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來自於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有趣的是,在歷經數千年的傳承過程中,這個民間故事也經歷了數次演變,在愛情故事的細節裡,我們亦可品出一些屬於天文科學的秘密。
早在上千年前,河南、山東、湖北、陝西的一些地方已經在爭相自認是「牛郎織女故裡」了。在文字記載中,牛郎織女的故事何時起源已經難以考證,不過至少在西周《詩經·小雅·大東》已經露出了端倪。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意思是,天上的銀河照著大地,一邊是織女星,它一直在天上運行,名字雖然叫織女,卻從來沒有織成一匹布;另一邊是明亮的牽牛星(牛郎星),卻不能用來拉車載貨。雖然這裡還沒有明確寫出它們之間的故事,可是古人已經開始聯想,這對每天都在遙遙相望的俊男靚女,會不會發生什麼故事?
果不其然,漢代出現了著名的《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已經把他們描寫成了一對兒被迫分離的有情人。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因為是民間傳說,所以對於牛郎織女的身份也是眾說紛紜。地上的牛郎可能是河南人、湖北人,而《史記·天官書》裡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天女孫也)。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則認為她是天帝的女兒,而且這時候大惡人西王母也出現了。
牛郎織女故事之所以能夠牽動人心,千古流傳,應該就在於痴男怨女聚少離多的故事總能引起人們的無限同情之心,就連白居易寫唐明皇和楊貴妃故事的時候,也不忘記用牛郎織女的故事作為結尾: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牛郎星在全天恆星中的亮度排名第12。在中國天文學中正式的名稱叫「河鼓二」,在古代象徵著天河上的軍鼓,或者是一員大將。它離我們的距離16.7光年,質量是太陽的1.7倍,表面溫度約7000℃,是恆星光譜A型主序星。
織女星又名「織女一」,比牛郎星要亮得多,是全天第5亮星,在北半球排名第二(僅次於大角星),距離我們25.3光年,質量是太陽的2.1倍。由於歲差現象,織女星在14000年前曾經是北極星,在13000年之後會再度成為北極星。在現代天體物理學中,織女星更為重要了,因為它被選作標準的零等星,是天文測光的基準。
這兩個恆星離我們非常近(所以才能這麼亮),因此天文學家非常感興趣,反覆對它們進行觀測,得到了許多重要的發現,比如在織女星周圍發現了塵埃盤,它可能擁有至少一顆像木星那樣的行星。
既然是兩顆恆星,那麼它們兩個註定只能遙遙相望,永遠不能相見。它們之間的距離是16.4光年,如果以光速進行通信的話,一來一去就需要32年時間,看來它們比楊過和小龍女還要悲慘。當然了,古人並不清楚這樣的天文數字的距離,只會想像它們就分布在銀河的兩岸,相隔距離非常近,甚至於還想像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讓「客星」去拜訪牛郎和織女。
晉朝張華《博物志·天河》記載了與牛郎織女有關的一則八卦故事:
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來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問嚴君平則知之。」 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時。
看來當時流傳的說法認為,銀河是跟大海相通的,而且有船每年來來去去。這位「奇志」之人竟然還自己造船拜訪了牛郎織女,還被地上的佔星家嚴君平給看到了,「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唐代詩人李商隱就這個故事寫了一首詩《海客》,讓織女把用來支撐織布機的一塊石頭送給了客人。在傳說當中,這塊石頭至今仍保留在成都,現在成都有一條街道叫支機石街就源於此。
有人認為這說明在古代可能有太空人上天,或者有外星人曾經來過地球。其實這是對古天文概念的誤解。「客星犯牽牛宿」。所謂客星,指的是今天所說的新星和超新星——某些恆星非常暗,我們看不見,但是當它演化到某個階段,會爆發突然變亮,看上去好像天上新出現了一顆星星。中國古人覺得這是天上來了客人,所以稱之為客星。
中國古代典籍中對於這類現象有很多記載。中國天文學史領域唯一的院士,已故天文學家席澤宗先生在1955年發表了《古新星新表》,考訂了從殷代到公元1700年間的90次新星和超新星爆發紀錄,成為這方面空前完備的權威資料,對於尋找超新星遺蹟、射電源非常有意義。比如發現的第一個超新星遺蹟蟹狀星雲(又名M1,位於金牛座,距地球約6500光年。其中還有發現的第一顆中子星),它的爆發時間是在宋仁宗至和元年五月二十六日(1054年7月4日),爆發的情形在《宋史·天文志》《宋會要》裡有詳細記載,史稱「天關客星」,又名SN1054,而且完全可以跟現代天體物理學的計算對應起來。
不過,在古代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客星」究竟代表什麼,於是我們善於八卦的祖先就腦洞大開,把這些天文現象跟牛郎織女、銀河混合在了一起。
有趣的是,「客星」在現代天文學開始的時候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四百多年前的1572 年11 月11 日夜,仙后座出現了一顆超新星,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發現了它,並對它進行了詳細觀察。當時它比金星光亮,隨著亮度轉暗,至兩年後的1574年3月才消失。
這次出現的「客星」改變了當時歐洲學者們對宇宙的認識,因為此前人們受亞里斯多德的學說,認為天上的一切都完美從而沒有變化的,我們所看到一切變化,比如流星現象都在大氣層之內。第谷觀測結果表明,該星體的位置遠在地球大氣層範圍之外。
1604年10月,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又觀測到在蛇夫座產生一顆超新星,而且這對師徒看到的超新星都是來自銀河系之內,因此非常明亮。在天文學家手裡,「客星」果然昭示了我們宇宙觀念的概念。
不過此後我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四百年來還沒有看到另一顆來自銀河系的超新星。
宋代張耒《七夕歌》完整地講述了這個故事,讓我們跟著這首詩重溫一下牛郎織女的悲歡離合吧。
人間一葉梧桐飄,蓐收行秋回鬥杓。神宮召集役靈鵲,直渡天河雲作橋。
橋東美人天帝子,機杼年年勞玉指。織成雲霧紫綃衣,辛苦無歡容不理。
帝憐獨居無與娛,河西嫁得牽牛夫。自從嫁後廢織紝,綠鬢雲鬟朝暮梳。
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但令一歲一相逢,七月七日河邊渡。
別多會少知奈何,卻憶從前恩愛多。匆匆離恨說不盡,燭龍已駕隨羲和。
河邊靈官曉催發,令嚴不管輕離別。空將淚作雨滂沱,淚痕有盡愁無歇。
寄言織女若休嘆,天地無情會相見。猶勝嫦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廣寒殿。
牛郎織女每年七夕一會,也讓我們再次把目光轉向久違的星空。古人沒有手機和電視,對於星空的觀察比我們要仔細得多,比如在牛郎織女的故事裡,其實也有古人的疑問,為何會有「銀河」,為何會有「客星」,牛郎織女是否真有「鵲橋會」。只要我們細心思索,星空和關於星星的八卦故事,總能讓我們解讀出來深切的人文關懷,還有埋藏其中的科學線索。
作者單位:科學松鼠會
(文章首發於科學大院,轉載請聯繫cas@cnic.cn)
大院熱門文章top榜
點擊文章標題,可直接閱讀哦~
1. 我為「科」狂| 科學大院徵文啟事
2. 繫緊的鞋帶為什麼會自己鬆開?
3. 喝自來水?小心把「睡美人」細菌喝進肚裡!
4. 維C能抗癌?這不是朋友圈謠言!
5. 膽固醇真是「健康殺手」嗎?來聽聽它自己怎麼說吧
6. 千年之謎(七)霍奇猜想 :通天巴別塔(大結局)
7. 被《工作細胞》刷屏後 你該知道凝血瀑布是什麼了吧?
8. 「我,尤金·帕克,決定把它叫做太陽風!」
9. 《侏羅紀世界2》裡,歐文跑贏巖漿這事兒科學嗎?
10. 中國科學家用斑馬魚找出人類拉肚子的原因
科學大院
ID:kexuedayuan
從此,愛上科學~
長按二維碼,即刻關注
轉載授權、合作、投稿事宜請聯繫cas@cni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