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生病時,多數會採取口服、注射或者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但這些方式可能會造成患者服藥依從性差、對身體循環或內臟產生不良反應等問題。那麼,有沒有對人體無損害且療效好的治療方法呢?
皮膚給藥是一種無需吃藥、打針、輸液,既沒有創傷,也沒有痛苦,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就可以達到良好治療效果的方法。
膏藥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皮膚給藥劑型。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就開始將中草藥施於皮膚來治療疾病,形成了膏、散、酊、燻等多種固定劑型。可以說,皮膚給藥具有悠久的應用歷史。
那麼,什麼是皮膚給藥呢?皮膚給藥是將藥物成分通過皮膚滲透進入體內,從而發揮治療作用的一種給藥方式,通常採用貼、塗、擦、敷、燻、洗、浴等方法,直接用於治療體表或某些黏膜部位疾患。
經皮膚給藥的藥物是怎樣作用到人體,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的呢?
皮膚是人體最大、也是最容易接觸到的組織。藥物經皮膚吸收的主要途徑是:先透過人體的表皮角質層進入真皮,再擴散到毛細血管,最後轉移至體循環。另外,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皮膚附屬器官也可以吸收藥物。
與靜脈、皮下注射一樣,皮膚給藥無需經肝臟解毒就可使藥物直接進入外周血液循環。皮膚給藥具有口服給藥的優點,如使用便捷、選擇性強等,但又避免了口服給藥可能發生的肝臟首過效應及胃腸滅活作用,可以保護肝臟,減少毒性損傷;同時,皮膚給藥還能夠維持血藥水平持久穩定在恆定有效的濃度範圍內,從而避免了口服、皮下注射和靜脈滴注中出現的給藥濃度高峰,減少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因此,與傳統給藥方式相比,經皮膚給藥的藥物安全性更高。
經皮膚給藥的藥物使用也很方便。患者可以自行給藥,且不必像口服給藥一樣考慮用藥時間、用藥間隔、用法用量等諸多因素,患者不必頻繁給藥,用藥依從性有所提高。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應當選擇經皮膚給藥的藥物呢?
經皮膚給藥的藥物屬於外用藥品,一般適用於皮膚黏膜出現創傷的情況。當然,鑑於皮膚給藥的諸多優點,許多醫藥公司紛紛開發出了傳統藥物的皮膚給藥新劑型,比如透皮貼劑、超聲電導靶向給藥等,直接、快速、有效、無痛地治療患處。
使用經皮膚給藥的藥物需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在劑型的選擇上,應當根據不同的皮膚損傷選擇不同的藥物劑型。如患慢性炎症,可選用軟硬膏劑、乳劑、塗膜劑及酊劑。在急性皮膚損傷中,如體表有紅斑、丘疹和水皰時,可選用粉劑或洗劑;如皮膚糜爛、滲出物多,可選用溶液溼敷;在亞急性皮膚損傷中,有少量滲出物時選用乳劑、糊劑或油劑。
在藥物的選擇上,應當根據病因、病症和疾病性質選用不同種類的藥物。如化膿性皮膚病可選用抗生素;真菌性皮膚病選用抗真菌藥物;角化不全者選用角質促成劑;瘙癢性皮膚病首選止癢劑等。同時,藥物的濃度要適當,有刺激性的藥物要先用低濃度,之後根據實際情況逐漸遞增。
此外,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個人衛生。使用前,將塗擦藥物處清潔乾淨;使用後,應當按照規定的給藥間隔及時換藥,避免細菌增生和皮膚感染。如果出現過敏等不適症狀,應當立即停藥,並及時就醫。
文:哈爾濱醫科大學 張晶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東大學藥學院 吳一波
圖:山東大學藥學院 張雲曦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吳一波 [責任編輯: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