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放榜,長沙金海教育集團12名初三學生被錄取。
紅網時刻記者 賀衛玲 通訊員 黃文勝 張碧君 長沙報導
初中畢業就可本碩連讀,考上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一直是很多初中學子的夢想。近日,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放榜,全國共錄取200人,湖南共錄取16人,其中12人都來自長沙金海教育集團。從2006年至今,金海走出的少年大學生已達60人。
考試選拔:「比以往的任何一次考試都難」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安交通大學今年不再舉行少年班招生複試,改為根據初試成績錄取新生,金海集團繼去年出了7名少年大學生,今年再攀新高,共有12名金海學子考取西安交大少年班,又一次刷新了金海歷史紀錄,在湖南乃至全國獨佔鰲頭。
今年1月1日,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舉行招生筆試,來自全國29個省份526所中學的近4700名學生報名,近4500人參加筆試。此次考試共有四門科目,分別為數學、理綜、英語、文綜,每門課考試時間為100分鐘,重點是透過知識考查學生的能力。
4月21日上午,在寧鄉金海中學,五位考上少年班的學子和記者分享了他們的喜悅與經驗。黃佳怡是五名學子中唯一的女生,性格開朗自稱「佛系少女」的她被同學推舉為「外交部長」,第一個打開了話匣子。
「我感覺這次考試比我們參加過的任何一次考試都難。就拿語文來說,閱讀理解是兩封超長的文言文家書,還要寫一篇800字的作文,七八頁的試卷要在100分鐘之內做完。」黃佳怡說,考場上拼的不僅是智力,還有心理素質和做題速度。「題量很多又難,如果心理素質不好,聽到考場上譁啦呼啦的翻頁聲就先慌了。」
黃佳怡說,考試題目都很活泛,對綜合素質、閱讀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印象中最深的一道題是物理與時事結合題:中科大少年班大學生曹原發現了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這開創了物理學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將曹原稱作是「石墨烯的駕馭者」......因為平時大家都有關注時事,所以這類型的題目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陌生。
「從初一開始,學校每周都會對我們進行限時訓練,一張40分鐘的試卷,20分鐘要求做完,目的就是訓練我們的專注度和速度,全年級全科都是這樣。」李祺是個數學迷,他說這次能考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訓練有素加冷靜沉著,而數學鍛鍊了他的邏輯思維和思辨能力,加上海量的閱讀,讓他在這場高手對決的考試中不慌不亂。
成功秘訣:自主學習能力強,綜合素質全面
五個孩子來自同一個班級1712班,他們的成才有何共性?綜合素質全面、數理思維好和自主學習能力強,是班主任黃利紅和數學老師劉宗良給出的答案。
「比如李佳錦,他對數學物理都很痴迷,經常不聲不響的在鑽研題目。」班主任黃利紅說,李佳錦看別人打籃球,不僅僅是欣賞球技,他還在一邊想著籃球的拋物線和水平運動,腦子裡在計算,他自己最喜歡的運動則是羽毛球。因為喜歡發問,李佳錦有個外號叫「藍貓淘氣三千問」。
殷奕涵的成績一開始在班上並不突出,班上55人,他排在了三四十名,不過從初二開始,他的成績就像開了掛一樣往前衝,最後一直穩定在年級前十。「可能是我開始『開竅』,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我不會死記硬背,對於每一個知識點,我理解得越清晰,學得就更透徹,沉醉其中。」
而戴潤航則被班主任稱為「小機靈鬼」「丐幫幫主」,褲子膝蓋破洞了也毫不在乎。「我不喜歡去刷大量的題目,我會對題目類型進行總結、分類,將一種題的基本形式搞懂,再去拓展、發散,將題目延伸開來,形成一種樹杈式的學習方法。」戴潤航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五個孩子的父母對於他們的教育基本是「放養式」,尊重孩子的選擇。除了殷奕涵和李佳錦是教師子弟,其他孩子父母都是經商或者公司職工。
李祺父母在四川經商,三年來李祺學習上,生活上,都是自己管自己。但是每個月只要學校一放月假,李祺父母必定雷打不動從四川趕回寧鄉陪孩子。媽媽評價說,李祺學習上非常自覺,不管人前人後,向來是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全部完成後才去做其他事情。
學校培養:讓每一個孩子都閃光
「當初才來金海的時候,給孩子的定位是考一個好高中,沒想到現在能考取西安交大少年班,真是意外的驚喜。」李佳錦的父親表示,每次孩子放假回家,都會觀察孩子做作業的情況,數學有三本練習冊,有的題難度很大,但佳錦都是一個個獨立自主完成後再去對答案,有錯再紅筆改正,補充,從不會圖快抄個答案糊弄人,這都是在金海高效課堂上訓練出來的好習慣,在自主學習,自覺學習方面孩子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孩子的潛力很大,變化很大,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平臺去培養的話,最好的潛能也難以發揮出來。」
寧鄉金海中學副校長黃躍青表示,金海中學踐行「讓每個生命閃光」的辦學理念,構建「高分+特長+核心素養」的育人模式,充分發掘和開發每個孩子的興趣、個性、特長與潛能,同時致力於打造高效閃光課堂,變「師中心」「教中心」為「生中心」「學中心」,促進了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升。學校尤其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搭建德育、社團、校園五節、社會實踐等育人平臺,開發核心素養、領袖課程等系列校本教材,全力培植學生在精神、品格、習慣、體質、知識、能力、視野、情趣、智慧等方面全面發展。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讓每一個孩子都閃光,這就是我們的辦學初心所在。」黃躍青說。
來源:紅網
作者:賀衛玲 黃文勝 張碧君
編輯:彭佩
本文為教育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20/04/21/708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