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一首詩,道出先秦男子擇偶標準:碩大無朋

2021-01-09 學詩有道

詩,可以讓你與眾不同,有用之知識,是讓你活著,而無用之詩,是讓你活得美。中國人的詩性是存在於骨子裡的。從先秦時期起,就有那麼一群人在近觀蒹葭,遠瞻星空。在用詩來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進而有了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我想詩性就是從《詩經》開始注入我們的基因中吧!

《詩經》,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起飛點,也是我們遠古先民的瑰麗展現。通過《詩經》我們可以獲悉祖先的價值觀、生活觀、審美觀等等。由此產生一個問題,先秦時期男子選擇妻子的標準是什麼?由於年代的久遠,我們不得而知,只能通過那時流傳下來的文字或詩詞歌謠,側面來佐證。那麼這個標準到底是什麼?詩經中的一首詩,道出了先秦男子擇偶標準:碩大無朋。以下是這首詩的全篇。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椒聊且,遠條目。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

彼其之子,碩大且篤。

椒聊且,遠條目。

——《國風·唐風·椒聊》

詩的大意是:

花椒多子簇簇聚,繁衍茂盛人鼎沸。

那個女子福氣好,身材健壯且美麗。

花椒籽兒一簇簇,香氣向四方飄揚。

花椒多子團團聚。繁衍得盛滿溢出。

那個女子福氣好,身材健碩且篤厚。

花椒籽兒一簇簇,香氣陣陣四方揚。

《唐風·椒聊》這首詩是讚揚身材健碩女子易於多子。首句以花椒籽兒多來比興,用描寫景物的生長繁盛,果實之多來鋪墊,以椒喻人,讚美女子身材健碩,定能多子多孫,像花椒結滿累累果實,那樣眾多。指出了那時男子擇偶標準:碩大無朋,即身體健壯。有可能與當時的醫療水平、連年戰亂有關,因為身體健壯,代表著身體健康,顯然只有身體健康了,才能多子多孫。第一章的最後一句,又回到了對花椒的描寫上,不單純是比興,而是比興合一,人椒互化,前後呼應。不僅深化了對人物的讚美,也增強了詩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詩的第二章只是變換了兩個字,運用了復沓修飾手法,通過對事物的迴環往復吟唱,不僅可以增強情感的抒發力,也可以增強詩歌的渲染力,更能彰顯詩歌的主旨,即女子碩大豐腴是健康而多子的象徵。

品讀完《椒聊》這首詩,知道先秦男子的擇偶標準,也了解了花椒這種植物在遠古時期的深層寓意。

所以提議大家讀讀《詩經》中的詩歌,不僅能獲悉更多關於,花草鳥蟲的另一層含義,使人漲見識。比如萱草,即忘憂草,假若沒讀過詩經中的詩歌,也就不能知道忘憂草的另一個美好別稱,即讀詩,還可以唯美我們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詩經·椒聊》:古時讚美男子的詩
    作者:袁老師來源:星陪伴(xinghuivip)歷代學者對此詩主旨的理解有較多分歧,有的認為是讚美男子的詩,有的認為是讚美婦女多子的詩,有的認為是女子採椒之歌。全詩二章,每章六句。此詩運用比興以及復沓的手法,含蓄地表現主題內涵,並收到一唱三嘆、情意深致的藝術效果。此詩為《詩經·唐風》第四篇,其創作背景歷來說法不一。
  • 《詩經》中一首詩,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最早記載,卻和愛情沒有關係
    不過最早關於牛郎織女的記載,要追溯到《詩經》裡的一首詩《小雅·大東》,雖然記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但卻和愛情沒有關係。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西周中晚期,東方各個諸侯國的百姓,對西周統治者的不滿情緒,諷刺西周王室誅求無已,勞役不息的狀況。全詩一共七章,每一章有八句,結構嚴謹,層次清晰,用了多種寫作手法,非常奇幻瑰麗。
  • 《詩經》中的農事與物候
    作為古代詩歌的開端著作,《詩經》記載了西周到春秋時期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數千年前,人們在田地間勤苦勞作的同時,借用民歌訴說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因而這些詩中大多的情感表達也多與某種植物相關。
  • 《詩經》中最浪漫唯美的10大名句,句句讓人心動不已!
    這一觀點,對後來的《詩經》解讀,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以至於我們今天看來非常純粹的愛情詩,如:《關雎》、《卷耳》等,在《毛詩序》中卻成了「后妃之德」、「后妃之志」。這種超文本的解讀,直到南宋時期才有所改觀。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詩集傳》,基本回到了詩歌文本,但是他的立場還是道學家的。
  • 一首四千年的奇詩,共四句,每句兩字,作者不詳,讀來卻豪氣沖天
    詩歌形式是順應時代而不斷發展的,我們見證了唐詩宋詞的無上光榮,但同時也不應忘記《詩經》、《楚辭》的鮮花著錦,正是先秦詩歌以及樂府漢賦的引導鋪墊,才催化了唐宋的雪月風花,中國詩歌的黃金時期自此劃上句點。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的地位無可撼動,它收集的詩作涉獵久遠、題材廣泛,最早的起於西周初期,最晚的成於春秋中葉,反映了此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堪稱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也就是說,《詩經》距今已三千年之久。然而,它雖是中國詩歌的濫觴,卻敗給了一首更古老的詩,一首四千年的奇詩。《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ròu)。
  • 《詩經》中的一首蜉蝣詩,讓人感悟生活的真諦
    《詩經》中有一首專門描寫蜉蝣的詩,名為《國風.曹風.蜉蝣》,其文描寫了蜉蝣朝生暮死的脆弱和可悲。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 詩,或者遠方:《詩經》中的兩首《黃鳥》
    《詩經》作為儒家的六經之首和唯一的純文學作品,卻至少有兩對詩歌的題目是雷同的:有兩首《無衣》,兩首《黃鳥》。《無衣》不僅題目相同,第一句也完全相同。而《黃鳥》除了題目相同,其它地方都不一樣,但黃鳥卻還出現在了《詩經》中這兩首之外的其它詩歌中。這黃鳥,有何特別的象徵意義呢?
  • 來自詩經裡最唯美的愛情語言,一生要多讀幾遍
    出自於詩經《國風·鄭風·女曰雞鳴》篇。詩中描述的是一對年輕小夫妻的日常生活,男子要去打獵,女子催他趕快出發,她溫柔地告訴他,他會在家裡準備好酒菜,準備好音樂等待他歸來。歲月靜好,一切平安。是日常,也是詩一樣的溫暖。愛情就是一場無聲的等待。只因有你,才會再次出發。
  • 《詩經》《楚辭》中的「美人」是什麼?
    歷代以來,均有文人學者對先秦文學中呈現出的女性形象、女性文化等以女性視角進行著或深或淺、多角度的研究,甚至上升到女性思想、女性主義分析等;但有系統的關於《詩經》、《楚辭》中女性形象比較、總結的專著較少,具體到有關"美人"意象的研究更為罕見。本文將針對《詩經》與《楚辭》中"美人"意象的異同展開討論研究。首先,我們應理清有關"美人""意象"的概念。
  • 李商隱很孤獨的一首詩,句句委婉,僅用一個字道出落寞感!
    李商隱很孤獨的一首詩,句句委婉,僅用一個字道出落寞感!文|歷史歲月的故事唐詩是中國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這裡面包含的情感故事,背後感情是很不容易領會的。在詩文界有創作力的詩人像愛情詩,無題詩都很出色的李商隱,杜牧,李白。他們的詩風,詩骨,詩懷不在一個層次。
  • 《詩經》中的十句經典詩詞,感悟千古絕唱的美
    《詩經》無論是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下面小編就與大家一起欣賞《詩經》中的十句經典詩詞,感悟千古絕唱的美。1.不侮矜寡,不畏強御。出自《詩經·大雅·烝民》。矜寡:同「鰥寡」。鰥:無妻的人。寡:喪夫的人。不欺負孤苦無依的人,也不懼怕強暴的勢力。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文靜而美好的樣子。淑:溫和善良。君子:當時貴族階級男子的通稱。
  • 《詩經》裡的經典句子,字字動人,美到靈魂裡!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葉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詩歌。 《詩經》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琅琅上口的詩句讓人耳熟能詳。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碩人》是《詩經·衛風》中的一首,是讚美是齊莊公的女兒、衛莊公的夫人莊姜的詩。【譯文】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二、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出自《詩經·王風·黍離》。
  • 這是《詩經》中批判性最強的一首古詩,今日讀來依然讓人感慨
    作為我國詩歌發展的源頭,《詩經》在詩歌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其在詩歌史上形成的賦比興的創作手法,以及詩言志、詩緣情的創作傳統,幾千年來一直影響中國的詩人。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古詩,帶有深刻的批判性思維,時至今日依然值得重讀。
  • 出自《詩經》中的常用成語,你知道多少?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寶庫,研讀《詩經》不難發現,今天流行於世的不少成語,就源出於這部經典。一、陟岵陟屺出自《詩經·魏風·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 古代一乞丐在凍死前,寫下一首世人皆知的絕命詩,道出了人情冷暖
    嘉慶年間,一位乞丐在凍死前就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其精妙深奧程度讓很多士大夫都感到羞愧。進入元朝,詩歌逐漸衰落,取代它的是元曲,但是元曲中普遍都附著一些詩歌。再到明清,隨著眾多小說的出現,小說中也夾雜著一些詩歌,方便人們理解,大眾很是喜歡。所以說,明清時期的乞丐會作詩一點都不奇怪。
  • 讀《詩經·唐風·椒聊》
    讀《詩經·唐風·椒聊》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詩人在詩中說「碩大無朋」和「碩大且篤」。 現在已經很難判定是什麼碩大無朋和碩大且篤了。 但是,我想這應該和女性的生育能力有關係。 因此,我想「碩大無朋」和「碩大且篤」應該說的是女性的乳房。
  • 詩經裡一日三秋的相思,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怎麼解釋?讀完我笑了
    愛情作為人類情感世界中最重要的一種,古來今來一直都是人們熱衷探討的話題,更是被無數雅人韻士納入筆下的文學題材。在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一書中,便有多首歌頌愛情的詩歌。此歌只有短短的36個字,卻能將男子思念意中人時字短情長的感情色彩描摹得入木三分。讓我們來一起讀一讀:《採葛》先秦 佚名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
  • 宋朝有一首古詩,男子必須順著讀,而女子卻只能倒著讀,聽著熟悉
    《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在先秦時期,詩、歌、樂都是一體的,詩即是歌詞,在實際表演當中,詩配合著音樂、舞蹈,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錄的就是先秦民歌,它也被歸納為詩,在逐漸發展當中,詩、歌、舞逐漸分開。
  • 莊姜:《詩經》中驚豔了千年的美女,她的美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
    在眾多美女圖中,堪稱經典的是《衛風·碩人》中的美女莊姜,通過這首詩中的莊姜形象,我們知道了詩經時代人們對女性的審美——那就是崇尚身材高大健康之美。在人們的審美觀念中,美女大多是以這樣的形象為標準的,依然是以手指纖細,皮膚白皙,美麗的脖頸,笑容甜美,顧盼生姿為美。莊姜不僅容貌美,這首詩還強調「碩人」,「碩」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頭大也。引申為凡大之稱。」碩即大也,也就是說莊姜身材高大。因為在周代,無論男女,皆以身材高大健康向上為美。
  • 每天一首詩經—《國風·周南·芣苢》:採採芣苡
    今天分享的這首詩描寫的是婦女勞動的場景。《國風·周南·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這首詩很簡單,就是歌詠婦女們採集車前草的勞動場景。這也驗證了「詩歌從勞動中來」的話。詩中的婦女們對採摘勞動並沒有流露出感覺辛苦的意思,而是充滿了歡快、幹勁十足。詩中的十二句話非常相似,只是變換了六個字:採、有,掇、捋,袺、襭,不過仔細觀察這六個字,我們也能體會到輕微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