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作為一個民族永恆的榜樣,他遠遠跨越了時空,成為這個國家和民族不斷浴火重生的精神力量和至高榜樣,從這個意義來說,他早已超越了知識分子的局限,而是轉化成為民族魂的象徵!
兩宋的特點是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北宋沒有大將,南宋名將輩出,但是奸相一個接一個、一個賽一個,朝政糜爛不堪,而蒙古滅宋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40多年。
忽必烈見南方很難徵服,就派元朝的漢族名將張弘範為蒙古漢軍都元帥,率大軍南下,文天祥兵敗後服毒自盡,可惜是假藥。
張弘範讓文天祥寫勸降信,你們肯定沒戲了,寫封勸降信吧。文天祥寫了著名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押往大都,經過南京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金陵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到了大都監牢,他再次寫下了著名的長詩《正氣歌》,用歷史上的忠臣義士激勵自己堅決不降,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在文天祥臨刑之時,要來紙筆,當場寫了絕命詩一首,問孰為南北,南面再拜就戮:
昔年單舸走維揚,萬死逃生輔宋皇。天地不容興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神歸嵩嶽風雲變,氣吐煙雲草木荒。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淡路茫茫。
據稱,在文天祥行刑前,忽必烈相當後悔,但最終文天祥的赦令遲到了,大家收斂他的遺體,在他的衣袋當中,還發現了又一首絕命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皆經綸彌天壤,忠義貫日月!「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文天祥這份絕筆此後成為無數抵禦外敵、捐赴國難的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文天祥作為一個民族永恆的榜樣,他遠遠跨越了時空,成為這個國家和民族不斷浴火重生的精神力量和至高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