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乞丐在凍死前,寫下一首世人皆知的絕命詩,道出了人情冷暖

2020-12-04 尋歷史真相

潦倒時有「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得志時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01

在古代,人們想要在社會正常生活無非就是走這四條路:考官、務農、經商、服務。

除了這四條路,基本算是無路可走。所以,一旦到了無路可走的情況,人們就會淪落為乞丐。

可別小瞧乞丐,明清時期的乞丐基本上都會作詩。嘉慶年間,一位乞丐在凍死前就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其精妙深奧程度讓很多士大夫都感到羞愧。

02

不管是什麼文化形式,它都離不開一個原則——「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換句話說,是人民群眾造就了文化。如果沒有人民群眾的存在,文化顯得毫無意義。

在很多人眼中,詩歌就只是詩歌,但是在某些人眼中,詩歌作用非常大,不僅能寄託感情,還能傳遞信息。在我國,詩歌最早被記錄於《詩經》,一般都是由士大夫進行記載。

詩歌特點很明顯,直擊問題深處,直抒心中感情。

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逐漸由士大夫創作,開始出現了派別。

來到唐宋,詩詞界更是名人輩出,像蘇東坡、李白等等。進入元朝,詩歌逐漸衰落,取代它的是元曲,但是元曲中普遍都附著一些詩歌。再到明清,隨著眾多小說的出現,小說中也夾雜著一些詩歌,方便人們理解,大眾很是喜歡。所以說,明清時期的乞丐會作詩一點都不奇怪。

03

相傳,嘉慶年間,浙江地區氣溫驟降,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寒冷,很多人因為無法抵禦寒冷而死亡。

當時,一個老者收拾著一具屍體,看樣子死者生前是個乞丐。後來老者將屍體送到了官府,官府在處理乞丐屍體的時候發現了一張紙,紙上寫著一首詩:

「身世渾如水上鷗,隨風逐浪到南州。飯囊日暮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一肩儘是古今愁,兩腳踢翻凡塵世。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後來經過調查了解,乞丐的身份根本無從得知,無親無故,像是外地人。

乞丐用「水上鷗」描述了自己的境地,漂泊無定;用「殘月、晚秋」來比喻自己悽苦的人生;用「踢翻凡塵」表達了不為世俗牽絆的內心世界;用「不食嗟來食,黃犬吠不停」表達了自己的卑微和社會的殘酷。

04

有意思的是,整首詩想要表達的就是對官府階層的抨擊和對勞苦大眾的可憐。至今還在傳唱。

從這首詩的水平來看,雖然是看著是乞丐,但是變成乞丐之前可能是一個書生,因為不得志走上了這條路。

相比一些士大夫階層創作的詩歌,乞丐這首詩給予了他們嘲諷,因為士大夫階層沒有將孔孟之道真切地表達出來。

如果不知道人民是主人,那麼國家也將不會興旺,甚至會被掀翻。

官員看完乞丐的詩,沉浸了一會便將乞丐給埋葬了。在乞丐的墓碑上寫著7個大字——「永嘉詩丐之墓」。

05

倘若康熙沒有傳位給雍正,而是傳給十三子,清朝很可能成超級大國

左宗棠與人爭執,當眾讓二品總兵「滾出去」,沒想到惹來殺身之禍

曾經那個酷似馬雲的老農,被經紀公司看上走紅後,如今現狀怎樣

曾經的地產富商:欠債百億逃往外國,父親去世都沒回來,現狀如何

曾讓北宋皇帝頭疼的「契丹」,如今演變成了哪個民族?你知道嗎?

文章題目:古代一乞丐在凍死前,寫下一首世人皆知的絕命詩,道出了人情冷暖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有才華的乞丐,寫下一首絕命詩,不輸任何詩詞名家!
    清朝嘉慶年間,一個寒冷的早晨,有一個拾糞的老人看到有人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老乞丐,他早就在昨天夜裡的寒風中凍餓而死,老人趕緊報告給官府,時任縣令的鄭板橋趕緊帶官差前來驗屍,卻在老乞丐身上發現一首絕命詩,寫的是工整清麗又豪放不羈,絲毫不輸唐宋詩詞名家,讓人唏噓不已,
  • 和珅死前,在獄中寫下一首絕命詩,嘉慶看後只說一句話
    比如,他是中歷史上詩歌寫得最多的皇帝,一生寫了4萬首詩,雖然沒有一首流傳下來,但能夠寫這麼多,足夠證明他那份自視有多麼的甚高了。 乾隆最寵愛兩個人,一為紀曉嵐紀大學士;二為和珅和中堂,因此,乾隆、紀曉嵐、和珅,一度在坊間或電視裡被喻為「鐵三角」,關係好極。 乾隆寵愛的二人,一為滿人,一為漢人,紀曉嵐是漢人,而和珅是滿族人,似乎演繹了一段滿漢大團結佳話。
  • 北方冬天那麼冷,清朝乞丐是如何挺過去不被凍死的?多虧了雞毛房
    在清朝乾隆時期曾有過這樣有一首民謠:「公公糊燈籠,婆婆撥牙蟲,兒子做傭工,媳婦做裁縫,一家無閒口,5261還是一樣窮。」民謠通俗易通,描述的是一家四口,兢兢業業的工作,沒有一個吃閒飯的,然而還是擺脫不了貧窮的命運,乾隆時期是「康雍乾」盛世發展到最頂峰的一段時期,民生依舊如此疾苦,由此可見在清末時期是一個怎樣的景象。
  • 古代窮人無法禦寒,為何寧願凍死街頭,沒人動手挖地窖來取暖?
    古代最苦的就是生活在最底層的那些人了,不管是哪個朝代,戰亂也好,饑荒也罷,對於上層人士來說影響幾乎沒有,苦的當然只有靠土地生活的窮人,雖然整個社會還是靠著這些人養活,但吃不飽穿不暖才是這些人的常態。其他的季節還好說一些,因為天寒地凍死的窮苦百姓可不在少數,那時候的冬天可比現在冷的太多了,保暖措施也非常的單一,有錢人家穿棉衣燒木炭,窮苦人家只能靠單薄的衣服硬挺,實在熬不住,燒點雜質的木炭來取暖。
  • 詩丐「絕命詞」的版本分析:兩腳踏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
    如果要在網上評選古詩詞中經典的絕命詩與絕命詞,通常都會出現李白的《臨終歌》、陸遊《示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以及譚嗣同的《獄中題壁》等,還有一首,「通州詩丐」的《絕命詞》,也是經常被網友提到了絕命詩。此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考證網傳「通州詩丐」的生平,確定其為山西鳳臺人馬體孝。
  • 劉禹錫被貶朗州,寫下一首詩,僅開篇7字便道盡身世悽涼!
    古代文人講究不平則鳴,生活的坎坷、官場的失意,這些苦難都成了他們創作的絕佳素材。在遭受貶謫後,他們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只是因個性、遭遇及時代的不同,詩歌中流露出的貶謫情懷自然也就不同。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被貶黃州時,就曾寫下「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表達了一種開朗樂觀、意氣昂揚的情懷。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壽城春望》,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之手,是他被貶朗州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雖然在這首詩的開篇7字中,劉禹錫便道盡身世的無限悽涼,但是它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劉禹錫堅持高尚操守、心繫國計民生的貶謫情懷。
  • 一生五首絕命詩,文天祥究竟是什麼存在?
    文天祥寫了著名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押往大都,經過南京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金陵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到了大都監牢,他再次寫下了著名的長詩《正氣歌》,用歷史上的忠臣義士激勵自己堅決不降,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 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上撞,頓悟後寫下千古名作,28字道出人生哲理
    在我國古代文壇中,古詩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傳播載體,很多文人因為在某個時間點,結合眼前所見突然心生頓悟,所以才會去寫詩。比如李商隱年輕時,曾經尋訪過很多得道高僧,後來在一位大師的指點下終於有所頓悟,寫下了一首《北青蘿》,詩中最後一句「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飽含哲理,被後世所推崇。
  • 和珅臨死前 在獄中寫下三首詩 皇帝讀後淡淡說了一句話
    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和珅看到囚窗外的月亮,觸景生情,寫下了《上元夜獄中對月二首》。這兩首詩,均被和珅的子侄收錄在了和珅的詩集《嘉樂堂詩集》中。其一為:夜色明如許,嗟餘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牆高不見春。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
  • 17歲的王維,寫下一首隻有28字的小詩,卻流傳了1000多年!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其實有不少早熟的詩人,他們年紀輕輕就創作出了很多思想深刻的優秀詩篇。譬如,14歲的王勃寫下了《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16歲的白居易寫下了《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18歲的李賀寫下了《雁門太守行》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17歲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他暫別長安城,在夾城揮筆寫下一首名詩,無一喜字卻句句是喜!
    李商隱暫別長安城,遠離「黨爭」,來到夾城,寫下千古名詩在牛黨的排擠和打壓下,李商隱曾暫別長安城,遠離「牛李黨爭」,他來到夾城,此時正值清和的初夏,沒有黨爭之事的煩惱,李商隱的心終於開了晴,緊繃的精神也得到了釋放。
  • 乞丐拿一鹹菜壇硬闖清華,被攔下仍賴著不走,校長見後淚流滿面!
    乞丐拿一鹹菜壇硬闖清華,被攔下仍賴著不走,校長見後淚流滿面!文|明哥中國這個泱泱大國,在古代原本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地帶,卻在近代的浪潮中閉關鎖國。從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的趙忠堯在清華大學擔任助教一職,許是因為才華突出,兩年後獲得了赴美學習的機會,並拜在了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密立根教授座下。趙忠堯在核物理事業上的貢獻巨大,在國外取得成就後,他時刻不忘正在受苦受難的祖國,一直在找尋著機會回到中國。
  • 納蘭性德在妻子逝世後,寫下一首感人的詞,開篇第一句震撼人心!
    一段感人的愛情總是會令人念念不忘,這也正是愛情所帶給我們最深情的感動,畢竟對於每個人來說,那都是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可是有的時候愛情它又是如此地脆弱,即使是當我們有了愛情之後,可是又會有各種各樣的變故,從而也使得愛情最終會成為人生中的遺憾,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代的文人孜孜不倦地描寫愛情
  • 李白臨死前寫下一首詩,僅用14字概括生平,讀完震撼人心!
    而對思想感情的表達,無疑在一個詩人臨死前最為豐富和震撼人心。譬如,南唐後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陸遊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臨路歌》,便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李白臨死前寫下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李白僅用開頭14字便概括了生平,浩嘆了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愴,讀來震撼人心,直擊心靈。
  • 孟郊落榜後的一首詩,看盡人情冷暖,道盡世態炎涼,令人唏噓不已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人們都能讀書學習,只要努力就能靠知識改變命運,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就算有滿腹才華,卻也不見得能在科舉中中榜,寒窗苦讀數十載卻無用武之地,不得不說這是古代讀書人的悲哀。有很多讀書人終其一生也是無所作為,只能寫一些困頓的詩詞以發洩心中的抑鬱,詩人孟郊也是其中的一員。
  • 林俊傑因喜歡童話故事,寫下一首歌成為神曲,網友,mv拖後腿了
    林俊傑因喜歡童話故事,寫下一首歌成為神曲,網友,mv拖後腿了林俊傑因喜歡童話故事,寫下一首歌成為神曲,網友,mv拖後腿了   對於大家來說,心中都有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尤其是小時候都會看動畫片, 或者是買很多童話書來看。因為明星人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喜歡的東西。
  • 五位婉約派最著名的代表,每人一首成名作,你幾乎都會背誦!
    婉約派更是被世人喜愛和流傳,我們來欣賞下五位婉約派最著名的代表,每人一首成名作「詞國皇后」李清照,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的代表作非常多,以靖康之恥為界,前期題材主要寫自然風光、離別之愁,反映的是閨中生活。後期作品主要是抒發念舊和懷念亡夫的情感。
  • 宋代高僧觀劍客圖,寫下一首充滿俠客精神的詩,通篇描寫得很霸氣
    古代僧人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這些人不僅能文能武,而且寫下的詩,無論是意境,還是表現手法,那都可以和一流的大詩人相比。那麼除了貫休之外,還有宋朝的釋智圓,同樣也是當時著名詩僧,一首經典的七言絕句《觀劍客圖》,寫得也是氣勢磅礴,顯得霸氣十足,整首詩充滿了俠客精神。而詩人創作這首詩時,正是由於觀看了牆壁上的劍客圖,於是有感而發,信手拈來成就了這麼一首經典之作。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