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織女星 | 銀河系愛情故事

2021-01-20 騰訊太空

在西方,織女星被稱為「天琴之星」,是命運安排給俄耳甫斯的愛情悲劇的見證;在古代中國,織女星的故事則是堅貞愛情的讚歌。

 

《赫維留星圖》改編的天鵝座與天琴座星圖


在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每年盛夏將逝,初秋漸臨的時節,入夜後,天琴座的織女星正高懸於天頂附近,銀河從織女的身邊靜謐地流過。這是一顆0等的華美明星,和不遠處的天津四、牽牛星隔河而望,組成了標誌性的夏夜大三角。

在中西方各國,孩子們往往會在8月的夜晚隨父母長輩到戶外乘涼觀星。仰望織女,在中國,大人們會為孩子講述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古老傳說;在歐美各國,孩子們也會知曉,天琴是一個悽美愛情故事的見證。

 

天界的判官

有很多學者認為,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文獻中就已經有了織女星的記載,甚至有人認為它的古代名稱可追溯至萬餘年前。隨著地軸指向的進動和時間的推移,歷史上的北極星也在緩緩更替。如今的北極星是小熊座α,但是在大約12000年前,織女星才是最接近北天極的恆星。儘管那時文字尚未發明,但是根據一些學者的看法,後世美索不達米亞古老語言中織女星的名稱卻反映了它曾作為北極星的事實。在阿卡德語中,它被稱為「天空的生命」,而在亞述語中,它的名稱含義則是「天空的法官」。

有人聲稱,在古巴比倫文獻中發現過它被稱為Dilgan,意思是「光的信使」,不過這一名稱也被用作稱呼許多其它亮星。

 

天琴之星

在託勒玫四十八星座體系中,已有天琴座的一席之地。織女星在古希臘語中被稱為Lura,而在拉丁語中被稱為Lyra,實際上Lyra正是後世西文中對整個天琴座的稱謂。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織女星以其明亮而被視作整個天琴座的代表,因此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將其稱為「天琴之星」。

現代西文將織女星稱為Vega,這一稱謂的直接來源是阿拉伯語。有人認為更符合阿拉伯語的轉寫應當是Wega,這種寫法也時常能夠在書籍中見到。Vega在阿拉伯語中的原意是降落的老鷹,倘若追溯其更久遠的源頭,似乎來自於古埃及,據說古埃及人將織女星視為一隻禿鷹,而古印度也有類似的觀念。

對於古羅馬人而言,織女星是與確定季節有關的重要星辰,當它在清晨時分落下地平,就意味著夏季結束,初秋來臨了。著名政論家西塞羅在批評凱撒的改曆法令時,還提到過織女星的升起時刻。

在太平洋上,玻里尼西亞人也曾用織女星作為新年來臨的標誌,不過後來被昴星團所取代。

 

天琴的故事

在古希臘神話中,天琴座的由來是最悽美的愛情故事之一,是一位傑出樂手愛情的見證。

傳說俄耳甫斯是太陽神兼音樂之神阿波羅和司掌文藝的繆斯女神卡利俄珀之子。他具有絕頂的音樂才能,他的樂器也來歷不凡,是信使神墨丘利用一隻神龜的背殼親手所制。俄耳甫斯雖然不是勇武的戰士,但是憑著出神入化的音樂技能,也參與建立過許多不朽的英雄業績。

當伊阿宋奪取金羊毛時,是俄耳甫斯彈奏豎琴,憑著樂歌讓看守金羊毛的毒龍入眠。當伊阿宋一行在海上遇見以美妙歌聲誘惑水手的女妖塞壬時,是俄耳甫斯奏響豎琴,憑著雄壯的歌聲驚醒了同伴。當海上驚濤駭浪將打翻船隻時,又是俄耳甫斯以琴歌向神後禱告,使風浪平息。

然而這位樂手的愛情故事卻是極其不幸與悽豔的。他的妻子是美麗活潑的仙女歐律狄刻,他們的感情非常堅貞。有一天,歐律狄刻正在山野中漫步,有位年輕的牧人陶醉於她的秀美容顏,竟然發瘋般地追逐她。歐律狄刻慌亂中不慎踩到一條毒蛇,被毒蛇咬傷腳踝,很快就毒氣攻心去世了。

噩耗傳來,俄耳甫斯對忘妻久久難以忘情,於是懷抱著豎琴,走下了冥府。他的悲哀樂歌馴服了看守地獄的三頭犬,令冥後淚流滿面,也感動得冷酷無私的冥王哈迪斯悽然嘆息。冥王實在不忍繼續聆聽他的哀歌,破例決定將歐律狄刻交給俄耳甫斯帶回人間復活。但冥王告誡他:「在未出我的領國之前,只能讓她跟隨著你,切不可回頭看她。」

俄耳甫斯欣喜萬分,領著愛妻重返人間。在即將踏上人間之際,俄耳甫斯掛念愛妻心切,竟然忘記了冥王的告誡,回頭觀望歐律狄刻是否被落下。轉瞬之間,死神的長臂就來到他們面前,無情地將歐律狄刻拉回了冥府。

從此,俄耳甫斯心灰意冷,隱居在山野間再也不問世事。可是他卻因此得罪了酒神,被信仰酒神的瘋狂婦女們殺死並分屍。天神宙斯垂憐他的音樂才能和英雄業績,於是將他生前的樂器升上天空,這就是天琴座

俄耳甫斯的悲劇也透著濃烈的宿命意味,反映了古希臘神話中恆久的命運意識。

16世紀荷蘭繪圖學家墨卡託繪製的天鵝座與天琴座星圖

 

華夏典籍中的織女

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相會,這大概是每個中國孩子最早聽說的傳統故事了,每個中國人都對它耳熟能詳,因此牽牛星和織女星也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星宿之一。而與這一故事相關的七夕,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傳統佳節之一。

早在西周時期成詩的《詩經·大東》篇中,就記載了牽牛和織女的星名:「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歧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天漢之後緊接著描寫織女和牽牛,表明了這兩個星官與銀河之間有著密切的位置關係。而織女和牽牛也因此詩的流傳,被證實為最早被中國人認識並書於典籍的恆星之一。

在觀象授時的古老年代,織女作為全天最亮的恆星之一,無疑會受到人們的關注。《夏小正》相傳是孔子整理過的上古曆法典籍,其中記載:「七月:……初昏,織女正東鄉。」說明了織女曾是人們賴以觀象授時的標誌之一。而此書將織女星作為七月初昏的標誌性星辰,或許也是後世七夕節禮俗的一個來源。

織女星是生產勞動意味最強的天上星官之一。它的命名,說明了中國人很早就開始養蠶紡織的歷史事實。織女星在中國星官體系中被稱為織女一,它和左右兩顆小星合稱為織女星官。《墨子》曰:「亭三隅,織女之。」其意是織女三星組成了一個三角形,有人認為這是將織女三星視作紡織用的飛梭(但民間星座中的飛梭星則在銀河對岸)。在星佔上,織女的意義也多與紡織相關,兼有主瓜果等事。《石氏星經》曰:「織女主經緯絲帛之事。」《春秋合成圖》說:「(織女)主瓜果,收藏珍寶,以保神明。成衣、立紀、故齊,製成文繡應天道。」

然而織女星在星佔中的身份意象卻並非普通的勞動婦女,而是天帝的后妃或公主,象徵著人間的后妃。《石氏星經》曰:「(織女)大星,皇聖之母,二小星者,太子、庶子之位也。三星俱明,天下和平。」《春秋合成圖》則稱:「織女,天女也。」

 

漢畫像磚上的牛郎織女拓片


從棄婦詞到堅貞的愛情

《詩經·大東》中已經提到了織女和牽牛兩大星辰,有人認為這就是後世的牛郎織女故事或其原型。但這首詩並未明確地表明兩者有夫妻或情人的身份,也沒有其它先秦文獻的佐證,只能猜測它對這個故事或許有過啟發作用。

那麼牛郎織女的故事產生於何時呢?學者們曾經對此莫衷一是,提出過先秦說、西漢說、東漢說、魏晉說等許多說法。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簡》讓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

《睡虎地秦簡》是戰國晚期至秦始皇時期的秦國文書,其中有兩條簡文與牛郎織女的故事相關:「丁丑,己丑取妻,不吉。戌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不果,三棄。」「戊申,己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這兩段文字都是當時的擇日之術,表明丁丑、己丑、戊申、己酉都是不利於嫁娶的日期。簡文中的信息表明,在戰國中晚期,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經廣為流傳,甚至影響到了當時的佔卜。但是和今天不同的是,秦簡中的牛郎織女故事是一個關於棄妻的悲劇,而不是後世謳歌堅貞愛情的悲喜劇:牛郎娶妻後不滿三年,便離家出走,拋棄了織女

那麼這個故事的主題又是如何由棄妻轉變為愛情讚歌的呢?要梳理清楚其中的詳情,還必須有更多考古資料,但這一轉變在東漢中期以前就應當已經完成。在《古詩十九首》中有《迢迢牽牛星》一篇:「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首詩一般認為成於東漢,其中的描述,似乎已非遭棄夫人的怨歌,而是不得與心上人相會的哀語。

根據《淮南子》《風俗通》等文獻的記載,鵲橋相會的故事元素最晚在西漢時期也已加入了這個故事。

夏季大三角(知道哪顆是織女星?攝影 / 公爵)


拜星星~

撰文/吳蘊豪  編輯 / 懷塵

星辰大海自助套餐(‵﹏′) 


1、回復「英仙座」可以看到2018年8月英仙座流星雨合集,近百顆流星與你一期一會。

2、回復「日偏食」可以看到2018年8月日偏食全程實錄

3、回復「火星大衝」可以看到15年一遇的2018年火星大衝實錄【2018年7月】

4、回復「月全食」可以看到本世紀最長血月月食實錄【2018年7月】

5、回復「藍月亮」可以看到2018年1月的「超級藍月月全食」



相關焦點

  • 七夕話佳節,宇宙中真實的牛郎星與織女星會在這天相會嗎?
    七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七夕佳節又到了。它被譽為我們中國的情人節。街上的一對對情侶手牽手,不時耳語幾句,臉上露出甜蜜的笑容。七夕節又稱乞巧節,顧名思義,「乞求智巧」。青年男女在這一天互訴衷腸,祈盼愛情一帆風順。還沒有女朋友的單身漢可要抓緊時間表白呀,過了七夕,至少得等半年啦,到了來年的2月14日,西方的愛神丘比特可不一定比得了我們的牛郎織女呀。當然,過七夕就不得不提牛郎與織女。他們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裡的人物。傳說天帝的孫女織女每天給天空編織彩霞,但她厭倦了這樣枯燥的生活。
  • 今天是七夕!牛郎星和織女星如何相會?
    七夕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並且有一個美麗神話故事,牛郎和織女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跨過鵲橋相會。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每年七夕就是他們相會的日子。牛郎星和織女星非常容易辨認,它們在銀河兩側和天津四共同構成夏季大三角。以下圖片中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的信息對比。
  • 詩經裡沒有七夕也沒有愛情《大東》裡只有牛郎星和織女星
    只見那三足鼎立的織女星,整日整夜七次移位運轉忙。」姚際恆《詩經通論》曰:「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此二句不必有義。蓋是時方中夜,仰天感嘆,適見天河爛然有光,即所見以抒寫其悲哀也。」下面兩句也是仰天所示有感,「跂其織女,終日七襄」,正是呼應二章的「杼柚其空」,並引出下章的「不成報章」。這一章承前啟後,過渡自然。六章面向燦燦星空馳騁想像。「雖然一天一夜七移運轉忙,終歸不能織成美麗的文章。
  • 易經:七夕節看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
    易經:七夕節看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七夕節原本是我國民間源於上古時期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眾多女性的節日,女生們會做比如乞巧、許願、祈福等極富浪漫色彩的活動。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人們崇尚美好的愛情,同時也崇拜織女的高超技藝。
  • 七夕故事裡的天文學秘密
    浪漫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來自於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有趣的是,在歷經數千年的傳承過程中,這個民間故事也經歷了數次演變
  • 七夕節:牛郎織女我們本沒有愛情,只是兩顆星星
    最初的七夕壓根就跟愛情沒關係,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讓我慢慢道來。我們常說的織女星是指織女一,織女一是三姐妹裡面最亮的,在古代存在感爆炸。於是它承擔了一顆年輕恆星不該承擔的重任:當織女星在某個黃昏出現在正東邊,就代表咱們北半球快入秋了。牛郎星在哪裡呢?在漸臺隔著很多小星星(銀河)的對面,這裡有個星星組合,叫河鼓。中期有顆特別閃亮的星。大家就把這兩顆被銀河隔開又顯得特別亮的星星,和當時社會分工聯繫在了一起:男耕、女織。
  • 感性認識傳說中的「七夕節」,理性認知牛郎星和織女星
    很多人都大概知道「七夕節」有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但具體過程怎樣的,有多少人知道?下面小編告訴大家故事的完整版。他們痛哭一日,眼淚成河,流到凡間就成了傾盆大雨,每年七月七日,人間處處遭受洪災,老百姓苦不堪言,鵲王知道了牛郎織女的故事
  • 牛郎星對織女星的愛並不執著,科學家發現它們開始遠離對方
    每年中國農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也就是中國的情人節。關於七夕節有一個傳說,那就是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在七夕這一天的晚上,人們可以在夜空中看到一顆明亮的星星,天文學家為其命名「織女星」。因為銀河的存在,牛郎星只能在銀河的另一邊和織女星相對遙望。
  • 七夕遇上科學之夜,北京天文館講解觀測織女星
    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參觀者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了「七夕」夜的美麗星空。今晚,特邀的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等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在天象廳,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帶領觀眾追隨球幕影像遊歷星空,講述星空的科技故事。
  • 七夕遇上科學之夜,北京天文館講解觀測織女星
    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參觀者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了「七夕」夜的美麗星空。今晚,特邀的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等奉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在天象廳,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帶領觀眾追隨球幕影像遊歷星空,講述星空的科技故事。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同步開放,家長與孩子體驗了「一帶一路」科普展演。
  • 七夕後的牛郎織女,又「異地」了?
    七夕結束,牛郎織女又要恢復「異地分居」了嗎?   還有網友戲稱,不知今年牛郎織女相見,有沒有測體溫、驗健康碼?   其實,牛郎和織女,人家今年嚴格地保持了「社交距離」——就跟千百年來一樣。而且,七夕過後的兩顆星星,壓根兒沒有漸行漸遠。不信?請您朝天上瞧。
  • 七夕科普 ︱ 真實的牛郎織女星
    試想,七夕之夜,別人無非吃吃飯看看電影,你卻可以一手拉著妹子,一手指著星星說:「看,這個是織女星,離我們遠著吶。西安市長安區鬥門的「石婆」(左)和「石爺」(右)每到七夕,可以列出一個「七夕十大俗套話題」——  1、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
  • 牛郎織女的神話淵源:四大民間傳說皆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皆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情感的認可。而牛郎織女的故事位居其首且最具魅力,硬生生從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演變成為「七夕」這樣一個傳統節日。
  • 織女星牛郎星一旦相逢,竟然這麼可怕?還好它們永遠不會相見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作為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每年的七夕節就是傳說中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在這一天,喜鵲會搭起一座跨越銀河的橋梁,而牛郎和織女就通過鵲橋相見。在天文學上,牛郎星和織女星是真實存在的兩顆恆星。
  • 織女星牛郎星一旦相逢,竟然這麼可怕?還好它們永遠不會相見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作為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每年的七夕節就是傳說中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在這一天,喜鵲會搭起一座跨越銀河的橋梁,而牛郎和織女就通過鵲橋相見。在天文學上,牛郎星和織女星是真實存在的兩顆恆星。
  • 《太空探索》七夕將至讓我們看看真實 牛郎星與織女星相距多遠?
    牛郎星和織女星之所以起這麼一個名字,原因就是因為它們在銀河的兩側,而我們的銀河系可是直徑十幾萬光年的大星系,所以夜空中的牛郎織女距離肯定非常遙遠。事實上牛郎星和織女星的距離是16.4光年,要知道從太陽到地球1.5億公裡才8光分,距離我最近的恆星才4.22光年,我們的旅行者一號出發幾十年才飛了20光時,由此可見牛郎星和織女星相隔之遠,如果在牛郎星向織女星打個電話,雙方會有16.4年的時差,牛郎說一句話,織女要16年後才能聽見。
  • 七夕傳說中的它們 也是夏季星空的主角
    七夕傳說中的它們 也是夏季星空的主角一對相愛的人,一起找尋杜牧筆下的牛郎星和織女星。戴建峰攝河北崇禮,滑雪場之上,銀河之下。——《詩經小雅大東》剛剛過去的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被譽為「中國情人節」。說到七夕,定繞不開牛郎織女。從源頭論起,「牛郎」和「織女」最早出現在先秦著作《詩經》裡的《小雅大東》。原詩並未牽涉愛情,只提及天上懸有一條銀河,銀河兩岸有牛郎、織女二星,織女織不好布,牛郎也拉不來車。
  • 織女星與牛郎星相隔多遠?換成現在,即使是光速飛行也見不到
    但從現實角度分析,牛郎星與織女星能每年相見嗎?通過計算可知答案。說到七夕,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七夕節在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通常會拜七姐、乞巧、祈禱姻緣、與心上人相見等。另外,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傳說中,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她每天都在天空中繡織彩霞。
  • 你沒看錯,未來織女星將取代北極星地位
    七夕今天是七夕節,對於梵君這種媳婦過成戰友的老夫老妻就不搞什麼浪漫了,如果今天回去突然搞點情趣,我內位還以為這個月生活費又被提前花完,厚臉皮來要錢了。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牛郎星與織女星是「姐弟戀」,他們永不能相會,結局註定是悲劇
    筆者:三體-小遙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人,與此有關的還有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了。遺憾的是,在神話傳說中,牛郎和織女中間隔著一道銀河,每年只能通過鵲橋相會,而真正的宇宙中,牛郎星和織女星同樣遙遙相望,永遠都無法相會。在學術界中,牛郎星被稱為河鼓二,織女星則是天琴座阿爾法星,它們距離我們的太陽系並不遙遠,所以看起來十分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