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粉絲在後臺問小艾:確診癌症了,還可以活多久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
因為有的人患癌,仍然存活幾十年:
香港闊太陳嵐,6歲確診白血病,骨髓配型成功;而到46歲時患腦瘤仍然治療成功,目前幸福地活著。
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迅,17歲患癌治療康復;34歲再次患癌再次治療康復,目前健康平安。
有的人確診後,一年半載便離世:
著名主持人李詠,抗癌17個月未成功,2018年10月25在美國去世。
香港著名男星曾偉權,從確診到離世不到一年,今年11月14日在香港離世。
也有個別的患者,不治而愈:
目前臨床登記有1000個腫瘤自然消退的案例,雖然不多,但是是現實中存在的。人民網曾報導過一位英國女子肺癌晚期,在旅途時腫瘤自然消退的新聞。
因此「能活多久」這個問題,想必醫生也無法準確回答,但是可以明確的說,癌症可以存活多久與一些因素有關聯。
一、癌症患者可以存活多久,關鍵看這4個因素!
在醫院的腫瘤科裡,最常見的就是患者諮詢醫生自己還可以活多久這個問題,因此有的醫生會預測下並告知,有的醫生會勸慰其好好治療。但是,不管醫生是否告知,癌症的生存期都與一些因素有密切關係。
癌症類型
癌症的惡性程度與細胞分化關係密切,高分化的腫瘤,癌細胞生長較慢,因此轉移較慢,預後性好,例如甲狀腺癌。但低分化的腫瘤,癌細胞生長比較快,易擴散,預後性差,例如肺癌。因此惡性程度與癌症患者生存期關係密切。
癌症分期
癌症有4個分期,分別是早期,中期,中晚期,晚期。癌症分期越早,治療越徹底,預後也較好,因此早期的治癒高達80%以上。而分期越晚,不僅治療起來越難且多為姑息性,而且預後極差且侵犯損害其他器官。早期發現與晚期發現的預後有天壤之別。
治療方式
癌症治療不徹底容易會復發,比如骨肉瘤的患者如果採用截肢治療,那麼病人五年內的生存率會比保肢手術的病人要高很多。甚至有些患者因害怕放化療產生的副作用,而採取偏方、秘方等不科學治療方式,從而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存期。因此,治療方式的選擇,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存期。
患者身體狀況
癌症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心理層面對患者生存期有影響關係。患者身體素質好且沒有太多的併發症,治療起來效果要比患有多種併發症患者的好,而且生存期也會較高。
而且患者的心理狀態不一樣抗癌效果也不同,許多患者在確診之後經常會有焦慮或抑鬱狀態,這不僅不利於治療,反而可能讓病情加重,因為消極的情緒狀態則減弱S-IgA的分泌並降低免疫反應水平,導致免疫系統抗癌戰鬥力降低。
二、癌症患者預測生存周期,有意義?
生存期預測最大的意義,是可以有效避免患者過度治療及醫療資源的浪費,同時為醫務人員及家屬進行醫療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而且國外有研究數據顯示,98%的患者希望醫生傳遞客觀全面準確的信息,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其及其家屬合理安排人生的最後階段的所有事宜,並且讓患者可以做好死亡的準備。
但是,亦有些專家認為預測患者的生存期是不人道的「科學」,因為當醫生用一些冷冰冰的數據給患者下判斷,不管其是委婉還是直接的「判斷」,對患者及家屬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有研究表明,90%的患者會把自己完全交付醫生,而他們的生存期也如醫生預測的那樣;而另外的10%的患者,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通過自身的努力與癌症作鬥爭,來實現自己的康復。最終,這10%的患者中,生存期超過6年的有90%!
因此,我們既不能忽視生存期的的意義,也不能完全依賴預測的生存期而陷入悲慘的情緒中等待死亡的來臨。而是,應該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事實,配合醫生治療,積極過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三、癌症患者想延長生命線,需要學習這幾招!
癌症患者可以通過生活層面來與癌症抗癌,延長生命周期。
調整心態
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積極的情緒會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反之則會減弱免疫系統的功能。例如Stone等的實驗發現,情緒作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的抗體-唾液中A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分泌有密切關係,積極的情緒可以增強S-IgA 的分泌並提高免疫反應水平。
調整營養健康的飲食
我們都知道癌細胞會吸取人體的營養來生存,所以癌症患者很有必要攝入營養健康的飲食,提高自身免疫機體與癌症抗爭,提高生存期限。
選擇適合的鍛鍊方式
癌症患者身體負擔大,高強度的運動顯然已經不合適。但患者每天適當的慢跑、散步等運動,不僅可以舒緩心情,也可以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總而言之,癌症因惡性程度高、難治療的特點讓人們懼怕,但是隨著醫療的進步,其開始趨向於慢性化。因此患者需要正確認識癌症,才能提高戰勝癌症的機率,也可以預防癌症的侵襲。
參考資料:
[1]《癌症患者還能活多久,誰說了算?》.醫學界腫瘤頻道.2018-06-07
[2]錢會娟,袁長蓉.癌症自我管理研究現狀及啟示[J].中華護理雜誌,2010:93-9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