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豐富的礦藏資源:金礦的情況

2021-01-14 中國選礦技術網

在新疆境內其有關黃礦的分布與規模,已知有正式儲量記錄的金礦床(點)72處,其中儲量規模巖金達到20噸以上的大型礦床有3處,巖金在5—20噸,砂金2~8噸間的中型礦床10處,巖金睹量在5一0.5噸、砂金儲量在0.2~2噸間的小型礦床有37處,礦點21處。

在72個金礦床(點)中,有巖金礦48處,砂金礦17處,伴生金礦7處,其儲量分別佔新疆已探明金儲量的83.3%、12.1%和4.6%。

截至2000年底已上新疆儲量表的巖金礦區24個,保有儲量61.8噸,均為D級以上工業儲量;上表砂金礦6處,保有儲量7.3噸,均為D級以上工業儲量;伴生金上表礦區2處,保有儲量2.6噸。

境內探明儲量主要集中分布在阿爾泰山、東西準噶爾界山、天山及西崑侖一阿爾金山等地。雖然全疆87個市縣幾乎都有分布,但總儲量的90%金礦集中在阿勒泰,伊犁,吐魯番,塔城和哈密地區,分布極不平衡。

新疆重要的礦床:

伊寧縣阿希金礦床、哈密市馬莊山金礦床、鄯善縣康古爾金礦床、鄯善縣馬頭灘金礦床、鄙善縣石英灘金礦床、哈巴河縣多拉納薩依金礦床、託里縣包古圖闊個沙依金礦床 、哈密市金窩子金礦床、烏恰縣薩瓦亞爾頓金礦床。

伊寧縣阿希金礦床

礦床位於伊寧縣城北約30千米處,屬中低山區,但地形切割強烈,已修成簡易公路,可通行汽車。

該金礦於1988年發現,1992年與1996年分別提交了該礦床北、南段地質勘探報告,經自治區儲委審查後,共批准該礦床C+D級金金屬儲量50.46噸,D級伴生金屬量84.74噸.另有表外金儲量7.19噸。

礦床位於喀拉蘇石炭系海相斷陷盆地中。盆地內火山機構發育,阿希古火山構造位於盆地的西段中心部,金礦床位處火山機構的西南緣弧形轉彎處。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一套中一中碳酸性火山巖建造組成的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英安巖和英安質角礫熔巖等。

礦區構造以剝蝕殘餘火山管道及火山斷裂為主,其中環形斷裂中的F2是只要控礦和容礦斷裂構造。並嚴格的控制著區內礦體的形態、產狀及規模的變化,礦體形狀多呈似板狀體產出。圍巖蝕變為黃雲母化、矽化、黃鐵礦化、碳酸巖化等。阿希金礦帶總長1280餘米,呈向西南突出的弧形帶狀分布。並以8號勘探線分為南北兩個礦段。北段由8個礦體組成,其中l號礦體是區內最大礦體,在北段控制長480米,向北變貧為表外礦;向南與南段礦的1號礦體相聯,南段實際控制長510米,南礦段除有I號礦體與北段相連處,還有2號礦體及I號礦體的分枝礦體I一1號礦體共3個礦體組成。I號礦體儲量約佔礦區總量的90%以上。I號礦體在北礦段控制最大斜深425米,最大厚度35米,一般厚約11~15米,礦體平均含金品位5.85g/t;l號礦體延伸到南礦段後,其形態變化為不規則脈狀,傾向和走向上的膨縮.尖滅現象明顯,厚度和含金品位均較北礦段有變薄、變貧趨勢。但其礦量仍是南礦段的重要組成部分。

阿希希金礦的礦石類型,由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兩種類型構成。礦石礦物組成,主要金屬礦物有銀金礦、黃鐵礦、白鐵礦、毒砂和褐鐵礦,次為自然金、方礦、閃礦、赤鐵礦、鉛礦、磁黃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絹雲母,次為綠泥石、重晶石灰石、白石、石、玉髓和碳酸礦物等。礦石中銀金礦與自然金的比例為1;3。自然金多分布在氧化次生富集帶中,金的成色均為750,金的形狀為不規則粒狀、片狀、長條狀、樹枝狀等,金的粒度以微一細粒為主,金的賦存狀態主要以粒晶(晶隙)金形式出現,包體金少見。

礦區平均含金品位為5.78g八。礦石經選冶工業試驗證實該區礦石為易選礦石。氧化礦石採用「泥氰化法一炭浸法」流程處理效果最好;原生礦石的混合型礦石、蝕變巖型礦石採用「浮選——精礦焙燒—燒砂與尾礦氧化樹脂吸收」流程處理效果較好。混合型礦石金回收率可達90.71%,銀的回收率達79.9%;蝕變巖型礦石金的回收率可達到87.9%,銀的回收率為74.57%。

礦床成因,地質報告編寫入認為是受火山構造控制的中低—而以低為主的火山熱液型礦床類型。該區睹量規模僅北段礦床已達到大型,北南礦段合計儲量規模可達到超大型礦床。現已建成設計600噸/日選能力的礦山,成為自治區最大黃金礦山。

哈密市馬莊山金礦床

該礦位於哈密市東偏南約200餘千米,地處戈壁丘陵區,地形起伏小,可暢通汽車。金礦於1986年到1989年普查評價,並提交C+D級金儲量7.98噸。1998年10月提交評價報告,探明C+D+E級金儲量21.S3噸,其中C級佔9.6%,D級佔47.1%。

礦床位於哈爾力克一大南湖晚古生代島弧帶東端,地處馬莊山一明水火山巖盆地中。主要出露地層為下石炭統白山組中的一套火山碎屑巖系。賦礦巖石為石英斑巖、霏細斑巖、凝灰巖等。圍巖蝕變以矽化為主,其次有絹雲母化、碳酸鹽化;礦化以黃鐵礦化為主,其次為閃鋅礦化、方鉛礦化,黃礦化、毒砂化、褐鐵礦化,磁鐵礦化,其蝕變程度與金礦化成正消長關係。賦礦巖石含金量一般為0.8g/t~0.81g/t,最高達1.98/t。通過測試,英斑巖、霏細斑巖和安山質凝灰巖、流紋質凝灰巖的含金值為16.6ppb~23.6ppb,為該區金的礦源層。

金礦床由8條含金脈體組成,共圈定出工業礦體6個。礦體均產出在次火山巖體中,其中1、4、9號脈體最大,金礦化最強。礦體長45~835米,厚o.6~13.1米,含金品位0.1g/t~12.55g/t。最大的1號礦體長757米,厚0.7~13.10米,含金品位0.18/t~18.17g/t,計算C+D級儲量10.839噸,約佔全礦床總儲量近半數。

礦石類型分為氧化礦、原生礦及混合礦三種類型,氧化帶界線一般為10米上下,局部可達15米。礦石礦物組成,有自然金、銀金礦、黃鐵礦、閃鋅礦、褐鐵礦、軟礦等;脈石礦物有石英、方解石長石、絹雲母、綠泥石、高嶺土等。

礦石結構以交代結構為主,其次為粒狀結構、碎裂結構、鑲邊結構、假象結構、骸晶結構、文象結構、孤島一港灣結構及殘餘結構等。礦石構造以塊狀構造、浸染狀構造和條帶狀構造為主,其次有蜂窩狀構造、鱗片狀構造和角礫狀構造等。

礦石化學成分:氧化礦的SiO2平均含量為91.21%,混合礦SiO2平均為78.45%,原生礦SiO2為62.32%。原生礦的Fe2O3,FeO和燒失量較高。其它元素據1號脈體光譜分析顯示;原生礦中Ag0.005%一0.07%,As 0.015%~0.2%,Pb0.2%~≥1.0%,Zn≥1.0%,氧化礦石中Ag 0.003%~0.01%,As0.0l%一0.1%,Pb 0.00.03%,Zn0.03%~0.07%。該礦通過全泥氰化一鋅粉置換提金工藝試驗,結果金的總回收率達90.66%,可選性能良好。從1992年始,已經地方開採,先後已建二個日處理礦石100噸選冶廠生產。

該礦床成因為火山一次火山巖類型金礦床,礦床規模達到大型。

鄯善縣康古爾金礦床

金礦位於鄯善縣城東南方約120千米。地處低中山乾旱荒漠區,海拔高1067.6~1156米,地形起伏不大,可通汽車,交通尚屬方便。

1989年發現,1999年12月提交報告探明D+E級金金屬儲量9.86噸,其中D級約佔51.3%。截至1998年底保有D+E級金儲量7.28噸。另計算D+E級共生銅金屬儲量6.01萬噸,D+E級鉛金屬儲量2.29萬噸,鋅4.0萬噸;伴生銀D+E級儲量86.10噸。該區的構造環境,處於覺羅塔格晚古生代島弧帶中。區內斷裂構造發育,北有康古爾塔格深大斷裂,南臨阿其克庫都克區域推覆斷裂,雅滿蘇仰衝斷裂也緊貼礦區北部邊界穿過。礦床位於秋格明塔什一黃山韌性剪切帶之中,因而巖石蝕變相對發育,變形變質作用較獨特,以塑性壓扁作用和韌性剪切變形現象較普遍,巖石糜稜巖化也較發育。

礦區內出露地層主要是下石炭統雅滿蘇組火山巖系。此外,正長斑巖、石英斑巖、鈉長斑巖成脈巖也較發育。礦體圍巖為一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巖和熔巖,主要巖性有安山巖,英安質暑、安山質凝灰巖、砂礫巖等,詳見圖2—35。礦床圍巖蝕變發育,分帶明顯,表現為以礦體心,向外依次為綠泥石一矽化帶一黃鐵絹英巖化帶一青盤巖化帶。其中綠泥石一矽化帶基本上與礦帶分布相一致,由於礦體與圍巖二者呈漸變過渡關係,礦體中蝕變相對較弱,硫化物含量較高,而圍巖中金屬硫化物含量明顯減少。礦體圈定只能依據化學分析結果而定。

金礦床由大致平行的含金蝕變帶組成,呈255°~260°方向展布,傾向北西,傾角70°~85°,帶於帶間距為160—200米,其產出特徵明顯受控於康古爾一馬頭灘韌性剪切帶的展布。含金蝕變帶長1000~1500米,出露寬5~70米不等。其中L2含金蝕變帶,共圈出2個礦體,儲量約佔礦床總儲量的92%。L2帶的2個礦體以金為主,共生有益元素有銅、鉛、鋅;伴生有銀、硫等組分。L2-2為主礦體,規模最大,呈似層狀產出;L2-1呈透鏡狀、脈狀產出,兩礦體呈近乎平形狀產出。L2-2礦體長260米,厚度為0.7—4.7米,平均厚1.92米,中段平均控制斜深347米,單工程一般含金品位3.12~21.89g/t,平均品位9.10g/t。L2-1最大長度188米,最大斜深260米,一般厚度0.38~8.04米,平均厚度2.48米,單工程一般含金品位3.0—15.0g/t,平均品位為8.82g/t。

礦石礦物成分:金屬礦物主要有自然金、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和磁鐵礦,次為含銅、鉛、鋅、的含銀系列礦物。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綠泥石,次要礦物有絹雲母,方解石、白雲石、菱鐵礦、石膏等。金礦物以他形晶為主,半形晶較少。金礦物形態以粒狀為主,其次為片狀等。常見礦物構造有細脈浸染狀及浸染狀構造。礦石中金的平均成色為929。

礦石的氧化深度隨礦體出露位置、後期構造破碎程度不同而不同,從5米到25米不等。對氧化礦和原生礦分別進行了選冶試驗,證實該礦為易選型礦石。礦床成因原地質報告將其定為海相火山巖型一韌性剪切帶亞型金礦床。礦床規模主元素金礦規模達到中型,共生的銅,鉛、鋅均已達到小型礦床規模。該礦床於1993年陸續由地質隊和地方已採出礦石29.23萬噸,採空金睹量約為2.58噸。

鄯善縣馬頭灘金礦床

該礦位於鄯善縣城東南方向120千米處,礦區地處戈壁,地勢起伏小,海拔1067~1151米,可以通行汽車,交通尚稱方便。

礦床是1988年發現,1999年12月正式提交了《馬頭灘金礦床普查報告》,探明D+E級金金屬儲量15.97噸.其中D級儲量約佔總儲量的?o.9%。截至1998年底保有D+E級金儲量10.82噸。此外,計算有伴生銅金屬儲量D+E級0.32萬噸。

礦床位於塔裡木板塊北緣活動帶,覺羅塔格晚古生代島弧帶中。區內斷裂發育,北有康古爾塔格深大斷裂,南臨阿其克庫都克區域大型推覆斷裂,礦床寓於秋格明塔什一黃山韌性剪切帶中。

礦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下石炭統雅滿蘇組火山巖系,礦體圍巖為一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巖和熔巖,主要巖性有安山巖,英安質凝灰巖、凝灰角礫巖和英安巖。並有隨應變作用加強而礦化富集的明顯規律。礦區內圍巖蝕變較強烈,局部分帶明顯,大體可分為兩個帶,即綠泥石一硫化內帶和青盤巖化外帶。蝕變類型有青盤石化,黃鐵絹英巖{k、綠泥石化、矽化及黃鐵礦化、絹雲母化、碳酸鹽化等。其中黃鐵絹英巖化、黃鐵礦化和絹雲母化與礦化關係較密切。

馬頭灘金礦床由大致平行的四條含金蝕變帶構成,各帶間距離約80米,總體呈255°一260°方向展布,傾向北西,傾角70°~80°。全區共圈出金礦體9個。礦體形態以小脈狀、透鏡狀和脈狀,似層狀產出。礦體長一般為10一140米,斜深20多米,厚度約1—2米。似厚狀的L4礦體是礦區最大礦體,長度達299米,斜深279米,厚度為5.27米。其儲量約佔全礦床總儲量的85%。礦床自然金主要成分為Au、Ag以及微量雜質中的Cu、Fc、Te、Cd、Mo等。金的成色較高。平均953。礦床平均含金品位8.52g/t,伴生有益元素主要為銅和銀。

礦石類型以蝕變巖型為主,礦石礦物成分由26種礦物組成。金屬礦物以自然金、黃鐵礦、磁黃鐵礦為主,黃銅礦,赤鐵礦、褐鐵礦居次,少量礦物有銅藍,輝銅礦、斑銅礦、方鉛礦、黃鉀鐵礬,孔雀石等。脈石礦物以石英、綠泥石為主,絹雲母、白雲母居次,少量脈石礦物有方解石、白雲石、黃鐵礦、重晶石、石膏、電氣石等。金在礦物中的賦存狀態主要為粒間金、包裹金和裂隙金。礦石結構有自形一半自形粒狀、半自形一他形晶粒狀、他形粒狀、包含、交代、充填、鑲邊等結構。礦石構造有脈狀、細脈浸染狀、浸染狀、條帶狀、角礫狀、網脈狀、塊狀等。

根據礦石的氧化程度不同,礦石又劃分為原生金礦石和氧化金礦石兩類,氧化帶深度一般為30米以上,35—40米為混合帶,40米以下為原生帶。

礦石經選礦試驗後,其總回收率為86.24%.證明該礦選冶效果可行。礦床成因類型,地質報告編寫人將其劃為海相火山巖型的韌性剪切帶亞型礦床。其金礦規模達中型以上,銅礦接近小型礦床規模。現已地方開採,至今已採出金礦石43.69萬噸,銅礦石10.47萬噸。

鄯善縣石英灘金礦床

金礦位於鄯善縣城南直距90千米,地處荒漠戈壁,地勢平坦.可通汽車。

該礦經新疆地礦局審查後,批准D+E級金金屬儲量6.295噸。

金礦床所處大地構造環境為覺羅塔格晚古生代島弧帶,並位於石英灘古火山機構北緣的秋格明塔什一黃山海溝帶二疊紀石英灘—黑山火山盆地中。出露地層主要為下二疊統阿其克布拉克組的第三巖性段島弧型火山巖組合,主要巖性有灰色英安巖、紫紅色安山巖、角礫熔巖、英安自碎角礫巖。區內巖漿巖較發育,以華力西中晚期石英閃長玢巖、花崗斑巖為主,分布於礦區北部和西南部。脈巖以石英巖脈、碳酸鹽石英脈、閃長巖脈為主。礦區內構造較簡單,為一北斜的單斜構造。北東向、北西向及北東東向三組斷裂是區內主要構造,並對地層和礦體的產出形態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礦區內共圈定出18個金礦體,其中達到利用價值的工業礦體僅2條(L1和乙)。ll礦體分布於第八巖性層杏仁狀安山巖中,西端走向73°~253°,東段走向108°~288°,傾向北、傾角32°~56°,向深部變緩。地表控制長340米,寬度1.0—10.4米,平均5.23米,控制延深150米。其分支礦體L1-1長100米,真厚度1,6~3.4米,礦體平均含金品位7.2e八,銀8.14g/t。L3號礦體產於第四巖性層火山角礫巖中,地表呈一蟹狀礦囊,走向112°一292°,傾向北,傾角40°一68°,走向長220米,寬1.0一27.3米.中部最寬17.7~27.3米,真厚度為0.9~25.45米,中部真厚度12.23—25.45米。子均厚度11.34米.延深40米~60米,含金品位1.36~34.21g/t,平均為15.68g/t。銀11.20g/t,其它礦體規模小,一般長20—40米.個別達80~90米,寬1~2米,厚度0.8~0.9米,品位較低。全礦床平均含金品位為11.41g/t,銀平均品位為9,58g/t。金礦石結構以顯微細粒、葉片狀結構為主。構造主要為塊狀、星點浸染狀構造。礦石為金—石英建造。金礦物以銀金礦、自然金為主,呈微一細粒狀,主要以粒間金形式嵌布於石英顆粒間或石英與絹雲母顆粒間,而裂隙金、包裹金較少,僅佔2.6%,此外,還含有少量金礦及日一金礦。金的成色較低,為565—746,而自然金成色可達到984。

礦體的氧化帶深度,一般為50米上下。礦床成固類型,地質報告編寫人認為應屬受古火山機構制約的火山期後低熱液蝕變型礦床,礦床規模為中型。

哈巴河縣多拉納薩依金礦床

金礦位於哈巴河縣城北西約50千米,區內地勢開闊,可通汽車。

該礦新疆儲委審查批准C+D+E級金金屬儲量15.58噸。其中C+D級金儲量8.65噸。

礦床大地構造位置,處於阿爾泰褶皺系克蘭復向斜北西端之南西翼.阿克薩依向斜南段韌性剪切帶西側。出露地層主要為中泥盆統託薩雷組一套淺變質的濱海相陸源碎屑一碳酸鹽系,原巖受變質後已形成低綠片巖相淺變質巖系。賦礦層位主要巖性有薄層狀灰巖夾絹雲母千枚巖、鈣質千枚巖等。含金礦化帶與糜稜巖化帶分布相吻合,礦體多賦存於斷裂上盤的破碎帶內,。區內巖漿巖較發育,金礦化與石英閃長巖脈、石英脈活動緊密相關。脈體多順層分布,形態不規則,一般長度為20~200米.寬度為o.5~15米,空間產狀與剪切帶一致,斜角70°~85°。圍巖蝕變以矽化、絹雲母化、黃鐵礦為主,並時有重疊交替現象出現。

礦床由3個礦段組成,其中I號礦段居中,並由8個礦體構成,1號礦體規模最大,儲量約佔全礦床的70%,礦體最大長度525米.厚度變化較大,最大厚度達15.74米,最薄處僅0.34米,平均厚度為3.58米,礦體最大垂深275米,以60°一74°側伏產出。礦體形態呈不規則脈狀,沿走向及傾斜方向有膨縮、分枝複合、尖滅再現或側現。地表礦體連續性較好,且厚度較大,傾角較緩,但向深部礦體有傾角變陡、厚度變薄趨勢。

礦石自然金多呈不規則片狀、樹枝狀、粒狀、微鱗片狀出現.粒度以微一細粒狀為主,粒徑<0.1052毫米者佔77.7%。金的成色較高,一般為911~977,平均944。主要載金礦物鐵礦、褐鐵礦、碲化物及石英等。礦石自然類型為氧化礦和原生礦兩類,氧化帶深度一般垂深約50米,原生礦以蝕變巖型礦石為主,石英脈型礦物較少。礦石礦物成分:金以自然金為主,部分以銀金礦和蹄化物出現,其它礦物有黃鐵礦、褐鐵礦、黃銅礦、石英、斜長石、絹雲母、綠泥石、方解石等。伴生組分有Ag、S、As、C等。礦石含金品位以1~68八居多,平均品位為5.61g/t石結構以粒狀為主,交代、碎裂,包晶、乳滴狀較次。礦石構造以浸染狀、細脈狀、蜂窩狀較常見通過試驗,該區地表氧化礦石採用全泥氰化碳漿法提金工藝處理後,其浸出率為93.26%~96.14%,回收率為91.20%~92.35%,尾礦品位為0,3~0.47g/t,高於其它;高於其他方法。礦石可選性較好。

礦床成因類型屬巖漿熱液型,其規模為中型礦床。該區現已地方小型開採,已採出礦石10餘萬噸。

託里縣包古圖闊個沙依金礦床

金礦位於託里縣境內,克拉瑪依市北約60千米,北距哈圖金礦70千米。區內地勢較平坦,海拔750~934.米,可通汽車。

該礦新疆儲管局審查批准C4-D級金金屬儲量6.05噸。

礦區大地構造位置,處於準噶爾界山華力西褶皺帶扎依爾一達拉布特復向斜東段的南翼區內斷裂構造發育。其中北東向斷裂為主要控礦構造。出露地層為下石炭統希貝庫拉斯組、包古圖組、太勒古拉組,巖性為一套遠離火山中心噴發的沉積建造,有凝灰質砂巖、粉砂巖含砂巖巖、沉凝灰巖及一些透鏡狀的火山熔巖體。侵入巖有巖珠狀的花崗閃長巖、石英閃長巖、閃長巖等。此外,細晶閃長巖脈、閃長玢巖脈及輝綠巖脈也十分發育。

礦床中I號脈群,地表由大小12條含金石英脈組成,其中長度>100米的有3條;盲脈有40條。規模最大的I。2號脈控制長420米,垂深約100—300米,平均水平厚約1.23米。礦體的產出與細晶閃長巖脈相伴.局部插入凝灰質角礫砂巖,凝灰質粉砂巖中。形態為一具有膨脹、收縮不規則的脈狀體,沿走向有尖滅再現或尖滅側現現象。礦體的最大連續長160米,最短僅幾米。平均含金品位5.55g/t,個別高達144g/t。礦體圍巖蝕變主要為黃鐵礦化、絹雲母化、矽化等。

礦石類型為石英細脈及蝕變閃長玢巖型。礦石結構為晶粒、壓碎、包含、交代、充填、殘餘和鱗片結構等。礦石構造為細脈浸染狀、脈狀、角礫狀、塊狀、稀疏浸染狀等。礦物組成較複雜,有黃鐵礦、毒砂,黃銅礦、輝銻礦、閃鋅礦、磁鐵礦、磁黃鐵礦、自然金、方鉛礦,以及白鈦石、白鎢礦、黑鎢礦、銀金礦等。脈石礦物有石英、長石、方解石、絹雲母、白雲石、綠泥石、黑雲母、金紅石等。化學成分以Au、Ag為主,Cu、Pb、Zn少量。有害組分為As含量o.19%~0.5%,0.11%~O.15%,C1.04%,S 1.56%~2.4%。

金的賦存狀態,主要以自然金、銀金礦形式產出,在礦石中呈夾雜金、類質同象和吸附金狀態產出,自然金成色844—927,粒度以細粒一次顯微金為主。礦床含金平均品位5.59g/t。

該礦經多方案選礦試驗結果證實,直接混合浮選效果較好,精礦回收率達92.32%,精礦含金品位為85.67g/t,尾礦為0.5g/t。礦床成因,地質報告編寫人將其定為中低熱液含金石英脈型,礦床規模為中型,該礦現已建小型礦山開採。

哈密市金窩子金礦床

該礦區位於哈密市東南約190千米,距蘭新鐵路大泉車站48千米,可通汽車,交通方便。

該礦於1957年發現,到1993年底共計算C+D級金金屬儲量8.85噸。

礦區位於塔裡木北緣活動帶卡瓦布拉克——星星峽中間地塊馬蓮井復向斜金窩子凸起南部。出露地層為上泥盆統金窩子組,巖性主要是一套濱海相碎屑巖,並以長石、石英為主的礫巖、砂巖夾灰巖、頁巖為特徵。巖漿巖主要為華力西早期的金窩子巖體,巖性為黑雲母花崗巖、閃長巖一二長花崗巖。

3號礦床(脈群)產出在巖體的西端,為一含金石英脈型金礦床,共由11條含金石英脈20個礦體組成。其中3一Ⅱ號礦體規模最大,長度為450米,傾斜深3~234米,平均水平厚度o.34~3.15米,含金品位多在7.85g八一11.78g/t間。礦石類型主要為石英一金一硫化物型,以及少量蝕變巖型。礦石結構以自形一半自形粒狀、壓碎、交代結構為主。礦石構造有浸染狀、斑點狀、塊狀構造等。礦石礦物組成,主要有黃鐵礦,自然金,其次有閃鋅礦、方鉛礦、黃銅礦、褐鐵礦。脈石礦物主要是石英,其次有少量方解石、綠泥石、絹雲母等。金礦物均為自然金,形態以不規則粒狀、樹枝狀、片狀為主。粒度以0.104~0.833毫米為主。成色774~861,平均816。210金礦床的形成分布,主要受控於構造破碎帶,並受黃鐵礦化糜稜巖、糜稜巖化一黃鐵礦化角礫巖所制約,並明顯的分為上下兩個礦化層,其下礦化層是主要礦化層。礦床共由7個礦體組成。其中I號礦體規模最大,儲量約佔礦床總儲量的65%.礦體形態為似層狀,長度為950米,平均厚度為2.88米,含金平均品位4.11g/t。n號礦體為透鏡狀,長度為40米,平均厚度5.65米,平均含金品位18.25g/t。I一1礦體為透鏡狀,長度為100米,平均厚2.89米,含金平均品位9.02g/t。其餘4個礦體規模均較小。201礦床的礦石結構、構造大體上與3號礦床相同。礦物組合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自然金一石英一黃鐵礦組合,自然金一石英一黃鐵礦一方鉛礦組合,自然金一白鎢礦一石英一黃鐵礦組合,其中第二類型是201礦床的主要礦物組合形式,金礦物主要為自然金和銀金礦,自然金成色為878,銀金礦平均為642。

金窩子金礦通過混汞一浮選一氰化選礦後,金的總回收率為91%,可選性能好。該礦從70年代以來一直在開採中。

礦床成因類型,地質報告編寫入將其劃為破碎蝕變巖類型,其規模為中型礦床。該礦除計算盡儲量外,還計算有D級伴生銀4。41噸,鎢174噸,14.76噸。

烏恰縣薩瓦亞爾頓金礦床

礦區位於烏恰縣城北西約100千米,地處中高山區,海拔3 400—4 300米,礦區到烏恰縣城有簡易公路可通汽車。

該礦於1993年發現,1999年10月完成地質評價報告,提交D4-E級金金屬儲量7.64噸.其中D級1.50噸,平均含金品位3.96g/t。

金礦床處於塔裡木板塊與伊犁微板的接合部,區內斷裂構造極為發育,其中薩瓦亞爾頓—吉根大型韌性擠壓帶貫通礦區,並對該區的成礦起著至關重要的控制作用。

礦區內地層從上志留統到下石炭統均有出露,但礦化帶均賦存於上志留統塔爾特庫裡組,及下泥盆統薩瓦亞爾頓組中,前者由一套半深海一深海相具濁流沉積特徵的淺變質細碎腳矽質巖建造組成,後者則由一套半深海一深海相的淺變質類復理石建造組成。上述地層均U含炭質及黃鐵礦為特徵,Au和伴生元素As的富集係數均較高,分別為12.7和9.2,對A9富集成礦極為有利。礦床圍巖蝕變有矽化、黃鐵礦化、毒砂化、磁黃鐵礦化、輝銻礦化、絹3化、碳酸鹽化等;地表次生蝕變有褐鐵礦化、黃鉀鐵礬化和臭蔥石化等。

礦區共由4個礦床20個礦體組成,其中Ⅳ號礦床規模最大,工作程度最高,目前所計算的工業儲量均系該礦床中礦體。

ⅳ號礦床位於礦區中部。賦礦地層為薩瓦亞爾頓組含炭絹雲母千枚巖、中厚層狀變質砂巖及塔爾特庫裡組第一巖性段薄層狀含炭絹雲母千枚巖與薄層狀變質砂巖互層。礦床由99個礦體組成,分布在長6000米,寬200米的範圍內。各礦體間呈尖滅再現或平行分布,間距約10米到200米不等。礦體以Ⅳ1、Ⅳ2、Ⅳ3規模最大.長約860—1390米,厚度為0.9—27.42米,傾斜延深70~505米;其餘礦體長均小於100米。礦體形態較簡單,一般為似板狀,產狀較穩定,與礦化帶基本一致,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傾角70°左右,局部近於直立。

ⅳ1號礦體,地表呈板狀分布,礦體長860米,厚度平均3.0米,延深70米,平均品位1.44g/t。

Ⅳ2號礦體,為最大礦體,呈規則的條帶狀分布,出露長1390米,傾斜深505米,礦體地表品位變化小,平均為2.1lg/T。該礦體中又圈出尖滅再現的3個工業礦體;其中Ⅳ2-1,礦體長度為710米,平均厚度6.92米,最大斜深362米,平均品位4.03g/t,該礦體主要由氧化礦體組成;Ⅳ2-2礦體,長145米,平均厚6.94米,最大斜深S4米,平均品位3.57g/t;Ⅳ2-3礦體;長260米,平均厚1.45米,平均晶位3.71g/t。

Ⅳ3號礦體,呈規則的條帶狀分布,長1020米,共圈出2個工業礦體:其中Ⅳ3-1礦體,長100米,平均厚3.41米,最大斜深120米,平均品位3.39g/t;Ⅳ3-2礦體,長60米,斜深18米平均厚4.53米,平均品位3.35g/t。

薩瓦亞爾頓金礦床礦石礦物組成,已發現有40餘種礦物,其中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磁黃鐵礦、毒砂、輝銻礦,次要礦物有輝銻鐵礦,脆硫銻鉛礦,少見礦物有自然金、含銀自然金、銀金礦、銻黝銅礦、方鉛礦、方礦;表生礦物有褐鐵礦、黃鉀鐵礬、臭蔥石、孔雀石、銅藍,銻華白鈦石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絹雲母、方解石,次要礦物有綠泥石、炭質,少見礦物有電氣石、石墨、符山石、獨居石、磷礦等。主要載金礦物有黃鐵礦、毒砂、輝銻礦、磁黃鐵礦,其次為石英、方解石、閃鋅礦和黃銅礦等。金的嵌布特徵為裂隙金、粒間金及包裹金三種類型。自然金多產出在氧化礦石和混合礦石中,成色平均為982。含銀自然金主要見於原生礦石中,平均含量85.72%,銀含量8.52%,金成色910。

礦石結構有細粒自形一半自形粒狀結構、細粒它形一半自形粒狀、交代結構、壓碎結結構等。礦石構造,以星散浸染狀、稀疏浸染狀為主,其次為網脈狀、細脈浸染狀構造,氧化礦石常見有蜂窩狀構造。

礦石類型分氧化礦石、混合礦石和原生礦石三種,氧化深度為18米,根據礦石礦物組合及產出特徵又可分為石英脈型和蝕變巖型金礦石。

礦石經加工技術處理試驗證實為難選冶礦石.氧化礦石經全泥常規氰化法處理後,金的回收率為75%,原生礦經堆浸及常規氰化法處理後,最高回收率僅為52.98%。

礦區共計算D+E級金礦石儲量173.3萬噸.金屬量7.64噸;另計算D+E級暫不能利用的低品位表外金礦石儲量1775萬噸.金屬量25.69噸,礦床規模達到中型以上,但因其品位低,回收效果差,該礦屬目前尚難利用礦。

礦床成因,報告中引用了幾家研究單位結論,認為屬淺成中低滲濾熱液型的穆龍套型金礦或屬韌性剪切帶蝕變巖型金礦床。

阿希金礦位於伊寧縣城北偏東30公裡處,是集採、選、治為一體的現代化黃金生產企業。探明儲量C+D級礦石量2609.71千噸,其中C級礦石量4264.12千噸,金屬量50餘噸,平均品位5.6克/噸。礦區佔地面積2159畝,總投資為18600萬元。設計採礦能力600噸/日,選礦750噸/日。當前的實際生產能力休、選1000噸/日,處理礦石量32萬噸/年,年產黃金4.2萬兩,黃金產量佔自治區的25%以上。

新疆新聞網烏魯木齊3月5日消息:新疆地質工作者經過多年勘查,發現一處位於天山的大型金礦——薩日達拉金礦。

薩日達拉金礦位於新疆昌吉市西南約120公裡處,與1號冰川鄰近,海拔3500米至4300米。

有關人士稱,薩日達拉金礦屬韌性剪切帶型金礦,礦的平均品位在5克/噸左右,且向下還有變富超勢,礦體總量超過百萬噸,金儲量初具大型金礦規模,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1988年,國家305項目辦西北大學課題組在薩日達拉東、西支溝的自然重砂中發現自然金,後經多年勘查和布置評價,肯定了該地原生金礦的存在。

一座日選200噸礦石的冰峰——薩日達拉金礦選礦廠近日已破土動工。這不僅標誌著這個新發現的金礦進入了開發利用階段,也標誌著新疆可能再增加一個「萬兩金礦」。冰峰——薩日達拉金礦位於烏魯木齊與昌吉交界處的天山北坡山脈之中,距離1號冰川不遠。新疆地礦局地質一隊的工作人員用了7年時間發現了該金礦。

據了解,新疆近期對區內金礦分布進行了摸底,準噶爾盆地邊緣和天山西部、阿爾泰山脈西段蘊藏著重要金礦,且潛力誘人。

據悉,各大金礦分布帶都在三大山脈,依次是:喀佔奇——肯登高爾金成礦帶:位於天山西部伊寧縣、尼勒克縣北部科古琴山一帶,呈北西向展布,長三百公裡,寬三公裡。

帶內有新疆目前最大的金礦床——阿希金礦,探明儲量五十噸,外圍尚有二十餘處金礦點。

康古爾金成礦帶:位於鄯善縣南部,呈東西向展布,長二百二十公裡,寬六十公裡,已發現中型礦床三處(康古爾、馬頭灘、石英灘),是新疆主要產金區之一。

哈巴河金成礦帶:位於阿爾泰山西段南緣哈巴河縣,呈北西向展布,長一百公裡,寬十五公裡;已知中型礦床二處(多拉納薩依及託庫孜巴依),大型銅礦床一處(阿舍勒)。

扎依爾金成礦帶:位於西準噶爾託里縣東扎依爾山,呈北東向展布,長二百四十公裡,寬六十公裡;已發現金礦床點近百處,其中大型一處,中型二處,小型多處。

馬莊山——明水金成礦帶:位於哈密市東南星星峽——雙井子一帶,向東延伸入甘肅,呈東西向分布,長八十公裡,寬三十公裡;已發現中型金礦床一處(馬莊山)以及眾多的金化探異常,是過去十多年新疆主要產金區。

庫布蘇——平頂山金成礦帶:位於東準噶爾富蘊縣、青河縣南部及奇臺縣北部卡拉麥裡山、北塔山一帶,呈北西向展布,長一百六十五公裡,寬三十公裡,發現金礦床、礦化點近百處。

東阿賴金成礦帶:位於西南天山烏恰縣西北,向北延伸入吉爾吉斯斯坦,呈現三角形,面積三千六百平方公裡。帶內已知有薩瓦雅爾頓大型低品位金礦床及金礦化蝕變帶、金化探異常多處。

哈爾克山金成礦帶:位於昭蘇縣——特克斯縣以南哈爾克山,呈東西向展布,長三百公裡,寬四十五公裡,向西延深六十公裡至吉爾吉斯斯坦的庫姆託爾金礦。

天格爾——阿其克布拉克金成礦帶:位於烏魯木齊和昌吉市南部勝利達岅一帶,呈北西向展布,長一百五十公裡,寬十五公裡,帶內已知有薩日達拉,望峰等金礦床。

阿爾金北緣金成礦帶:位於阿爾金北緣,東西向展布,長二百五十公裡,寬三十公裡,已發現有祥雲、大平溝等金礦點多處。

受國內黃金價格高位運行影響,黃金儲量豐富的新疆金礦開發捷報頻傳,這意味著在行業整體升背景下,新疆黃金工業開始步入「黃金期」。一些因資源枯竭而破產的新疆金礦企業經過挖潛改組重新投入生產。一個500噸/日選礦廠技改工程幾天前剛剛開工,這一工程將使該金礦黃金年產量達到4萬兩,也使新疆年產逾噸金的黃金礦山增至2家。負責開發的新疆有色集團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徐存元說,這家金礦曾因資源枯竭於1995年停產,其後在自治區財資金扶持下,通過400米以下深部地質勘探目前已探明黃金儲量16噸。

除了老礦山改造外,一些新的黃金招商引資項目加快了實施步伐。規模1400噸/日的多拉納薩依金礦採選擴建項目可研報告一個多月前通過了專家評審。業主河南靈寶黃金有限公司下屬的哈巴河華泰黃金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將在2007年建成投產,總投資2億多元,屆時新疆阿爾泰「金山」下將建起新疆最大的黃金選礦廠。

今年以來,國內黃金價格直線攀升,平均每克比去年同期高30-35元,創25年來最高水平。進入6月,金價出現小幅回落,有觀點認為,進入良性修正期的金價仍有上升空間,長期維持高位運行可能性較大。

新疆黃金儲量豐富,全區黃金保有儲量約80噸,2005年共產黃金5728公斤,扭轉了連續四年下滑局面,產量出現增長。

黃金具有貨幣和商品雙重職能。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改革,黃金的貨幣功能已經減弱,許多國家中央銀行對其儲備資產進行了調整,減少了黃金持有量。黃金已基本上不作為直接購買和支付手段,但在世界經濟領域和現實生活中,它仍是比任何紙幣更具有儲藏價值的一種儲備手段。黃金對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規避金融風險也是任何物品所無法替代的。而且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黃金在航天、航空、電子、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和飾品行業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 

相關焦點

  • 燕郊竟然有這麼一個「礦藏」豐富的地方,全國各地的「石頭寶貝」都匯聚於此,真是開眼界了!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坐落於燕郊,小編今天是第一次實地探訪。
  • 陝西發展最有潛力的城市,金礦資源豐富,被稱為「西安後花園」
    而且安康有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金礦、汞礦等礦藏儲量都位居全國前列,而且安康境內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因此被譽為「中國硒谷」。安康的交通正在發展中,鐵路、公路、水路已經航空堵在進行擴大性建設。因為地理位置上和西安比較近,再加上發展也在西安靠近,所以安康就被稱為「西安的後花園」。這並不算是貶義的稱呼,發展才是唯一的目的,如果跟著西安可以獲得大的發展機會的話,這後花園也算是沒白叫了。
  • 萊州灣探出中國首個海底金礦 儲量豐富(圖)
    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在萊州灣三山島附近海域探出我國第一個海底金礦。(視頻截圖)萊州灣探出中國首個海底金礦位於三山島附近海域,最深鑽到2000多米YMG記者 姜曉近日,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宣布,該院已經在萊州灣三山島附近海域探出海底金礦,該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個海上黃金勘探項目。
  • 新疆烏恰薩瓦亞爾頓金礦床
    新疆烏恰薩瓦亞爾頓金礦位於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兩國的交界處,處於西南天山銻、汞、金成礦帶上,在該成礦帶上中亞多國找到眾多的相似金礦床,例如烏茲別克斯坦的穆龍套巨型金礦床、吉爾吉斯的庫姆託爾金礦和薩瓦亞爾頓金礦床,該成礦帶已經探明黃金量達到6100噸。
  • 新疆之天山,崑崙,阿爾泰山脈
    天山山脈是新疆的象徵,由天山山脈發源的條條河流,養育著天山南北的各族兒女。豐富的寶藏,為1900多萬各族人民開發新疆、建設新疆,提供了眾多的資源。天山山脈是亞洲最大的山系之一。我國境內的天山山脈,西起位於帕米爾山結的烏恰縣克孜爾河谷,橫亙逶迤向東而行,直到哈密星星峽以東。
  • 新疆吐魯番地區礦產資源
    吐魯番地區位於天山東段,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經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頻繁的巖漿活動,成礦作用普遍,從而形成了本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二)煤炭吐魯番地區煤炭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吐魯番市七泉湖、艾丁湖、鄯善縣柯可亞、七克臺、沙爾湖、託克遜縣克爾鹼等地。現有煤產地70餘處,其中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27處,其餘為煤礦點。全地區煤炭資源遠景儲量1340.97億噸,其中C級以上工業儲量9.4億噸,D級儲量60億噸。
  • 銣和銫的礦藏資源
    我國的銣、銫資源主要存儲於鋰雲母,銫榴石和鹽湖滷水中。江西宜春的鋰雲母儲量極為豐富。新疆產鋰雲母,銫榴石。此外,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廣東等地也有這類礦物存在。鹽湖滷水分布於青海、西藏高原、四川和湖北等的地下滷水,藏北高原和柴達木鹽湖滷水中,銣、銫儲量也大。另外,自貢鹽滷中含鋰、銣和銫。
  • 新疆三大山脈蘊藏多個大型金礦帶 開發前景誘人
    新疆三大山脈蘊藏多個大型金礦帶 開發前景誘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5日 13:55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伊犁六月十五日電(陶拴科)記者今日從新疆有關部門獲悉,新疆三大山脈蘊藏大型金礦帶
  • 陶託那金礦是世界最深的金礦,專家還在下面,發現「惡魔蠕蟲」
    黃金在人類社會中具有公認的貨幣價值,全世界的金礦礦藏分布也較為廣泛,非洲的陶託那金礦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您也許不知道,陶託那金礦內除了價值貴重的黃金之外,還有一種人類尚未發現的新蠕蟲物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10年,山東煙臺先後發現4個儲量百噸以上超大金礦!
    02  記錄:  探孔海底見礦,填補國內海域金礦勘查的空白  遼闊的海洋賦予人類豐富的想像空間,也蘊藏著巨大的財富。但由於深藏於數千米深的海底,如何尋找礦藏,也成為人類尋找海底寶庫的技術難題。超深鑽探技術、海上鑽探平臺等一批專利成果,海底「透視眼」技術的成熟,也讓找礦成果日臻成熟豐富成熟。
  • 萬萬沒想到,你「身邊的金礦」竟是手機!
    黃金開採公司估算地下的黃金儲量有兩種方法:儲量——基於當前黃金市場價格,經過成本核算和可行性研究可以開採的已經探明的礦藏儲量。資源量——黃金價格升到更高價位,或經過進一步勘探、核算之後,具有潛在開採價值的黃金礦石儲量。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估算,地下蘊藏的黃金礦石儲量大約是5萬噸。
  • 《亂世王者》水晶礦藏攻略 水晶礦藏獲得方法詳解
    導 讀 亂世王者水晶礦藏怎麼獲得?
  • 臺灣多樣化的資源與物產
    臺灣除能源資源較貧乏處,森林資源、生物資源、漁業資源、水力資源等較為豐富,因而臺灣有寶島之稱。 礦產資源 臺灣礦產資源與生物資源、水力資源相比,種類單一,儲量不豐。石油和天然氣是臺灣較重要的能源礦藏,目前已完成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勘探面積超過500平方公裡,到1999年探明石油儲量為3億多升,天然氣儲量約107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脈西部及臺灣海峽。地熱資源相對豐富,已發現的溫泉多達90餘處,其中較具經濟開發價值的十多處,主要分布在北部大屯山火山群地區。 臺灣金屬礦藏種類相對較多,但儲量不多。
  • 金礦在地下多少米?地下金礦常用採礦方法
    人類自從認識到黃金的價值後,就一直在尋找金礦,18世紀-19世紀的美國有個地方叫聖弗朗西斯科,如果你穿越過去,環顧四周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停止了營業,海員把船隻拋棄在了聖弗朗西斯科灣,士兵離開了營房,僕人離開了主人,湧向金礦發源地。
  • 南極洲擁有豐富的資源,為什麼人類不去開採?
    但仍然還有一塊地方沒有被人類佔領,並且這塊地方還擁有豐富的資源,這塊地方就是南極洲。既然南極洲擁有那麼豐富的資源,為什麼人類不去開採呢?先讓我們來看看南極洲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吧。提起南極洲,大家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就是冰天雪地,想想都冷。
  • 全球黃金資源正在枯竭:新礦日益稀缺 舊礦已經挖到地下3000米
    全球黃金資源正在枯竭:新礦日益稀缺 舊礦已經挖到地下3000米  黃琨 • 2018-05-08 18:06:26
  • 貴州探明一中國西部地區最大金礦
    新華網貴陽12月11日電(記者王麗)資源儲量達110噸的貴州省貞豐縣爛泥溝金礦礦區地質報告日前通過國土資源部專家評審,它是目前公開披露的中國西部地區儲量最大的金礦。  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高級工程師郭振春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地礦部門就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爛泥溝地區勘查出金礦。
  • 「一帶一路」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及產能概況
    其中,俄羅斯金礦資源較為豐富,查明金礦儲量5000噸,居世界第3位、「一帶一路」第1位,佔「一帶一路」的35.7%,主要分布於遠東、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地區;印度尼西亞和烏茲別克斯坦金礦資源較為豐富,查明金礦儲量分別為3000噸和1700噸,居世界第5位和第11位,分別佔「一帶一路」的21.4%和12.1%。
  • 出海記|鵬欣資源擬至多11億美元購ARS 間接擁有印尼一金礦
    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礦產企業鵬欣資源7月14日公告稱,擬透過境外子公司現金收購Marlin Enterprise Limited全資子公司Agincourt Resources (Singapore) Pte. Ltd.,從而間接擁有印尼一黃金礦,收購價不超過1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