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機的各個部分有充分了解之後, 我們來進行手機的設計, 當然,講的是手機設計,其實對所有的產品都是一樣的。。。
要設計一款產品,必須有一定的設計輸入,設計輸入(或者說設計要求)的信息越多,要求越具體,設計的目的性就越明確,設計的效率就越高。設計師和客戶的溝通就越有效。一般產品的工業設計方法有2種,一種是逆向設計方法,即已知產品要求,根據這個來設計外形,比如大多數手機都是這麼來的,方案公司提供手機的硬體堆疊,如前所述, 裡面將手機的各種配置,實現的功能,包括各種接口都已經做好, 並提供了產品說明書以及設計的基本要求,客戶要做的是在這個基礎上設計出一款外觀吸引人,能放大各種功能的產品;另一種方法是正向設計方式, 同樣以手機來舉例,就是先有一個手機的概念,比如我想做一個什麼樣的手機,實現什麼樣的功能,給什麼樣的人用(市場定位)等等,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先進行手機的工業設計, 然後根據這個產品來定義產品的內部結構,以及選擇相應的供應商。對於手機而言, 正向設計通常是品牌公司採用的,對於一般的小品牌或者代工公司, 很少採用這種成本極高的方式, 這是目前的現狀。
下面的例子也是大多數手機設計的模式,就是客戶根據方案公司的堆疊,委託設計公司設計好了一個外觀,我們來根據這個外觀來設計一款手機, 假如客戶的外觀圖如下:
上面一張圖叫效果圖,中間一張叫工藝說明圖,底部一張叫線框圖,第一張圖給出了手機的外形,以及曲面的形狀以及質感, 第二張圖給出了手機的材料及表面工藝及效果,第三張圖給出了產品的外形線條,在設計之前,我們要充分讀懂這3張圖,尤其是上2張圖,要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再腦中形成手機的立體模型,並且確定分件方式,以及裝配方式, 否則後面的工作會進行不下去。即使建成了模型, 到時候還是會返工的。
接下來要分析效果圖, 考慮怎樣來建這個模型, 確定好建模的步驟,以及採用怎樣的命令來生成曲線和曲面,比如這個圖,我們確定如下:
骨架方案定好後,文件準備好後,就可以進行骨架設計了。。。。下圖是骨架參考文件的建立。
圖6是不同側面的線框調整到一起後的3D圖。黑色的是頂部,黃色的是側面,粉色的是底部,青色的是頂部
將此圖保存為IGS或其他3D格式, 導入到設計軟體CREO中後,就可以開始正式設計了。。。
說明:將效果圖導入PRO/E 中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可以直接在ACAD中處理後導入;直接用圖片方式導入(見前面文章汽車模型),PRO/E到野火版後就支持直接圖片導入,在CREO版本中基本變化不大,只是命令位置發生了改變,放在了「視圖」中。這裡是用犀牛(Rhino)處理後導入的,怎樣處理看個人習慣。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