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沒有七夕也沒有愛情《大東》裡只有牛郎星和織女星

2021-01-07 詩經女孩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眷言顧之,潸焉出涕。

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糾糾葛屨,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即來,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無浸獲薪。契契寤嘆,哀我憚人。薪是獲薪,尚可載也。哀我憚人,亦可息也。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羆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試。

或以其酒,不以其漿。鞙鞙佩璲,不以其長。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鬥,西柄之揭。

——《詩經 小雅 大東》

1、牛郎織女詩的背景

牛郎織女

這是一篇長詩,一共七章。提到牛郎織女的句子,詩經女孩給你劃了重點。

這首詩通篇講什麼呢?我們先看背景,有助於加深理解:

1)本詩寫作年代:西周初年。

2)本詩寫作根源:群眾覺得受壓迫了。為什麼呢?因為「三監」叛亂。當時殷商後裔武庚聯合東方舊屬國奄(今山東曲阜)、蒲姑(今山東博興)及徐夷、淮夷起兵反周。周公東徵,經過三年戰爭,誅武庚,黜「三監」,攻滅奄等十七國。繼而,遷殷頑,封建姬姓大國(魯、齊、衛、燕)監視東方各小國,實行分區經營。距首都鎬京較近各小國統稱小東,較遠的各小國統稱大東。

3)本詩寫作基調:怨恨,沉痛。為什麼呢?我們知道本詩叫大東,就是離首都鎬京比較遠。當時統治者需要從鎬京到東方各國修築一條戰略公路,從西方向東方運輸軍隊和軍用物資,運回西方貢賦和徵斂的財富。對東方各小國來說,這跟修長城差不多,徵徭役等痛苦的負擔,給東方人民帶來壓榨、勞役和困苦,產生了怨憤和沉痛的嘆息就在這首詩裡了。

知道了這首詩的背景,我們來看看本首詩到底寫了什麼,怎麼成為了牛郎織女的起源了呢?

2、牛郎織女代表什麼?

本詩為什麼寫牛郎織女? 詩經女孩給你劃重點。本詩一共七章,首章寫「食」,二章寫「衣」,三章寫勞役,四章寫待遇不公平。五章是全詩前後的過渡,前半繼續寫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下半就自然地把視野轉向上天;六章面向燦燦星空馳騁想像。詩人怨織女織不成布帛,怨牽牛不能拉車運輸,朝啟明,夕長庚,有名無實,譏笑畢星在大路上張網,徒勞無功。整個運轉的天體都不能為小民解決困苦。七章對星座的意象描寫更深一層。

首章寫「食」。「農家圓簋裡雖然盛滿熟食,上面卻插著棘枝做的彎匙。通京大道如磨刀石般平坦,又好像射出的箭一樣筆直。王公貴族們可以漫步其上,草民百姓只能兩眼空注視。我悲憤滿懷回顧起這些事,情不自禁潸然淚下衣衫溼。」由「有饛簋飧」聯想到與如砥如矢的周道的關係。從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境遇,抒寫了詩人的悲傷。

二章寫「衣」。「遠離京都的東方大國小邦,織機上的梭子已經空蕩蕩。小民穿葛鞋用粗麻線捆綁,無奈何只好赤腳踩踏寒霜。相反那些輕佻的公子哥們,大搖大擺走在寬闊大路上。他們大喇喇地來來又往往,那無恥模樣讓我痛心斷腸。」織布機上的布帛全被徵斂一空,寒霜上小民穿著破草鞋,而公子們還在經過那吸血管似的周道來榨取。這樣的揭露相當深刻。

三章寫勞役。「山泉側出且又是寒冷徹骨,千萬不要浸溼剛砍的柴薪。我夜夢憂心醒來輕輕嘆息,暗自哀憐我本多病勞苦人。伐下這些長長短短的柴薪,還可以裝上車往家裡搬運。暗自哀憐我本多病勞苦人,也該得片刻休養以安我身。」以薪柴為喻,通過燒柴不能水浸,隱喻疲病的人民應該休養生息。

四章寫待遇。「東方大邦小國國的臣民啊,一味受累沒有人前來慰撫。西部諸侯國的王公貴族啊,個個穿著鮮豔華貴的衣服。就是那些擺渡為生的舟子,人五人六地披著熊羆裘服。還有那些家臣屬隸的子弟,隨便什麼官位都可以補錄。」通過這樣典型的形象對照,反映了西周統治者與被徵服的東方人民不平等的社會經濟政治地位的懸殊。

五章是全詩前後的過渡,前半繼續寫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東方國民也許以為是美酒,西部貴族並不以為是甜漿。送給東方國民是玲瓏玉佩,西部貴族並不以為是珍藏。」下半就自然地把視野轉向上天,「仰望那高天上燦爛的銀河,如同明鏡似的熠熠閃毫光。只見那三足鼎立的織女星,整日整夜七次移位運轉忙。」姚際恆《詩經通論》曰:「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此二句不必有義。蓋是時方中夜,仰天感嘆,適見天河爛然有光,即所見以抒寫其悲哀也。」下面兩句也是仰天所示有感,「跂其織女,終日七襄」,正是呼應二章的「杼柚其空」,並引出下章的「不成報章」。這一章承前啟後,過渡自然。

六章面向燦燦星空馳騁想像。「雖然一天一夜七移運轉忙,終歸不能織成美麗的文章。再看那顆明亮亮的牽牛星,也不能像人間真牛拉車廂。無論是東部天空的啟明星,西部天空的長庚星閃閃亮,還是如篳的天畢星彎又長,歪歪斜斜地忝列在銀河旁。」詩人怨織女織不成布帛,怨牽牛不能拉車運輸,朝啟明,夕長庚,有名無實,譏笑畢星在大路上張網,徒勞無功。整個運轉的天體都不能為小民解決困苦。

七章對星座的意象描寫更深一層。「南部天空雖然箕星在發光,並不能用來把糠粃來簸揚。北部天空雖然鬥星閃閃亮,並不能像鬥子用來酌酒漿。南部天空雖然箕星在發光,也只是吞吐著長舌長又長。北部天空雖然鬥星閃閃亮,宛如自西高舉長柄舀東方。」簸箕星不能簸米揚糠,南鬥星不能舀酒漿,都是徒具虛名,而且簸箕星張開大口,吐著長舌,鬥星由西舉柄向東。如歐陽修《詩本義》所釋:「箕鬥非徒不可用而已,箕張其舌,反若有所失;鬥西其柄,反若有所挹取於東。」這樣的「怨天」,正是怨現實,揭露所謂「天」是為周王朝服務壓榨東方小民的。這個結尾更深化了主題。

通過整篇詩歌解讀我們明白,作者怨天尤人,從吃穿用度寫到勞役待遇,人間抱怨完還不算,還得寫到天上。你看牛郎織女都一樣,織女星也不織布,牛郎星也不拉牛,你們有名無實,天天閒在天上,也並不能為人們解決疾苦。

原來是這樣!

3、詩經裡的七夕沒有愛情

本首詩是人們最早描述牛郎星,織女星的詩歌,讓我們有據可查,作為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裡有這麼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這裡七夕的來源就比較可靠了,有了個故事依據,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

那麼人們為什麼把牛郎織女和七夕聯繫到一起的呢?

詩經女孩認為,可能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源自人們的星座崇拜。《春秋命歷序》記載:「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幹支以定日月度。」你看每年七月夜間的星辰在天空最為明亮,牽牛,織女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人們仰望星空產生聯想,它們之間會不會發生故事呢?

第二,七月七日是當時民間風俗「乞巧」的日子,而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都把織女當作勞動能手,因此能在「十日之內,織娟百匹」,便向她「乞巧」。

於是,人們就把牛郎織女故事和民間習俗揉合到一起了。

總之,詩經裡沒有七夕的傳說,也沒有愛情。詩經裡只有牛郎星和織女星。

假如你生活在詩經裡的時代,看到牛郎織女星,你會產生什麼聯想呢?歡迎探討。

相關焦點

  • 今天是七夕!牛郎星和織女星如何相會?
    七夕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並且有一個美麗神話故事,牛郎和織女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跨過鵲橋相會。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每年七夕就是他們相會的日子。牛郎星和織女星非常容易辨認,它們在銀河兩側和天津四共同構成夏季大三角。以下圖片中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的信息對比。
  • 七夕傳說中的它們 也是夏季星空的主角
    七夕傳說中的它們 也是夏季星空的主角一對相愛的人,一起找尋杜牧筆下的牛郎星和織女星。戴建峰攝河北崇禮,滑雪場之上,銀河之下。——《詩經小雅大東》剛剛過去的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被譽為「中國情人節」。說到七夕,定繞不開牛郎織女。從源頭論起,「牛郎」和「織女」最早出現在先秦著作《詩經》裡的《小雅大東》。原詩並未牽涉愛情,只提及天上懸有一條銀河,銀河兩岸有牛郎、織女二星,織女織不好布,牛郎也拉不來車。
  • 七夕話佳節,宇宙中真實的牛郎星與織女星會在這天相會嗎?
    青年男女在這一天互訴衷腸,祈盼愛情一帆風順。還沒有女朋友的單身漢可要抓緊時間表白呀,過了七夕,至少得等半年啦,到了來年的2月14日,西方的愛神丘比特可不一定比得了我們的牛郎織女呀。當然,過七夕就不得不提牛郎與織女。他們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裡的人物。傳說天帝的孫女織女每天給天空編織彩霞,但她厭倦了這樣枯燥的生活。
  • 七夕織女星 | 銀河系愛情故事
    織女星被稱為「天琴之星」,是命運安排給俄耳甫斯的愛情悲劇的見證;在古代中國,織女星的故事則是堅貞愛情的讚歌。這是一顆0等的華美明星,和不遠處的天津四、牽牛星隔河而望,組成了標誌性的夏夜大三角。在中西方各國,孩子們往往會在8月的夜晚隨父母長輩到戶外乘涼觀星。仰望織女,在中國,大人們會為孩子講述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古老傳說;在歐美各國,孩子們也會知曉,天琴是一個悽美愛情故事的見證。
  • 牛郎星和織女星是怎樣的星星?
    牛郎星和織女星分處銀河兩側,它們在天球上的位置比較靠近,並且看起來比其他星星亮很多。雖然傳說在七夕這一天,牛郎和織女要在橫跨銀河之上的鵲橋來相會,但這畢竟只是神話而已,現實中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幾乎不可能相遇。那麼,牛郎星和織女星是怎樣的星星呢?
  • 牛郎星對織女星的愛並不執著,科學家發現它們開始遠離對方
    每年中國農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也就是中國的情人節。關於七夕節有一個傳說,那就是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在七夕這一天的晚上,人們可以在夜空中看到一顆明亮的星星,天文學家為其命名「織女星」。因為銀河的存在,牛郎星只能在銀河的另一邊和織女星相對遙望。
  • 感性認識傳說中的「七夕節」,理性認知牛郎星和織女星
    很多人都大概知道「七夕節」有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但具體過程怎樣的,有多少人知道?下面小編告訴大家故事的完整版。知道了傳說,然後我們來客觀地了解一下牛郎星和織女星。牛郎星正式的中國名稱是河鼓二;它和其他幾顆星合成一個星座,叫天鷹星座。
  • 【賞星】牛郎星、織女星在哪兒?
    七夕節,天黑後,在頭頂附近,有一顆亮星呈白色,那就是織女星(Vega)。在它東北方不遠處,有顆亮星,天津四(Deneb);在織女星東南方向不遠處也有顆亮星,那就是牛郎星(Altair),也被稱為牽牛星、河鼓二。用假象的線連接它們,就會組成一個大三角形。這就是著名的夏季大三角。
  • 不必慶祝七夕,牛郎織女不會團聚的
    牛郎織女的雛形最早記載在《詩經 小雅 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這裡的牽牛和織女是兩個星宿名稱,隔著銀河遙相對望。 到了漢代的《古詩十九首》第十首《迢迢牽牛星》提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七夕節:牛郎織女我們本沒有愛情,只是兩顆星星
    最初的七夕壓根就跟愛情沒關係,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讓我慢慢道來。七夕節很久以前,人們沒有鐘錶計時,更沒有萬年曆,大家是怎麼判斷季節呢?天球裡那些三五成群、閃閃發光的,就是星星,在古人看來,星星之間的位置恆久不變,所以叫恆星。於是古人就以恆星為參照,來觀察日月的行動路線。比如黃黃的太陽的年度行動路線,叫做黃道。在我們中國,古人就將黃道和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分成二十八個地盤,作為日月星辰的「宿舍」,叫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個宿舍分成四個片區。
  • 七夕故事裡的天文學秘密
    ,在愛情故事的細節裡,我們亦可品出一些屬於天文科學的秘密。在文字記載中,牛郎織女的故事何時起源已經難以考證,不過至少在西周《詩經·小雅·大東》已經露出了端倪。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 牛郎星與織女星是「姐弟戀」,他們永不能相會,結局註定是悲劇
    筆者:三體-小遙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人,與此有關的還有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了。遺憾的是,在神話傳說中,牛郎和織女中間隔著一道銀河,每年只能通過鵲橋相會,而真正的宇宙中,牛郎星和織女星同樣遙遙相望,永遠都無法相會。在學術界中,牛郎星被稱為河鼓二,織女星則是天琴座阿爾法星,它們距離我們的太陽系並不遙遠,所以看起來十分明亮。
  • 織女星牛郎星一旦相逢,竟然這麼可怕?還好它們永遠不會相見
    作為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每年的七夕節就是傳說中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在這一天,喜鵲會搭起一座跨越銀河的橋梁,而牛郎和織女就通過鵲橋相見。在天文學上,牛郎星和織女星是真實存在的兩顆恆星。一旦牛郎星和織女星真的相會,那將會造成十分可怕的天文事件。
  • 織女星牛郎星一旦相逢,竟然這麼可怕?還好它們永遠不會相見
    作為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每年的七夕節就是傳說中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在這一天,喜鵲會搭起一座跨越銀河的橋梁,而牛郎和織女就通過鵲橋相見。在天文學上,牛郎星和織女星是真實存在的兩顆恆星。一旦牛郎星和織女星真的相會,那將會造成十分可怕的天文事件。
  • 《詩經》中一首詩,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最早記載,卻和愛情沒有關係
    牛郎織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討厭了天上的生活偷偷跑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抓回天空,強迫兩人分離,只能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鵲橋上見一次面。這個感人的愛情故事,引起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感慨,也出現了很多非常經典的關於牛郎織女的詩作。
  • 牛郎和織女見面有多難?真相逢,會發生什麼?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牛郎星和織女星就已經在《詩經·小雅·大東》裡被初次提及——「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牛郎織女七夕相會」這段浪漫傳說著實展現了古人對茫茫星空的美好想像。不過,傳說歸傳說,真實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又是怎樣的呢,今天趁著七夕這個浪漫的日子,我們來了解一下。
  • vol.5 小猿說天文| 關於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故事
    今天起我們要開始接連幾期牛郎星與織女星的故事!  而其中,最亮的就是織女星。織女星不僅在夏季大三角中最亮,在整個夜空中,也十分顯眼。在夏天晚上9點到11點左右,織女星高高地掛在靠近天空正中央的地方。 「夏季夜晚觀天象,又高又亮正中央」,記住這句話,是不是覺得找到織女星很簡單啦?
  • 牛郎星和織女星到底能不能相會?
    你一定聽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吧:牛郎和織女是一對恩愛夫妻,被天河阻隔,只有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那天晚上,飛來許多喜鵲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鵲橋他倆才能相會。他的兩側有兩顆暗星和牛郎星組成一個扁擔形。俗稱「扁擔星」。而織女星則是天琴星座中最亮的一顆星,天琴星座位於銀河的西側。
  • 牛郎星與織女星真有相會的那一天嗎?
    七夕到了,按照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牛郎和織女又要會面了。喜鵲為牛郎和織女搭上一座橋,讓他們可以跨過銀河,千裡迢迢來相會。但在現實中,牛郎星和織女星真有相會的那一天嗎?在北半球夏季的夜空中,牛郎星、織女星和天津四組成的夏季大三角高懸於天頂,通過肉眼很容易看到。牛郎星位於天鷹座,處在銀河的東邊。織女星位於天琴座,處在銀河的西邊。在天空中,這兩顆亮星隔著銀河相望。那麼,它們之間相距有多遠呢?牛郎星和織女星都是位於太陽系外的恆星,它們就像太陽一樣可以通過氫核聚變來產生能量,從而發出亮光。
  • 七夕的浪漫,在文人墨客的詩詞裡最深刻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在這樣一個節日裡,人們歌頌堅貞的愛情,感嘆歲月的故事,遙寄天涯的相思,追溯古老的姻緣。而現代的年輕人雖然有鮮花美酒,有燈紅酒綠,卻遠不如古人純粹而浪漫了。彼年的七夕節,那些多情的詩人墨客正在揮筆作詩,寫下那些千古流傳的愛情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