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天河配》裡的織女
1.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民間節日多,一年中排滿了各種節日。
詩人灰娃回憶自己的童年:「過去的農村,隔幾天就是個節,那節是各色各樣的,連個花草都有節,今天這個節,明天那個節,日子過得和花一樣」。
所以,像七夕節這樣與愛情有關的浪漫的節日,在民間一直過的就很火熱。
很多人都認為,牛郎是窮苦的勞動人民,因為父母死去的早,家裡窮,娶不起媳婦,在老牛的唆使下,去湖邊偷了織女的衣服,導致織女無法回到天庭,很無奈的嫁給了他,生了兩個孩子後,織女無意間找到了自己的衣服,回到了天庭,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挑著兩個孩子,追了過去。
玉帝覺得牛郎不錯,也認可了這樁婚事,就安排房間居住,享受神仙生活。
墨浪繪的《牛郎織女》
哪想到牛郎到了天上,娶了白富美,每天享受榮華富貴,不再起早貪晚的幹活去了,原本勤勞的織女也一樣,變得懶惰,於是,玉帝怒了,把他倆分在天河兩岸,準許每年見一次面,還要人間的喜鵲去搭橋。
... ...
文革結束,嚴鳳英等人主演的黃梅戲電影《天河配》重現人間,人們才有機會看到這個故事的牛郎織女,
同樣,墨浪先生1963年去世以前沒有畫完的連環畫《牛郎織女》,也是這個故事梗概。
楊家埠年畫《牛郎織女》
2.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中國傳統四大民間故事之一,牛郎和織女最早出現在《詩經》裡,但還沒有愛情故事: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有了愛情故事的時候,是西漢《古詩十九首》,作者無考: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清代木版年畫《牛郎織女》
到了南朝,牛郎織女的故事梗概就比較完備了。
南朝梁殷芸《小說》這樣寫:「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絍。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一個懲戒腐化墮落的故事,成家前辛辛苦苦的勞作,結婚後貪圖享受,好逸惡勞,被天帝懲戒的故事。
3.
其實,在現存的最早的文學作品明朝萬曆年間刻印的《牛郎織女傳》裡,牛郎的經歷和豬八戒差不多。
織女是鬥牛宮中第七位仙女,是玉帝的女婿張天君所生,被稱為張七姐。
玉帝駕前金童奉旨前去聖母處取溫涼玉杯,恰好遇到了織女,凡心大動,就想和織女留情,估計是想要微信號什麼的。
織女嫣然一笑,還沒有所表示呢,金童就將織女鬢角上戴的一朵梅花摘了就走。織女正想奪回,突然來了值宮仙女把織女綁到聖母面前;
倒不是天上到處都安了監控,有了天網工程,而是聖母下棋時突然「心血來潮」便得知此事。
聖母認為「雖有金童起意,但爾不宜一笑留情。情之所系 ,雖萬劫不能挽回。」於是奏明玉帝,罰織女「獨居河東工織數年;若有疏怠,再行嚴加警戒」。
隨便對男人笑是不可以的。
金童則按天條律法押往斬他臺梟首,死刑。
太上老君在天上絕對是好人,他路過相救,最後金童被「貶下凡塵,令受顛沛折磨之苦」。正月初六玉帝誕辰,由太白金星帶他到洛陽縣牛家莊牛員外家中投胎。所以,叫了牛郎。
這段兒經歷和豬八戒差不多,調戲仙女,被貶下凡投胎。
因為投胎到了洛陽,這個地方就認為牛郎織女的故鄉就是他們這裡。
4.
比豬八戒幸運的是,玉帝對自己身邊人翻了錯誤還是有網開一面的地方,在金童下凡的時候,把金牛星也派下來給他作伴,事實上也是保護他。
牛員外原配生子金成娶妻馬氏,馬氏不賢不肖,員外又娶李氏,生子金郎,也就是牛郎。
不久,牛員外和李氏相繼而亡,牛郎就開始受嫂子馬氏的氣,每天挨揍,還要下毒在麵條裡毒死他,幸虧老牛提醒,躲過一難。
無奈分家,牛郎只得一牛。
5.
再說織女被貶以後,一日正值大雪飄天,自嘆「手工天宮我尚苦貶下凡塵他更悽」。不斷向雲錦聖母訴述衷情。至十三年上,雲錦終於會同瑤池聖母等上本,結果派太白金星下凡點悟。
所以,有時候走正常渠道反應問題還是有必要的。
這裡是織女上訪的故事。
夕陽西下,金牛已脫皮化為神將,金郎吃完太白金星給的仙丹,披牛皮隨太白來到天河之西。「今日時已遲了,明日早朝方可見駕」。
金郎信步行到了天河岸邊,遙見仙女們洗浴,內有一人似天孫(織女),走到洗衣臺偷取仙女衣服,恰是織女的。二人久別重逢,彼此感念舊情。第二天,玉帝下旨封金牛星為護花護情使者,賜金童織女在天河西靈藻宮內婚配團圓。
由於夫婦終朝在宮盤桓,不去朝見瑤池聖母,觸聖母之怒,告到玉帝跟前,說他倆凡心未斷,不曾覺悟。玉帝震怒,派託塔李天王前去捉拿,二人跌入天河被捉。
玉帝認為二人拒捕,罪不容誅。
又是太上老君出來做好人,免去死罪,罰牛郎居天河之西天將宮內,織女居天河之東雲錦宮內勞改,二人彼此思念。
這次是太白金星,見天河之上有怨氣交織,就和太上老君商量,求玉帝大發慈悲。
玉帝終允二人每年七月初七相會一次,屆時「有烏鴉龍鳳之類連接天河之中」,
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牛郎、織女包括老牛,都是有背景的人。
6.
有人考證:織女的原型是秦人的始祖女修。《史記· 秦本紀》中說: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
大業,就是秦人之祖,周秦文化形成的時候,大量農耕產生,於是就有了牛郎織女的傳說,很多地方都說自己家鄉是牛郎織女的故鄉,還考證出牛郎叫孫守義、哥哥叫孫守仁。
現在的人為了挖掘旅遊資源,啥都能整出來。
人終歸總要勞動,不勞而獲是少數,所以,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一個懲戒懶惰的故事。
《詩經》裡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到了九月,天氣轉涼,人們需要穿上新做的衣服,為此,七八月份的時候,女人們要織布做衣服,女人們為了乞求自己心靈手巧,就於七姐(織女)誕向七姐乞巧,七夕逐漸成了「女兒節」。
有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後,七夕就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7.
七月初七這一天還是魁星爺的生日,求功名的男子也去拜魁星,
男女相遇,好事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