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斑鳩文化
雖然「關關雎鳩」指的不是斑鳩,但斑鳩這一意象在《詩經》中已經存在了,《詩經·小雅·小宛》:「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寐,有懷二人。」其中的「鳴鳩」指的就是斑鳩,此句以斑鳩起興,寫的是作者看到斑鳩高飛,心中憂傷滿懷,夜不能寐,想念逝去的父母。斑鳩在古詩中時有出現,如宋歐陽修《田家》詩:「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明陳基《久雨》詩:「今朝雨聲絕,又聽斑鳩啼。」;清趙翼《淝水》詩:「何處遙天聽鶴唳,鵓鴣聲裡曉耕雲。」(鵓鴣即斑鳩)等。
在古希臘,斑鳩同樣也被寫進了文學作品中,阿里斯託芬的《鳥》就是一部以神話幻想為題材的鵓鴣喜劇。該劇描寫了兩個雅典人和一群鳥一起在天和地之間建立「雲中鵓鴣國」的故事。這個國家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其中沒有貧富之分,沒有剝削,勞動是生存的條件。這部喜劇諷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描寫理想社會的作品。
2
斑鳩方言
在全國各地不同的方言區中,斑鳩的叫法不盡相同。上海叫「鵓鴣」,天要下雨或剛晴的時候,斑鳩常在樹上咕咕地叫,因此也叫水鴣鴣。雷州叫「鳩隼」,俗稱咕咕咕鳥,「咕咕咕」形容這種鳥的叫聲。長沙叫「斑鳩子」,因為斑鳩的肉很結實,長沙人常用以形容結實健壯的小孩。黎川叫「鳩兒」;銀川叫「斑雞」,也叫「斑隹」;溫州叫「麒麟鳩」;福州叫「鴣雎」;績溪叫「步鳩」;西寧叫「斑雀」。
3
有關斑鳩的俗語、歇後語
4
黎族童謠:斑鳩歌
斑鳩叫,毛雞合,斑鳩多,掛榕樹,像衣簍,啄沙土,舌流血,爬毛草,回村莊,過小溪,撿螺回「南好」,吃「野菜」,摘「雞冠花」,夾尾巴在架上吃穀子。斑鳩叫,毛雞合,斑鳩叫,毛雞合,哎,斑鳩叫咕咕咕咕咕……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主編:阮桂君 本期執行主編:陳語柔
作者:陳語柔 編輯:朱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