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一首詩,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最早記載,卻和愛情沒有關係

2021-01-13 育兒點金術

牛郎織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討厭了天上的生活偷偷跑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抓回天空,強迫兩人分離,只能每年的七月初七在鵲橋上見一次面。

這個感人的愛情故事,引起了許多文人墨客的感慨,也出現了很多非常經典的關於牛郎織女的詩作。

比如唐代詩人杜牧非常著名的《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宋代著名詞人秦觀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不過最早關於牛郎織女的記載,要追溯到《詩經》裡的一首詩《小雅·大東》,雖然記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但卻和愛情沒有關係。

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西周中晚期,東方各個諸侯國的百姓,對西周統治者的不滿情緒,諷刺西周王室誅求無已,勞役不息的狀況。全詩一共七章,每一章有八句,結構嚴謹,層次清晰,用了多種寫作手法,非常奇幻瑰麗。

我們主要看一下記載牛郎織女故事的章節,是第五章和第六章。

「或以其酒,不以其漿。鞙(juan)鞙佩璲,不以其長。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這是第五章,意思就是有人能喝上美酒,有人連米漿都沒得喝。有人身上佩戴著美玉,卻並非是因為他有什麼出色之處。你看天上銀河清澈的可以照人,你看那天上的織女,一天七次來回移動。

「監」同「鑑」,鏡子的意思,在這裡引申為銀河可以當成鏡子來照人。「跂」同「岐」,分叉的樣子,因為織女星是三星組成的星座,呈三角狀。「終日七襄」是因為古人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白天分卯時至酉時共七個時辰,織女星每一個時辰,移動一次,所以稱為「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huan)彼牽牛,不以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求天畢,載施之行。」

這是第六章,意思是織女從早到晚不停地忙碌,卻沒有織出一個好花樣;還有那個亮閃閃的牽牛星,卻不能用來拉車輛。金星在東邊叫啟明星,在西邊叫長庚星,天畢星的柄又彎又長,把網鋪在大路上。

通過這兩張章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的想像力非常豐富,抱怨織女天天織卻織不出東西,抱怨牽牛看著亮閃閃的卻不能像牛一樣拉車。前面說了這首詩是當時那些小的諸侯國對西周王室的不滿和抱怨,詩人也是通過牛郎織女的故事來表達了自己的情緒。

這就是古代文字記載中,最初的織女和牛郎,但和愛情卻沒有一點關係。到了漢朝才逐漸的擬人化,轉化成具體的人物,織女和牛郎的愛情故事,也就在歷史的演繹過程中漸漸成型。

《詩經》的地位益高,成了文人都不敢小覷的聖經。同時先賢聖哲對於《詩經》的解讀甚多,從孔子教《詩》,倡導「思無邪」的思想,至西漢武帝時代,尊經思潮湧起,治經之風大興,《詩》則列入「經」,《詩經》的經學地位確立。

無論是作為「詩」也好,作為「經」也罷,都推動《詩經》學的不斷發展,形成了璀璨的《詩經》文化。同時,也讓《詩經》越發的嚴肅起來,離普通大眾越來越遠。

而在《詩經是一本故事書》中,作者另闢蹊徑,將之作為一個個的故事看待,讓嚴肅的學術問題變為通俗易懂的大眾文學,人人都能讀得懂,看得透。

在回望周禮文明、回歸傳統文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將傳統文化以更加鮮活、更加立體的方式呈現,使廣大讀者以直觀、直接的閱讀體驗來領悟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本「故事書」,不僅讓這些鮮活的形象躍然紙面,而且也科普了不少相關知識,真正稱得上打通了抵達《詩經》的最後一堵牆,讓讀者更容易與先人們產生共鳴。

現在購買的話只需39.5元即可,還送一本《楚辭是一本故事書》,折算下來一本就十幾塊錢,喜歡《詩經》的朋友們一定不可錯過!品讀《詩經是一本故事書》,喚醒當下我們沉睡的詩性和情感,我們失去的一切在這裡尋找。

相關焦點

  • 詩經裡沒有七夕也沒有愛情《大東》裡只有牛郎星和織女星
    當時統治者需要從鎬京到東方各國修築一條戰略公路,從西方向東方運輸軍隊和軍用物資,運回西方貢賦和徵斂的財富。對東方各小國來說,這跟修長城差不多,徵徭役等痛苦的負擔,給東方人民帶來壓榨、勞役和困苦,產生了怨憤和沉痛的嘆息就在這首詩裡了。知道了這首詩的背景,我們來看看本首詩到底寫了什麼,怎麼成為了牛郎織女的起源了呢?2、牛郎織女代表什麼?本詩為什麼寫牛郎織女?
  • 七夕織女星 | 銀河系愛情故事
    而與這一故事相關的七夕,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傳統佳節之一。早在西周時期成詩的《詩經·大東》篇中,就記載了牽牛和織女的星名:「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歧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天漢之後緊接著描寫織女和牽牛,表明了這兩個星官與銀河之間有著密切的位置關係。而織女和牽牛也因此詩的流傳,被證實為最早被中國人認識並書於典籍的恆星之一。
  •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
    但每個人都頭頂著一個青天,面對日月星辰的無限變化,在長期反覆的觀察中,逐漸積累了豐富的天文學、氣候學、地理學知識。於是古人開始給天空的星星命名,並將天空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織女」、「牽牛」二詞見諸文字,最早出現於《詩經》中的《大東》篇:「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詩中的「織女」出現在「牽牛」之前,明顯是天上兩個星星的名稱。
  • 牛郎織女的神話淵源:四大民間傳說皆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今夜的你,將和誰一起遙望這璀璨星河呢?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皆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情感的認可。
  • 牛郎織女堅貞的愛情,兩情若是久長時,有豈在朝朝暮暮
    這頭老牛很通靈性,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玩遊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勸牛郎去取織女的衣服,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後,他們生了一對男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壓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
  • 毫不相干的兩顆星星,咋就變成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故事,本是星辰天文的自然神話,後來演化為古代民間傳說。這富於魅力的故事,流傳了一代又一代;兩人的愛情悲劇,也誘發著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感慨與嘆息。兩顆毫不相干的星星最初的「牽牛織女」,要追溯至先秦時代。不過,在當時它們僅僅是兩顆星(星團)的名字而已。
  • 詩經中的一首詩,道出先秦男子擇偶標準:碩大無朋
    詩,可以讓你與眾不同,有用之知識,是讓你活著,而無用之詩,是讓你活得美。中國人的詩性是存在於骨子裡的。從先秦時期起,就有那麼一群人在近觀蒹葭,遠瞻星空。在用詩來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進而有了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我想詩性就是從《詩經》開始注入我們的基因中吧!
  • 「牛郎織女」演進史
    浪漫悽楚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深入人心,不過這一浪漫故事也經歷了千百年來的演繹。古人觀察天象,將牽牛星和織女星人格化而演繹成為一對夫妻。他們隔銀河相對,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會一次,是悲是喜,可想而知。《詩經·小雅·大東》是一首怨刺周室的詩。餘冠英先生說:「詩人以周人的生活和東人對比,並歷舉天上星宿有空名無實用,見出不合理的事無處不存在。」
  • 詩,或者遠方:《詩經》中的兩首《黃鳥》
    《詩經》作為儒家的六經之首和唯一的純文學作品,卻至少有兩對詩歌的題目是雷同的:有兩首《無衣》,兩首《黃鳥》。《無衣》不僅題目相同,第一句也完全相同。而《黃鳥》除了題目相同,其它地方都不一樣,但黃鳥卻還出現在了《詩經》中這兩首之外的其它詩歌中。這黃鳥,有何特別的象徵意義呢?
  • 詩經那些和春天有關的故事,每一首都是那麼美的讓人心醉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通過詩經,我們可以體會到來自人心深處的那種最初的對於世界的純潔的探知以及那種萌發於人性之上的情感。那三千年前的風土人情,夾雜著的都是春天泥土翻新的清香。仔細讀來,每一首都是一杯沁人心脾的綠茶。
  • 言情素材——古代愛情故事(1)
    《長恨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是作者的名篇,作於元和元年。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孔雀東南飛》與南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及「敘事詩雙璧」。後又把《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莊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
  •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什麼 在我國流傳了千年
    牛郎和織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大家都是有所耳聞,也正是因為他們兩個的愛情給七夕節增添了無數浪漫的色彩,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故事記在心裡。   版本一:《荊楚歲時記》云:「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
  • 《紅樓夢》裡寫到的這些草木蟲魚,原來《詩經》裡早有記載!
    其實魯迅先生和曹公提到的許多草木鳥獸蟲魚,早在兩千多前的《詩經》裡就已經存在了。年少的時候我們讀詩經,只記住了它的愛情詩,它韻律的優美,卻沒曾注意到,詩經也是先人生活的真實記錄,裡面提到了許多大自然的動植物,它們都是有靈性的自然生長的萬物。我們不妨以紅樓夢為例,來對照詩經,看看那些有靈的萬物。
  • 七夕到了,除了坐看牛郎織女星,閱讀愛情小說也不錯
    今天是七夕,傳說每年這一天牛郎和織女都會在鵲橋上相會。牛郎織女之說最早記載於《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那時候,牛郎織女還只是兩顆星星。而到了漢代,就發展成了愛情故事。
  • 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不如普通百姓,李商隱的一首詩告訴你原因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在唐代即已成為很多詩人的題材。尤其是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歌頌了二人愛情的生死不渝,更讓這個故事家喻戶曉。然而,詩人李商隱卻在一首七律中,用婉轉的筆法,譴責了釀成悲劇的主要責任人唐玄宗。
  • 不必慶祝七夕,牛郎織女不會團聚的
    牛郎織女的雛形最早記載在《詩經 小雅 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這裡的牽牛和織女是兩個星宿名稱,隔著銀河遙相對望。 到了漢代的《古詩十九首》第十首《迢迢牽牛星》提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詩經》中的一首蜉蝣詩,讓人感悟生活的真諦
    《詩經》中有一首專門描寫蜉蝣的詩,名為《國風.曹風.蜉蝣》,其文描寫了蜉蝣朝生暮死的脆弱和可悲。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 大家都錯了:牛郎織女天河兩隔,原因是他倆脫離了勞動人民的本色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民間節日多,一年中排滿了各種節日。詩人灰娃回憶自己的童年:「過去的農村,隔幾天就是個節,那節是各色各樣的,連個花草都有節,今天這個節,明天那個節,日子過得和花一樣」。所以,像七夕節這樣與愛情有關的浪漫的節日,在民間一直過的就很火熱。
  • 這一首極佳
    謝薖[kē],號竹友居士,「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之一,是謝逸之弟,兩個人都能作詩詞,後世並稱為「臨川二謝」,謝薖終身沒有出仕,其高風亮節的品格,被當時和後世所敬重。謝薖的詩,風格多變,佳句頗多,主要描述隱居的寧靜生活,清新可人,深受黃庭堅的影響,其詞作存世的並不多,但是卻被後人稱讚為「尤天然工妙」。今天我們便來介紹一首謝薖的《鵲橋仙》詞作,這首詞是一首七夕詞,記敘的是在七夕之夜,觸景生情,傷人傷情的作品。鵲橋仙謝薖月朧星淡,南飛烏鵲,暗數秋期天上。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