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鳩是個什麼鳥?《詩經》裡的飛鳥今天還能看到嗎?

2021-01-20 澎湃新聞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鳩是個什麼鳥?相信很多人在吟誦《詩經》名句時,心中不免提問。

自然攝影師張海華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但他坦言自己在求學期間,並未讀過多少《詩經》裡的篇什。直到2016年,多年沉迷自然攝影和寫作的他,忽然冒出個點子,想寫一篇關於「古詩中的鳥兒」的文章。

計劃中,文章不要太長,剛好可以在報紙副刊上發一個整版。在構思過程中,他繼而發現,光《詩經》就提到了那麼多鳥!再仔細讀下去,原來只針對「關關雎鳩」就足以寫一篇有趣的文章了。

關於雎鳩為何鳥,歷史上有多位「大咖」給過解釋。

明代湯顯祖借《牡丹亭》裡杜麗娘的私塾老先生之口解釋,「雎鳩,是個鳥。關關,鳥聲也。」當春香用斑鳩打趣時,老先生也沒有反駁「雎鳩即斑鳩」這種說法。

周振甫的《詩經譯註》中說:「雎鳩,一種水鳥。」餘冠英的《詩經選》有:「雎鳩,即魚鷹。」馬持盈《詩經今注今譯》有說,「雎鳩,水鳥,即魚鷹。」張海華總結道,在自然科學沒有那麼發達的古代,普遍認為雎鳩即水鳥或魚鷹。

結合史料梳理、圈內共識和自己野外拍鳥的經歷,他又將雎鳩鎖定在「東方大葦鶯」和「白胸苦惡鳥」兩種鳥身上。他曾親耳聽聞,兩種鳥的叫聲都類似「關關」之聲。

每年五、六月份,張海華在杭州灣溼地蘆葦蕩邊都會聽到「關關」聲,那是一整片東方大葦鶯大合唱,聲音頗為宏大。不過,東方大葦鶯雖然發音類似「關關」,但喜歡群居,鳴叫也相當熱鬧,聽起來並沒有那種孤獨伶仃之感。

又一年初夏,他聽到白胸苦惡鳥的鳴叫。那是一隻單只雄鳥,正在不知疲倦地鳴叫「關關,關關」。經了解,原來孤形弔影,喜歡於晨昏鳴叫求偶,正是這種鳥兒的生活習性,這讓他斷定,「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的這位君子,聽到的應該是河中沙洲上正在求偶的白胸苦惡鳥……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麼鳥的叫聲聽似「關關」?什麼鳥孤形弔影立於沙洲?原來是一隻正在求偶的白胸苦惡鳥。 張海華 攝

那之後,張海華一發不可收拾,花了近4年時間搜羅、研讀相關學術著作,野外走訪拍攝,追尋詩經中的飛鳥的故事。

這些著作主要分兩大類:一是跟《詩經》注析有關的部分著作:如宋代朱熹的《詩集傳》,及現當代學者餘冠英、程俊英、陳子展、高亨等人的書,二是跟《詩經》名物有關的著作,也涉及古今中外的十多本。

在逐一考察學者們對《詩經》中所涉及鳥類的觀點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十多年的野外觀鳥經驗,他對《詩經》中的鳥類做出自己的判斷,然後進行寫作,最終出版《詩經飛鳥》這本近500頁結合文字、攝影和插畫的集子。

書中除了解讀「關關雎鳩」裡的雎鳩,還詳述了「黃鳥喈喈為誰鳴」裡的黃鳥,「燕燕於飛傷別離」的燕,「脊令在原兄弟情」裡的脊令,「墓梅有鴞焉惡聲」裡的鴞,「七月鳴鶪農事忙」中的鶪等等,從博物的角度重新解讀《詩經》裡的自然。

白鶺鴒。《詩經·小雅·棠棣》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詩句以鶺鴒振翅飛鳴,聲如「急令,急令」,喻人之困境,以此勸喻兄弟之間應當友愛互助。張海華 攝

讀《詩經》就會發現,古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遠比現代人要緊密。2020年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相當不易的一年,疫情爆發帶來的恐懼和隔離,很多人開始反思我們該如何修復與大自然的關係,張海華也在書的序言中感概,「如今,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快、那麼新、那麼眩目、那麼迫不及待,而只有很少的人願意慢下來,行走於鄉間的小道,去觀察草木蟲鳥的美好,去凝視來自古老文化的脈脈餘暉。」

當然讓人反覆翻看這本書的,不止是理念上的共鳴,還有作者獨特的行文著眼點,比如「鴛鴦會飛嗎」「古人為何會觀鳥?」「詩經裡的』猛禽分類學』」,在資料梳理的同時,加入他自己的拍攝故事和走訪經歷,讀來叫人興味盎然。

有人可能好奇,詩經中到底寫了多少鳥?根據張海華梳理,《詩經》共305篇,有62首詩明確提到了鳥兒,有的詩中還提到多種鳥類,所涉及的鳥類有42個,合併重複的鳥類,整部《詩經》中實際提到的鳥兒有30多種(類),涉及25個科。當然這些統計很難按照現代鳥類分類學來進行,只是一個大致情況。

《詩經·周頌·小毖》有「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中的桃蟲,指的就是鷦鷯,按照現在的科學分類系統,屬於雀形目鷦鷯科。張可航 手繪

《詩經·邶風·燕燕》有「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描述了深婉動人的送別情境。燕子的背羽在陽光下其實是藍黑色的,泛著金屬的光澤。張可航 手繪

《國風·邶風·凱風》有「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說的是雖有七個兒子,辛勞的母親依然無法感到歡愉,還不如聽聽會唱歌的小鳥呢。這種羽色靚麗、歌喉動聽的黃鳥,與插圖中「黑枕黃鸝」的特性高度一致。《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上如此描述它的鳴聲:「清澈如流水般的笛音。」張可航 手繪

根據張海華梳理,《詩經》中直接提到雉科鳥類的有八首詩,插圖為雉科的白腹錦雞。張可航 手繪

那麼,古人也會觀鳥嗎?在張海華看來,兩三千年前的先民們,尤其是那些《國風》的作者們,其實都是「草根詩人」,他們經常行吟於野外,所見草木,皆可入詩。

他認為,詩經中提到了那麼多種名為鴞、雉、燕、鸛、鳩、鷺、鳶、鶖的鳥兒,恰恰說明在兩三千年前,人類還處於比較原始的農耕時代,自然環境中的鳥類數量比較多。

當然古人「觀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比較現實,那就是狩獵需要。「將翱將翔,弋鳧與雁」,「鴛鴦於飛,畢之羅之」,說明在古代野鴨和大雁都是捕獵的對象,因此人們對它們的觀察和習性也了解更多。比較遺憾的是,因為自然環境的變化,棲息地遭到可能的破壞,「有鶖在梁,有鶴在林,維彼碩人,實勞我心」中的鶖,也就是禿鸛,近年來在國內幾乎絕跡。

在全書配圖方面,一方面儘可能找齊照片,他自己沒有的,就向鳥友們尋求幫助,另一方面,則讓學畫畫的女兒手繪了很多鳥類,豐富全書的視覺呈現。

作為一個想要嘗試「詩經觀鳥」的普通人,可以從哪裡著手?記者和張海華聊了聊。

Q:

如果想從自己身邊開始尋找《詩經》裡的飛鳥,就長三角地區而言,哪些品種是比較容易遇到的?

A:

在產生《詩經》的地方——主要是黃河流域——自然是不用說了,但其實,考慮到很多鳥類會遷徙或者在國內分布很廣,那麼在長三角看到這些鳥也是不足為奇的。哪怕不能看到全部,也至少可以看到大部分。

以我所居住的浙江寧波市而言,我統計了一下,發現除了極少數鳥種以外,「飛」在《詩經》中的鳥兒幾乎都能在本地找到,如大雁、白鷺、麻雀、喜鵲、家燕、雉雞、棕背伯勞、烏鴉、鶺鴒、各種野鴨(含鴛鴦)、猛禽等。

Q:

像詩經裡所講的周南、召南,那個時代這些地方的地貌環境與今天地貌環境有哪些變化?詩經裡提到的鳥兒,有哪些在那裡今天還是常見鳥?

A:

周南在學術界有共識,主要指今題河南省西南部至湖北省西北部一帶。產生《詩經》的時代,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相關地方的環境、氣候都跟現代有較大不同。至於那些鳥兒,在現代倒是基本都還在的。只不過有不少在古代比較常見的鳥類,現在已經成了瀕危動物,如鵜鶘、東方白鸛、白鶴、大鴇等。至於野鴨、鷹、隼、貓頭鷹、白鶺鴒、鴛鴦、伯勞、喜鵲、白鷺、雉雞、麻雀等鳥類,現在依然比較常見。

《詩經·曹風·候人》中有「維鵜在梁,不濡其翼」,拿鵜鶘不用下水捕魚也能安居魚梁,比喻那些完全靠人供養,才德與地位完全不相稱的人。 

《國風·召南·鵲巢》有「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成語「鳩佔鵲巢」由此得來。當代學者更傾向於認為,主動侵佔鵲巢的是一些猛禽,比如圖中紅隼。

《詩經》裡提到最多的鳥是哪一類?答案是雉雞類的鳥。詩經裡至少有八首直接提到它們,如果加上與雉雞相關(如羽毛、服飾)的詩,則超過十首。比如《邶風·匏有苦葉》裡就有「雉鳴求其牡」,《邶風·雄雉》中有「雄雉於飛,洩洩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

Q:

像您提到認為雎鳩是白胸苦惡鳥,也有學者提出不同意見,鳥友圈對此都有哪些討論?哪些參考書籍是您認為比較適合對此話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閱讀的?

A:

鳥友圈其實討論得很少,因為絕大多數人沒有想到去關注這個話題。至於我認為雎鳩最大可能是白胸苦惡鳥(但也不排除其他鳥類)這個觀點,倒是獲得了很多研究者的認同的。說起來,這個觀點也並不是我的「原創」,我只是在羅列了各種關於雎鳩的猜測性意見後,給出了自己的傾向性答案與理由。

至於重點參考書目,大致如下:高明乾等《詩經動物釋詁》(中華書局,2005 年 9 月) ;胡淼《詩經的科學解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細井徇《詩經名物圖解》(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月);岡元鳳《毛詩品物圖考》(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年8月);林趕秋《詩經裡的那些動物》(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潘富俊《詩經植物圖鑑》(貓頭鷹出版社,2014年1月);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華夏出版社,2013年1月)。

Q:

對於剛剛開始對於觀鳥產生興趣的初階愛好者,國內觀鳥最推薦的地方是?

A:

其實,對於初階觀鳥愛好者,我強烈推薦先從觀察家門口的鳥兒開始,慢慢由近及遠,由易到難。可以先注意尋找、觀察、辨識小區、公園、郊外的鳥,有了一年左右的經驗後,再到外面去看鳥。

Q:

哪些觀鳥裝備是您推薦的?既輕便又好用的那種?

A:

入門的觀鳥器材,其實只要有一架8X42的雙筒望遠鏡即可(8是指放大倍率),價位從幾百元到一萬元以上,都有。

Q:

您有比較實用的觀鳥手冊推薦嗎?

A: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上海水鳥》,都很不錯。

Q:

看您女兒為全書配圖多幅,培養兒童和青少年的觀鳥興趣,指導他們觀察自然,您能分享一下心得嗎?

A: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做父母的自己要熱愛自然,從小經常帶孩子到野外去玩,培養孩子對自然的興趣。其次,父母自己要專注、自律,做好自己所熱愛的事,這樣一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受到很好的正面影響效果。

《詩經飛鳥》;張海華 著;寧波出版社;2020年10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關關雎鳩」裡的「雎鳩」究竟是什麼鳥?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詩經》的第一首詩,也是大家朗朗上口的詩句,但念了這麼多年,你知道詩裡的「雎鳩」究竟是哪種鳥麼?這種鳥也通常會和伴侶相伴終身,是人們眼中幸福美滿的代表。
  • 重慶的天空首次有鶚飛過 它是「愛情鳥」雎鳩嗎?
    原標題:重慶的天空首次有鶚飛過 它是「愛情鳥」雎鳩嗎?   觀鳥愛好者介紹,5月5日~8日可能出現千隻猛禽過重慶的壯觀場面  蛇雕(圖1)、橙胸姬鶲(圖2)和鶚(圖3)在重慶市範圍內還是第一次發現。受訪者供圖  1  雎鳩是鴛鴦  這種說法,最容易為大眾所接受。
  • 古詩詞裡的「谷鳥」是什麼鳥?張載說在《葛覃》裡
    山河大地在詩詞裡,有一種鳥,叫做「谷鳥」。「谷鳥」是布穀鳥嗎?再讀張載的《葛覃解》,「葛蔓青長谷鳥遷,女工興記憶歸安。不將貴盛驕門族,容使親心得盡歡」,才發現想知道谷鳥到底是什麼鳥,需要到《詩經·葛覃》中去找答案。
  • 雎鳩:《詩經》裡的情聖,已成絕響
    人 文地 理.故鄉 ——點擊播放音樂—— 詩經云:「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雎鳩,即是鸕鷀。據說外文譯者不解,譯作水鴨,大意是這樣:河岸思春的水鴨,叫個不寧。美麗賢良的姑娘啊,堪稱君子的佳配。意境全無,索然無味。而其實雎鳩這一意象,古時就是伉儷情深的寫照,較之鴛鴦更堅貞。
  • 郭耀庭|讀詩解謎之「雎鳩」究竟是何鳥?
    詩經中的這一段詩句成為千百年來歌頌男女愛情的經典名句。對詩句中的「雎鳩」究竟是什麼鳥,許多人也在不斷研究和推測,有秧雞說,有大葦鶯說,有斑鳩說,此外,還有鵜鶘、鴛鴦、鴻雁、冠魚狗、赤麻鴨、白胸苦惡鳥、鳳頭鵬鶥、彩鷸、天鵝、水雉、小、扇尾沙錐等等多種說法。但最主流、正統的說法,說雎鳩是「魚鷹」。
  • 《詩經》裡最美的一十二句,字字生香,百讀不厭!
    《詩經》也名《詩三百》,成書在春秋中葉,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詩經》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不高深難懂,它充滿生活氣息,它質樸地將人間的喜怒哀樂都融進了詩歌裡。《詩經》中最美的一十二句,字字生香,百讀不厭!《詩經》中最美的句子·第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處:詩經·周南·關雎賞析:一對雎鳩鳥,在河中央的小沙洲上,交互合唱。
  • 《詩經》裡的伯勞鳥
    螢火蟲開始出現了,《詩經》裡的小鳥——伯勞也開始鳴啾起來。勞燕分飛的勞字,指的便是它。伯勞在古籍中有多個名字。《易緯.通卦驗》解釋伯勞,夏至感應陰氣而開始鳴叫,冬至而止。伯勞也叫鵙(jú音 橘)。《禮記.月令》上說:仲夏之月,鵙始鳴。《詩.豳風.七月》有歌曰:「七月鳴鵙」。說的是:伯勞在七月仍在鳴叫。古人以物候辨識天氣與季節,伯勞的「夏至鳴而冬至止」的特性,成了天然時鐘。
  • 關關雎鳩,此雎鳩非彼斑鳩
    1   斑鳩文化   雖然「關關雎鳩」指的不是斑鳩,但斑鳩這一意象在《詩經》中已經存在了,《詩經·小雅·小宛》:「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 《紅樓夢》裡寫到的這些草木蟲魚,原來《詩經》裡早有記載!
    著名大文豪魯迅先生是個鄉土觀念很重的人,更是個細心觀察生活的作家,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了他幼時的樂園百草園裡的各種花草鳥蟲,多達數十種之多。第一個:兕第五回裡說到元春判詞,最後兩句是「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這裡的「兕」,甲戌本、蒙府本、戚序本等都作「兔」,己卯本、夢稿本作「兕」,這個「兕」到底是個什麼怪獸呢?《詩經》的《小雅 何草不黃》裡有這樣幾句: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 《詩經》裡的男男女女是怎麼談戀愛的?
    「窈窕」是個連綿詞,就是「以音求義」之詞,不能分開來講「窈」是什麼,「窕」是什麼。「窈窕」就是「遙迢」,遙迢者,遠也。「窈窕淑女」是說和那美麗的女子距離很遠。這個距離,指的是感情距離:雖然那個淑女就在江邊,可以見到,但是彼此不認識,無緣靠近,就感覺隔得很遠了。這就像《西廂記》裡張生初見崔鶯鶯的那個唱詞:「隔花陰,人遠天涯近。」
  • 炮轟「甲骨簡牘」第八彈|鳥鼠同穴慎辨羽 窮獸聚群假古文
    正文我先解釋「鳥」的符文、車文和參文字義,然後再講解雎鳩,此為宗伯古儒學內傳雅言詩、書、禮中所記載。學識不足,水平低微,強解經義,卑議逾尊,請各位前輩學者多多批評指點。1、「鳥」三種雅言字義「鳥」符文字義,大抵伏羲時期文字,指心宿,俗稱商宿、商星。符文屬於神文,寫法不可外傳。
  • 《詩經》裡的經典句子,字字動人,美到靈魂裡!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葉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詩歌。 《詩經》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琅琅上口的詩句讓人耳熟能詳。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碩人》是《詩經·衛風》中的一首,是讚美是齊莊公的女兒、衛莊公的夫人莊姜的詩。【譯文】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二、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出自《詩經·王風·黍離》。
  • 科學網—《詩經》裡的黃鳥究竟是啥鳥
    黃鳥是《詩經》中出現次數比較多的一種鳥,分別見於《周南·葛覃》《邶風·凱風》《秦風·黃鳥》《小雅·黃鳥》和《小雅·綿蠻》,看來是那個時代與人類關係比較密切的鳥類之一。 那麼《詩經》中的黃鳥究竟指的是什麼鳥呢?查閱了一下相關文獻資料得知,歷代對於黃鳥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黃鸝」說,另外一種是 「黃雀」說。
  • 瓊瑤、關雎爾、屠呦呦、朱自清等那些來自詩經楚辭中唯美的名字
    關雎詩經第一篇便是名傳千古的《周南-關雎》,這是15國風中最富有魅力和流傳最廣的一首。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雎鳩本來是形容雎鳩鳥的叫聲,動聽悅耳,沒有其他意思。但因開頭這句詩實在純樸自然,音律和諧,朗朗上口,便有人挑出了「關雎」二字,作為名字。還記得電視劇《歡樂頌》中的關雎爾嗎?顯然這個名字就是取自詩經《關雎》,大概有窈窕淑女的含義吧。
  • 《詩經》裡的「鳩」,到底是些什麼鳥兒?
    其實,關於鳩或「鳴鳩」,最早入詩的是在《詩經》裡。不過,關於《詩經》裡的「鳩」可是疑雲不斷。1誰佔了鵲巢?成語「鳩佔鵲巢」,源自《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此詩所描述的,是盛大的迎親場面。歸,即出嫁之意。《詩經》講究「見物起興」,那麼在這首詩裡,為何以「鵲巢鳩居」來「起興」,從而引出婚禮呢?
  • 圭塘河畔 坐看鳥飛鳥宿
    但是所有這些經歷,都沒有讓我認知飛鳥的熱情轉化為認識鳥類的具體行動,很長時間人間我都是「心動而不行動」,看見生態領域的同行們對各種飛鳥如數家珍,自己只能是「臨淵羨魚」,沒完沒了的俗務佔據著我的心,沒有停下片刻的時光,看雲捲雲飛,觀鳥棲鳥宿,儘管飛鳥的形態是那麼的嬌美,聲音是那麼悅耳,我與飛鳥之間,長期處於一種「相見不相識、對面不相知」的窘迫與尷尬。
  • 《詩經》裡的奇特動植物(第一篇/5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在文學史和文化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可謂包攬萬物,更是了解先民生活生存不可多得的典籍,有些動植物甚至就在我們周邊但不一定認識,快來看看你認識幾個吧雎鳩對於雎鳩的物種確認
  • 從屠呦呦名字由來說起 如何在《詩經》裡找個好名字
    最近大伙兒的朋友圈都被屠呦呦這個取自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的名字刷爆了吧!雨天裡流淚大哭的鏡頭有木有?意思用法上: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這意境吉利嗎?《二刻拍案驚奇》:「陰風慘慘,殺氣霏霏。」我都不忍看下去啦……凡事講個度,名中若用「霏」字,一個足矣!【有些名字,不吉利藏得很深】如果要取左右結構之字,要防止會被誤解為2個字。
  • 世業洲有人張網捕鳥眾多飛鳥成為盤中餐
    金山網訊 前天,記者在世業洲東新圩村看到,多張大網支在空中,一隻只過往飛鳥落入網中,成為盤中餐。  前天上午,記者在世業洲採訪時,無意間發現,東新圩村有數張大網支在空中捕鳥,將過往飛鳥「收入囊中」。記者先在一處農家樂裡,看到用兩根粗竹支起的大網,大網長約30米,高有2米多,其北面有幾棵樹,南邊則是空地。如果飛鳥飛來想落在樹上,就會誤撞進網,翅膀被纏住,無法逃生,只能坐以待斃。在這張網上,一隻野鴿被纏在上面,但已經停止了掙扎,無力地睜著眼睛。
  • 《詩經》裡最美的20段詩句,美到靈魂裡
    1、關關雎鳩——《詩經•國風•周南•關雎》譯: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在河灘。美麗賢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侶。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譯:初生蘆葦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