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寫到的這些草木蟲魚,原來《詩經》裡早有記載!

2020-11-29 少讀紅樓

著名大文豪魯迅先生是個鄉土觀念很重的人,更是個細心觀察生活的作家,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了他幼時的樂園百草園裡的各種花草鳥蟲,多達數十種之多。

我們的童年都背過這篇文章: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

這一大段文字,是魯迅記憶中的百草園,裡面提到了他所熟悉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雲雀、油蛉、蟋蟀等草木鳥蟲,相信這也是很多人兒時的記憶。遺憾的是,現在的孩子,對大自然的這些草木鳥獸蟲魚越來越陌生了,即便是成年人,因為生活在城市,很少涉足田野,對大自然的這些「饋贈」也多是相見不相識了。

不獨魯迅,《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也是一位對草木鳥獸蟲魚這些大自然的動植物非常熟悉的作家,這一點,通過原文烏進孝交租一回可知。如果不是常見這些活物,是不可能寫得出如此生動的文字來的。

原文有這樣一大段文字:

」大鹿三十隻,獐子五十隻,狍子五十隻,暹豬二十個,湯豬二十個,龍豬二十個,野豬二十個,家臘豬二十個,野羊二十個,青羊二十個,家湯羊二十個,家風羊二十個,鱘鰉魚二個,各色雜魚二百斤,活雞、鴨、鵝各二百隻,風雞、鴨、鵝二百隻,野雞、兔子各二百對,熊掌二十對,鹿筋二十斤,海參五十斤,鹿舌五十條,牛舌五十條,蟶乾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對蝦五十對,幹蝦二百斤,銀霜炭上等選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萬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雜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乾菜一車,外賣粱谷、牲口各項之銀共折銀二千五百兩。外門下孝敬哥兒姐兒頑意:活鹿兩對,活白兔四對,黑兔四對,活錦雞兩對,西洋鴨兩對。」

如果曹公沒見過,沒研究過,或沒食用過這些,是根本不可能寫得出這樣的文字來的。

其實魯迅先生和曹公提到的許多草木鳥獸蟲魚,早在兩千多前的《詩經》裡就已經存在了。年少的時候我們讀詩經,只記住了它的愛情詩,它韻律的優美,卻沒曾注意到,詩經也是先人生活的真實記錄,裡面提到了許多大自然的動植物,它們都是有靈性的自然生長的萬物。

我們不妨以紅樓夢為例,來對照詩經,看看那些有靈的萬物。

第一個:兕

第五回裡說到元春判詞,最後兩句是「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這裡的「兕」,甲戌本、蒙府本、戚序本等都作「兔」,己卯本、夢稿本作「兕」,這個「兕」到底是個什麼怪獸呢?

《詩經》的《小雅 何草不黃》裡有這樣幾句: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徵夫,朝夕不暇。這是一首出徵詩,這句話的意思是:那既不是野牛又不是老虎的動物,在曠野不停地穿梭。可憐我們這些徵夫,也像動物一樣沒日沒夜地忙碌。

詩經裡把「虎兕」兩個動物連在一起用,似可以佐證元春判詞,應為「虎兕」而非「虎兔」,那麼什麼是「兕」呢?兕是一種上古瑞獸,狀如牛,全身呈現青黑色,有獨角獸那樣的犄角。

有人認為兕就是犀牛,或乾脆認為兕就是牛,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山海經》裡也有關於兕的記載,說「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可知牛與兕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

所以,元春判詞也就好理解了,虎是猛獸,主兇;兕是瑞獸,主吉,也許我們可以因此推斷出,元春應該是死於宮鬥。從吉兇來看,最終應該是虎戰勝了兕。

第二個:葛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回,寶玉曾在稻香村題了一副對子:新漲綠添浣葛處,好雲香護採芹人。很多讀者不懂這兩句話什麼意思,上句裡脂硯齋給出了批示:採《詩》頌聖最恰當。

也就是說,曹雪芹的上句是從《詩經》中化用而來,這句話原文出自《詩經》的《周南 葛覃》,原句為: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這是一首講述出家女子回家省親的詩歌,原文的意思是:我要跟管家說一聲,我想回一趟娘家,趕緊把我的衣物都洗乾淨,洗的和沒洗的分清楚,回家去看望我的父母。

曹雪芹化用詩經裡的這幾句話,正是在在說元春即將省親之事。這裡的「葛」是什麼呢?葛又叫葛花,葛藤,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主要靠攀援和纏繞他物,花紫紅色,可蒸食,纖維可織葛布。

探春作的菊花詩裡也有「短鬢冷沾三徑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這裡的「葛巾」應該就是葛藤的纖維織成的布,做成的頭巾。

巧合的是,全文好像只有元春和探春兩人都曾用了一個「葛」字,這似乎是曹公有意為之吧,她們二人一個是貴妃,一個是王妃,都是從賈府嫁入皇家豪門的女兒。

第三個:鶺鴒

黛玉從揚州回來後,寶玉就把自己珍藏的北靜王送他的鶺鴒香串珍重取出,轉贈黛玉,沒想到黛玉不要,還說了句「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

什麼是鶺鴒香串呢?鶺鴒是什麼?這一點《詩經》中也有記載,《小雅 常棣》中有這樣幾句詩: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

這是一首講述兄弟親情的詩句,這一段話的意思是:鶺鴒鳥在原野上飛走悲鳴,一定是有兄弟陷入了急難之中。那些平日最為親近的朋友,這個時候最多也就嘆息幾聲。

脊令就是鶺鴒,是一種鳥,常見的有白鶺鴒、灰鶺鴒和黃鶺鴒,叫聲婉轉動聽,常用來比如兄弟友愛,急難相顧。

寶玉的這串鶺鴒香念珠是北靜王贈的,北靜王又是從聖上那裡得來的,可知有多珍貴稀罕了。這個香串之所以叫鶺鴒香串,我想可能是每個珠子上都刻了鶺鴒鳥的緣故,故名,也隱約透露出皇帝對北靜王的看重,北靜王對寶玉的看重。

第四個:鳧

寶琴一進賈府,賈母就非常喜歡她,並把自己獨一無二的一件鳧靨裘給了她,那麼什麼是鳧靨裘呢?原文裡香菱以為是孔雀毛織的,但湘雲說:「那裡是孔雀毛,就是野鴨子頭上的毛作的。」

鳧就是野鴨子的代稱,野鴨又叫大綠頭,外形像鴨子,雄的頭部綠色,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生性膽小,警惕性高。詩經的《鄭風 女曰雞鳴》裡有這樣兩句: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這首詩說的是男歡女愛,夫妻之間琴瑟和鳴,幸福美好的生活圖景。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妻子說:「公雞已經打鳴了。」丈夫說:「天還沒有亮呢,你看天上,星星還一閃一閃的呢。」宿巢的鳥雀馬上就出窩了,我去射下野鴨和大雁來。

這些野鴨子都是野生的,而非家養,用它們頭上那一點毛做一件鬥篷,可想而知要用多少只這樣的鳧了,由此也能看不出這件鳧靨裘的珍貴和賈母對寶琴的喜歡了。

第五個:螽斯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一回,黛玉戲稱劉姥姥是「母蝗蟲」,蝗蟲我們都知道,就是螞蚱,田野裡到處都是,多了的話容易造成蝗災,對莊稼有很大危害。

詩經的《周南 螽斯》裡也有相關記載: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詩裡的「螽斯」又叫斯螽,也就是秦漢以後的蝗蟲,又叫蚱蜢、螞蚱、草蜢,種類很多。這句話的意思是:螞蚱張開翅膀,大片成群地飛翔,你的子孫後代很多,家族正興旺啊。

也許黛玉並沒有真的見過蝗蟲,但她從詩經或別的典籍上看到過蝗蟲的習性,對此有所了解,以此過目不忘,遇到劉姥姥之後,她的言行舉止和用餐時的窘態,忽然激活了黛玉的記憶,讓她將劉姥姥與大腦深處的蝗蟲對上了號,因此說出了一個「母蝗蟲」的笑話來。

第六個:萱

再說一個跟紅樓夢和詩經有關的歷史掌故,據說康熙三十八年時,康熙帝攜皇太后南巡,他唯恐皇太后跟前欠缺了晨昏定省之禮,因為當時「駐蹕金陵尚衣署(江寧織造署)中」,於是康熙就把他的乳母,也就是曹寅的母親孫氏請了過來,侍奉皇太后起居。

史料記載:時內部郎中臣曹寅之母封一品太夫人孫氏叩顙墀下,兼得候太后起居。問其年,已六十有八,宸衷益加欣悅,遂書『萱瑞堂』以賜之。這塊御賜的匾額,現在在南京的江寧織造博物館中還能看到,不過是後人仿康熙筆跡而成。

不少研究者認為,這個「萱瑞堂」就是紅樓夢裡「榮禧堂」的原型。萱就是萱草,又叫黃花菜、金針菜、宜男草、忘憂草,詩經的《衛風 伯兮》中說: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這裡的「諼草」也即「萱草」。

在古詩詞中,萱草多用來代指母親,把母親住的地方叫作「萱堂」,父親的住所則用「椿庭」來表示,合稱「椿庭萱堂」。黛玉湘雲中秋聯詩時,湘雲說了句「香新榮玉貴」黛玉對了個「色健茂金萱」,黛玉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說賈母身體依然硬朗健康。

第七個:蘋

寶玉要去學堂讀書,去賈政書房請安,賈政把把寶玉的小廝,李嬤嬤之子李貴訓斥了一頓,他問寶玉在讀什麼書,都讀到哪了?李貴的一番回復,令賈政和在座的清客們捧腹大笑。

李貴說:「哥兒已經念到第三本《詩經》,什麼『呦呦鹿嗚,荷葉浮萍』,小的不敢撒謊。」說的滿座哄然大笑起來。賈政也掌不住笑了。這首詩歌我們都很熟悉,因為中學時期學過,出自詩經裡的《小雅 鹿鳴》,原句是: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群鹿兒在那裡呦呦地叫著,吃著田野上的那些田字草,此時我這裡正在吹笙鼓瑟,大宴賓客。這首詩裡的「蘋」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水草,叫田字草,也叫蘋,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亦可入藥。

李貴不懂詩經,但他胡謅的「荷葉浮萍」中的「浮萍」,其實也是「蘋」的一種,全草可作家畜和家禽的飼料,一樣可以入藥,主治發熱、麻疹 、水腫等症。

以上僅舉幾個小例子,用以說明文學之間的共性和相通之處。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去啃這些古典文學,無論詩經,還是紅樓夢,你會發現它們不僅有趣好玩,彼此還互相借鑑化用,比如這些常常入古人眼中詩中的草木鳥獸蟲魚,其實跟人類一樣,都是有靈性的。

詩經中還寫到了非常多的草木鳥獸蟲魚,不只是愛情和婚姻,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一部詩歌總集,不僅寫了戰爭,徭役,風俗,愛情,更寫了許許多多的動植物。

那些兀自生長的有靈萬物,不僅能夠孤獨地生長綻放寂寞死去,還可以在饑饉年代養活很多人,並能夠入藥治病救人,可以說,是人類賴以為生的地之寶。這些有靈的萬物,值得反覆品味咀嚼。

比如詩經的開篇《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什麼是雎鳩?其實就是魚鷹,也就是鶚,主要以魚類為食,它們的領域意識比較強,一般在一小片水塘,只會有一對魚鷹,所以它們又象徵了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再比如我們都熟悉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裡的「蒹葭」是什麼?其實就是初生的蘆葦,主要生長河堤沼澤等低溼地帶。蘆葦屬於飄零之物,代表了人的思緒,有牽掛和相思之意。小時候過元宵,我們要做豆面燈,燈芯用的就是蘆葦的莖。

再比如我們常聽有文化的人這麼形容女生: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們聽著就覺得很美,但不知道怎麼美的。

其實這段詩也出自《詩經》,是《衛風 碩人》裡的第二段,這段話的意思是:一個女子的手像春荑一樣柔嫩,皮膚像凝脂一樣潤白嫩滑,脖頸似蝤蠐一樣又白又長,牙齒像瓠子一樣整齊潔白。額角豐滿眉毛細長,嫣然一笑,眼波流轉,動人心魄。

這段詩裡的荑、蝤蠐、瓠犀、螓、蛾,都是來自大自然的草蟲植物,用以形容女子之美,可見先祖們的想像力有多豐富。比我們現在形容一個女子美,動不動就是「好美」「真美」是不是有文化多了?

所以,沒事多翻翻《詩經》,多讀讀《紅樓夢》,會讓你眼界大開,因為這些來自先祖智慧的結晶,橫穿了千百年,還能流傳下來,一定有它的價值所在。

註:本文草木蟲魚鳥獸圖片由領讀文化傳媒授權使用,如許轉載請聯繫版權方獲得授權,侵權必究。

作者:夕四少, 為你講述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相關焦點

  • 南京棲霞山多味中草藥植物相繼開花 詩經裡寫到的葛藤在山上長得很...
    原標題:南京棲霞山多味中草藥植物相繼開花 詩經裡寫到的葛藤在山上長得很歡,古代用它做衣服 葛藤接骨草原來,中草藥植物葛藤開花了。你知道嗎?女孩子平時喜歡吃的滋補品葛根,是葛藤的塊根。詩經《葛覃》,寫的就是它。  葛藤有絕活,沿樹幹盤旋而上  昨天,記者走在棲霞山景區,循著這獨特的香味去尋找,在濱江大道區域看到一串串紫紅的花朵矗立枝頭,隨風搖曳。「葛藤是自然界一種非常聰明的植物。」
  • 詩經裡沒有七夕也沒有愛情《大東》裡只有牛郎星和織女星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鬥,西柄之揭。——《詩經 小雅 大東》1、牛郎織女詩的背景
  • 《詩經》裡的芣苡是什麼?其實你經常見到,還是很好的中藥材
    《詩經》裡的芣苡就是現在說的車前草。《詩經*周南*芣苢》是一首很有趣的民歌:就是講芣苢長得青翠茂盛十分可愛,於是大家就在郊外採芣苢,場面十分歡快。「薄言採之」就是迅速地採摘,這麼想的話應該不會很挑剔很仔細。
  • 《紅樓夢》早有記載,她才是踐行第一人
    《紅樓夢》早有記載,她才是踐行第一人最近幾年,「斷舍離」的極簡主義風靡全國,這種新的生活理念被很多人尊崇並且時間,改變了上百萬人的生活方式。斷舍離是國外的超前理論?《紅樓夢》早有記載,她才是踐行第一人這些國外看似超前先進的理論,其實早就被曹雪芹在《紅樓夢》對薛寶釵的描述中闡述透了。
  • 原來詩經裡的「呦呦鹿鳴」是這樣
    原來詩經裡的「呦呦鹿鳴」是這樣 視頻來源: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視頻(00:38)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視頻官方微博@浙視頻 11月3日消息,詩經中「鹿鳴呦呦」的場景讓人神往,現實中你聽過鹿鳴嗎?
  • 這些藏在詩經裡的植物你都認識嗎?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包含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來看看這些詩經裡描寫的植物吧。諼草(xuān cǎo)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
  • 詩歌裡的白鷺—新聞—科學網
    白鷺作為一種常見而古老的鳥類,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有描述和記載。《詩經》中有至少三處寫到白鷺。《國風·陳風·宛丘》:「無冬無夏,值其鷺羽……無冬無夏,值其鷺翿」這裡鷺翿是指用鷺羽製作的傘形舞蹈道具,「聚鳥羽於柄頭,下垂如蓋」。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利用白鷺的羽毛製作歌舞的道具。
  • 不用懷疑,《山海經》裡早有記載
    中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文學界中《楚辭》和《詩經》被譽為詩歌的源頭,如果一定要找一本巨著來說明神話故事的起源,那一定就是《山海經》了。它記錄的信息很完善,是我國最早的一本記錄上古神獸和神話的書籍,如今出現在《山海經》中的很多生物,例如獙獙、燭龍和天狗都無從考證,但在《山海經》中卻存在許多驚人的巧合。
  • 有美人兮,在詩經裡
    白朔說,六月二十五日,端午節,詩經裡有漢服節目表演。於是,和她一起去遊詩經裡。照例是要打一下卡,拍個到此一遊。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 小雅》裡的」鹿鳴」。鹿兒在原野鳴叫,高興地吃野外的浮萍。如果我有賢達光臨,我一定奏響樂器,用最高雅的方式招待他。
  • 《紅樓夢》裡,到底喝的什麼酒?
    《紅樓夢》裡的美食,一直讓世人垂涎三尺。複雜到矯情的茄鯗,玲琅滿目的茶點,解饞又解飽的燒烤…但是紅樓飲食文化的研究,講吃的多談喝的少。這麼豐富的美味佳餚,不搭配點美酒的話,總有一種美人獨目的感覺。那麼問題來了,《紅樓夢》裡的各位大咖們平時喝的是什麼酒呢?
  • 《詩經》裡描述的呦呦鹿鳴聲,原來這麼好聽
    《詩經》裡《小雅·鹿鳴》一篇中寫「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講的是在空曠的原野上,一群鹿悠閒地吃著野草,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整首詩以鹿鳴起興,一開始便奠定了和諧愉悅的基調。由此可見古人認為鹿鳴的聲音是非常悅耳的。
  • 《紅樓夢》裡還藏著這些秘密
    87版《紅樓夢》裡,當晴雯說完這番話時,寶玉已經哭得泣不成聲。晴雯是《紅樓夢》的重要人物。有人認為,晴雯是無辜屈死;有人說她是職場人的反面教材,落得這個下場完全是「作」……她的去世,也一直是個爭論許久的話題,至今未息。一個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丫鬟在怡紅院幾個出鏡率高的丫鬟裡,晴雯無疑是亮眼的那一個。
  • 《詩經》裡的伯勞鳥
    螢火蟲開始出現了,《詩經》裡的小鳥——伯勞也開始鳴啾起來。勞燕分飛的勞字,指的便是它。伯勞在古籍中有多個名字。《易緯.通卦驗》解釋伯勞,夏至感應陰氣而開始鳴叫,冬至而止。伯勞也叫鵙(jú音 橘)。《禮記.月令》上說:仲夏之月,鵙始鳴。《詩.豳風.七月》有歌曰:「七月鳴鵙」。說的是:伯勞在七月仍在鳴叫。古人以物候辨識天氣與季節,伯勞的「夏至鳴而冬至止」的特性,成了天然時鐘。
  • 紅樓夢裡三次寫中秋節的暗喻,你讀懂了嗎?
    一夢,終生難醒紅樓夢賞析持續重酬徵稿中……,詳情點擊徵稿紅學家周汝昌曾經說過:「如果你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捷便(具體、真切、生動)的辦法就是讀通了《紅樓夢》。」《紅樓夢》中寫到中秋節,有三次之多,不知大家在閱讀時是否留心過。在這三次對中秋節的描寫中,我們可以了解古人過中秋時的習俗,同時也看到了作者在其中的隱喻。1第一次,就出現在第一回。中秋之夜,甄士隱踏著月色去邀請賈雨村酌酒賞月,賈雨村當時正在吟詩,甄士隱聽了,便誇讚賈雨村「真抱負不淺也!」接下來,賈雨村和甄士隱兩人對飲。
  • 紅樓夢裡最深的隱喻,都寫在了大觀園裡
    一、暗喻富貴生死的水月庵和鐵檻寺紅樓夢第十二回,賈瑞死後,庚辰本有一段脂批:所謂「鐵門限」事業,先安一開路道之人,以備秦氏仙柩有方也。以賈瑞之死為秦可卿之死開路道,第十五回,秦可卿寄靈鐵檻寺,有一段文字這樣介紹:「原來這鐵檻寺原是寧榮二公當日修造,現今還是有香火地畝布施,以備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陰陽兩宅俱已預備妥貼,好為送靈人口寄居」。緊接著就有甲戌側批:祖宗為子孫之心細到如此!
  • 煙雨「詩經裡」,別有韻不同
    圖一,詩經裡是全國首個詩經主題特色小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灃河之濱,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圖二,詩經裡」的建設均以詩經文化為魂,將《詩經》所涉及這塊土地上所有的風物、民宿、音樂、人物,都轉化為現實的景觀和建築。
  • 《詩經》裡的飛鳥今天還能看到嗎?
    在構思過程中,他繼而發現,光《詩經》就提到了那麼多鳥!再仔細讀下去,原來只針對「關關雎鳩」就足以寫一篇有趣的文章了。關於雎鳩為何鳥,歷史上有多位「大咖」給過解釋。明代湯顯祖借《牡丹亭》裡杜麗娘的私塾老先生之口解釋,「雎鳩,是個鳥。關關,鳥聲也。」當春香用斑鳩打趣時,老先生也沒有反駁「雎鳩即斑鳩」這種說法。
  • 《詩經》裡的伊威,《搜神記》裡的鼠婦……
    回顧《搜神記》裡的故事:船,也是很一個特別的意象,故事不說磚瓦之下,偏偏說破船之下有鼠婦,也正因為船乃潮溼之物。鼠婦在潮溼之地繁衍,所以,這種生物也就有了它特別的文化意蘊:淫!《說文解字》中的「淫」字這裡的「淫」,從字面上看,就是指潮溼。
  • 《詩經》裡的男男女女是怎麼談戀愛的?
    《詩經》原來不叫「詩經」,在最早的時候,就叫「詩」。這些詩最早有很多,經過多次編輯、刪減,才成為「詩三百」,就是現在流傳的《毛詩》三百零五篇,它是由孔夫子整理、潤色,編出來教授弟子的。
  • 剃刀原理與《紅樓夢》研究
    作者:慧讀古典自《紅樓夢》問世以來,關於《紅樓夢》的作者和主題思想等一直存在爭議。程偉元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出版的《紅樓夢》(程甲本)的序文中寫到「《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曹先生刪改數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