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今天是七夕節,對於梵君這種媳婦過成戰友的老夫老妻就不搞什麼浪漫了,如果今天回去突然搞點情趣,我內位還以為這個月生活費又被提前花完,厚臉皮來要錢了。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這天是女人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織女星(曾經的北極星)
既然是女人的節日,我們就先說織女星。
織女星(Vega)是一顆恆星,又稱為織女一或天琴座 α(α Lyrae),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恆星,距離地球約 25 光年。由於其極高自轉速度,它呈現明顯的扁球狀,赤道半徑比極半徑大 19%。
織女星被稱為「天空中第二重要的恆星」織女星大約在公元前 12000 年曾是北半球的極星,因為地軸偏移現象,再過1萬3千多年後,織女星會取代北極星再度成為新的北極星。
織女星有很多第一,它是除了太陽之外,第一顆被人類用光學設備拍攝下來的恆星,第一顆有光譜記錄的恆星,第一批經由視差測量估計出距離的恆星之一,曾是測量光度亮度標尺的校準基線,是 UBV 測光系統用來定義平均值的恆星之一。19世紀,天文學家普森設計了視星等的概念,將它定義為各個波段的 0 等,這就是「Vega magnitude」。後來大家認為織女星的光度在變化,所以採用其他標準,其視星等不再是0等。
這顆恆星是一顆單獨的主序星,它可以發射X射線,並被一個類似於柯伊伯帶的星際碎片盤包圍。它在夜空中亮度排名第五,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恆星,僅次於大角星。它與大角星及天狼星一樣,是太陽附近最明亮的恆星之一。
牛郎星
牛郎這個詞在當代已經開始貶義化了,你懂的。
河鼓二,即著名的「牛郎星」,是天鷹座中的一顆恆星「天鷹座α」,又叫「牽牛星」或「大將軍」。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恆星,白色。在星空觀測中,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它和天鷹座β、γ星的連線正指向織女星。 西方稱呼此星為Altair,是阿拉伯語的「飛翔的大鷲(Al nasr-l'tair: )」的縮寫。位置:赤經19時48.3分,赤緯8度44分。
牛郎星是天鷹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可以在北半球的夜空中清楚地用肉眼看到。這顆恆星比太陽更熱、更年輕,直徑約是太陽的2倍。牛郎星赤道區域的自轉速度高達每小時102.7萬千米,大約是太陽自轉速度的60倍!因此,牛郎星不像太陽那樣是個幾乎完美的球體,它的快速自轉讓它的「腰圍」明顯胖出一圈,成了一個扁扁的橢球體。
數據比較
作為同樣是兩顆恆星可以進行一個數據對比。看看這對「情侶」誰更強。
從體積和表面溫度來看,織女星都更勝一籌。但是由於牛郎星比織女星更年輕,所以充滿活力自轉速度更快一些。(這是一對姐弟戀)
情比金堅的告白遊戲
梵君雖然不浪漫了,但是可以教年輕人玩一個浪漫的小遊戲,在今天特別適合。你需要的是準備一個新鮮椰子,和一條口香糖。今天和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玩一個口香糖開椰子的小遊戲增加以下節日氣氛。
把口香糖簡單嚼一下(不嚼也可以,但是沒內味了:))然後在手裡搓揉成圓錐體狀。平放於桌面上。然後像圖上這樣找好一個面雙手握住椰子猛砸下去。
然後就可以很裝逼的遞給你的他/她了。
梵觀點:不要問我為什麼,這就是情比金堅的力量!(非牛頓增稠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