暴發性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時候,這種有害的生態異常現象就是赤潮。」蔡恆江表示,並不是有意要把海水發光和赤潮聯繫在一起,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可能性。但潛在的一些隱患,值得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記者昨日了解到,目前,我市海洋漁業部門正在著手對大黑石發光海域進行取樣,以進一步分析發光物種及原因。
記者 欒光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