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月夜,在北京天文館看星星賞月亮

2020-12-03 北京日報客戶端

8月24日七夕節當晚,北京天文館開門迎客,邀請大小觀眾「仰望星空」,「細品」七夕月夜。

天象廳裡「遨遊」今晚夜空

「60年前,天文館的李元先生也是像今天一樣,用天象儀給觀眾們講述星空的故事。從天文學上看,織女星和牛郎星之間的距離是16光年,即使用人類最快的宇宙飛船,他們相聚一次也需要3萬年,哪怕是互相打一個電話,發一句問候,也需要32年。」

今晚,天文館天象廳裡,副館長齊銳使用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天象儀,講述著夜空中曾經「發生」的故事,向大家娓娓道來。

「現在您看見的,就是這個七夕的夜空。您頭頂最亮的就是織女星,它距離我們25光年。也就是說,它在25年前發出的光,如今才到達您的眼中。而您看到的,是它25年前的樣子。」

短短20分鐘, 「氣沖斗牛」「星海浮槎」「七月流火」……一個個美妙的古老故事在頭頂的「星空」上演,帶領觀眾們星空「遨遊」。

望遠鏡「細品」七夕之月

天文館的北廣場架設起4臺專業天文望遠鏡,觀眾們可以透過它們,「細品」七夕清朗的夜空。

「這是我第一次透過天文望遠鏡看月亮,它真是太美了。」大三女生小林在七夕夜晚獨自來到天文館賞月。暗處是月海,亮處是高地和環形山,小林第一次親眼看清了「月亮的臉」。

工作人員調整好「追蹤儀」,小林將手機鏡頭對準望遠鏡,給七夕夜空裡明亮皎潔的上弦月留影紀念。「雖然這是一個沒人陪伴的七夕節,一個人也過得很有趣」,小林感嘆道。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再晚些,「大個子」木星和「指環王」土星也會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今年這兩顆星的觀測條件都不錯,而且一直到年底它們都會越靠越近。值得大家關注。」

科普展項解讀「身邊科學」

「小朋友,你看這個是牛的角,因為中間有個大空洞,所以又叫『洞角』。這個是鹿角,裡面是實心兒的,所以又叫『實角』。」天文館的戶外廣場上,多家科普單位帶來了豐富的展示項目,讓觀眾在輕鬆的氛圍裡了解「身邊的科學」。

「乾隆皇帝撰寫了一部《麋鹿解說》!」「麋鹿媽媽一次懷孕要懷9個月!」來自東城區的10歲小姑娘奇奇掃碼參加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的一「鹿」走來問答闖關遊戲,了解了不少她之前聞所未聞的麋鹿知識,還「榮獲」了「可甜可鹽智慧麋」的稱號,別提多開心了。

「你知道,這個是什麼行星嗎?」天文館展位上,掛起了一串兒表情各異的太陽系「行星」,答對問題的小觀眾,就能獲得一個美麗的小燈籠。「這是金星嗎?因為它是黃色的。」一個小男孩撓著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你再想想呢。你看它圍著一圈美麗的『指環』,它是誰呢?」工作人員循循善誘地引導男孩。「噢!我知道了,它是『指環王』土星!」這次,小觀眾答對了,終於如願拿到了禮物小燈籠。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樂琪 白繼開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登古臺賞圓月 北京古觀象臺上演「清輝雅韻」天文館之夜
    (環球網文化記者 安綺)「十五的月亮十六圓」,10月2日農曆八月十六晚,北京天文館精心策劃一場融合傳統文化與天文科普於一體的盛宴:天文館之夜——「清輝雅韻」古臺賞月活動在北京古觀象臺舉辦。現場有二百名市民參與賞月、聽琴、觀展、登臺,感受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活動全程也面向廣大網友進行了同步網絡直播。
  • 「七夕」到天文館「望星空」!北京8家博物館下周二開「夜場」
    資料圖 安旭東 攝除各種展覽外,北京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北京天文館等還針對「七夕」專門打造了系列活動,比如《博物館裡過七夕——「金鼠有你」活動》、《「夜空中最亮的星」系列活動》等。屆時,觀眾可以領到紀念版門票,專業講解員還將帶觀眾走進「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講述北京往事。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等將延時閉館或舉辦「夜場」文化活動。一場「巧樂箏輝 七夕琴緣——2020年中國園林博物館七夕節雲展演文化活動」將在線開演;北京汽車博物館將推出「智慧巧手 中國製造——七夕節專題直播活動」……初步統計,近20項活動將在線舉行,市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七夕遇上科學之夜,北京天文館講解觀測織女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作為2020年科技活動周的特色活動,「仰望星空」科學之夜今晚在北京天文館上演。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參觀者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了「七夕」夜的美麗星空。在天象廳,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帶領觀眾追隨球幕影像遊歷星空,講述星空的科技故事。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同步開放,家長與孩子體驗了「一帶一路」科普展演。小朋友和「太空人」互動。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天文館還架設了專業天文望遠鏡,供觀眾觀測七夕夜的美麗星空。
  • 七夕遇上科學之夜,北京天文館講解觀測織女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作為2020年科技活動周的特色活動,「仰望星空」科學之夜今晚在北京天文館上演。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佳節,參觀者在天文科普工作者的指導下觀測了「七夕」夜的美麗星空。在天象廳,北京天文館副館長齊銳帶領觀眾追隨球幕影像遊歷星空,講述星空的科技故事。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同步開放,家長與孩子體驗了「一帶一路」科普展演。小朋友和「太空人」互動。
  • 七夕之夜,北京天文館邀您仰望星空
    下周二(8月25日),北京天文館將舉辦「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8月25日正值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當晚,天文館將舉辦戶外親子科技嘉年華,天文館A館B館的常設展覽將同步開放,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參觀內容豐富的科普展覽,體驗「一帶一路」科普展演,聆聽外國專家科普講堂,觀看科普演出、科學秀、科普劇等各類科學表演和天文科普大片。天文館還將特邀科技工作者、外國專家、科普講解員、醫務工作者、大中小學生、文化教育工作者和媒體代表等一起奉獻一場「仰望星空」科學故事會。
  • 北京天文館今日恢復開放,來了500人白天看星星
    今天是北京天文館恢復開放的首日,早晨8點半,距開館時間還有半小時,天文館東門口已經有觀眾在排隊等待安檢、測溫、驗碼並取票入館了。「打小兒就喜歡看星星,今天還是第一次來天文館!」頭一位入館的觀眾海女士興奮地說。
  • 紅蜻蜓中秋賞月夜上演「文化大餐」
    昨晚,由溫州市總工會和中國鞋文化博物館主辦的中秋賞月夜活動在紅蜻蜓鞋業總部舉行。伴隨著古典優雅的音樂,一場莊嚴神聖、內涵豐富的祭月儀式拉開序幕。按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整個祭月儀式從擺盤陳設、祭月、讀祝、拜月等步驟逐一展開。
  • 北京天文館今日恢復開放,每日預約限額1600人
    今天是北京天文館恢復開放的首日,早晨8點半,距開館時間還有半小時,天文館東門口已經有觀眾在排隊等待安檢、測溫、驗碼,並取票入館了。「打小兒就喜歡看星星,今天還是第一次來天文館!」頭一位入館的觀眾海女士興奮地說。
  • 北京天文館天文專家:今年中秋月近十年來最亮
    10月3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農曆八月的月亮印證了這句老話,天文專家告訴記者,今年農曆八月最圓的月亮將出現在10月4日(農曆八月十六)下午2時10分。當晚公眾可一賞皎潔最圓月。
  • 北京天文館裡的小講解員
    原標題:北京天文館裡的小講解員  對北京三帆中學初三的尚子源來說,這個寒假除了學習,還多了一項「工作」,那就是北京天文館裡的講解員。   「月球這個時候來到了太陽前方,這部分太陽光線被擋住,那麼這個時候在地球上的人看到的太陽就是被月亮遮住了。」
  • 美國大鳥六一帶你北京天文館宇宙探險
    想知道答案麼,今年的六一來天文館吧!讓大鳥帶領您探秘宇宙,玩轉星空!六一當天北京天文館B館的數字宇宙劇場影片《大鳥探險記》對16歲(含)以下青少年兒童實施免費不免票政策,家長陪同價格15元/場 /人。看過節目後,孩子們可以在館內參與其他多項互動活動,感受大鳥在節目中的新奇體驗哦!
  • 七夕夜空看點啥?1號小行星衝日,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8月25日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在這個節日裡,有很多可以關注的天象,你知道都有什麼嗎? 此外,8月28日還有一個天象是1號小行星穀神星衝日。儘管這顆小行星我們用肉眼完全看不到,但它可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在今天的內容裡,北京天文館天文專家寇文老師,也將會和您詳細地聊聊這顆小行星的發現故事。
  • 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
    10月24日晚上,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今夜星空」主題活動帶觀眾們領略秋季星空,探索神秘天象。「大家抬頭看,這就是此時此刻你頭頂的星空。」天象廳中,天文館鎮館之寶——蔡司九型光學天象儀為觀眾們打造了一片秋夜星空的夢境。
  • 七夕之夜,我們與科學有個約會
    科學之夜,燈光映照下的北京天文館穹頂色彩斑斕。本報記者 佘惠敏攝科學之夜,北京天文館室內展區,小朋友們排隊感受裸眼3D圖片的奇妙效果。本報記者 佘惠敏攝8月25日是我國傳統七夕佳節,由於恰逢今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時段,而每年科技活動周均有「科學之夜」活動,今年北京的「仰望星空」科學之夜活動便特地安排在七夕之夜在北京天文館舉辦。七夕之夜,用科普活動「乞巧」,以天文望遠鏡「拜月」,傳統浪漫情懷與現代科學理性的結合讓觀眾們大呼過癮。
  • 在北京天文館,追星!
    讓我們走進北京天文館,走進通往燦爛星河的「黑洞」。展館簡介北京天文館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北京天文館開館典禮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正式開館。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修建的一座大型科普場館,也是當時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
  • 七夕之夜,我們與科學有個約會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科學之夜,燈光映照下的北京天文館穹頂色彩斑斕。本報記者 佘惠敏攝&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科學之夜,北京天文館室內展區,小朋友們排隊感受裸眼3D圖片的奇妙效果。
  • 聽天文故事圓星空夢 上海天文館動工助力黃金「大三角」 成型
    走進全球頂級天文館,打開無窮宇宙的燦爛星河,在上海已經不是夢!隨著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破土動工,科創中心建設中與創新比翼的上海科普,即將形成黃金「大三角」——到科技館探索新科技,去自博館看大千世界,2020年後深入天文館揭秘宇宙,將成為國際大都市裡「科學生活」的完美組合。
  • 身在鬧市可觀測雲嶺星空 西南首個社區天文館將在蓉開館
    成都武侯區金履四路,有一個天文館。  形狀模擬宇宙空間站太空艙門的門上,除了天文館的名字「錦悅星辰」,下方還有一排小小的字:小星空相遇大宇宙。4月中旬,「錦悅星辰」社區天文館將正式開館。屆時,這些棲居在城市的憶鄉者們,看星星的願望將會實現。  小社區大宇宙 色彩豐富的星空格外美麗  李鑫不曾料到,籌備兩年的社區天文館,「被動」蹭了電影《流浪地球》的熱點。還未正式開館,已有不少人帶著孩子過來參觀。
  • 天象預告|七夕夜空看點啥?1號小行星衝日,它是怎麼被發現的?
    8月25日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在這個節日裡,有很多可以關注的天象,你知道都有什麼嗎?此外,8月28日還有一個天象是1號小行星穀神星衝日。儘管這顆小行星我們用肉眼完全看不到,但它可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 北京天文館怎麼玩 親子遊玩攻略門票及交通指南
    所屬區域:北京市西城區適合人群:所有身體健康人群適合天數:1天遊玩特色:科學教育 親子遊 4D影院NO.1北京天文館玩什麼  北京天文館是中國第一座天文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1957年9月建立。該館有直徑23.5米象徵天穹的天象廳,中間安裝精緻的國產大型天象儀,可表演日、月、星辰、流星彗星、日食以及月食等天象。能容600人觀看。門廳正中有反映地球自轉的傅科擺。西側展廳陳列天文知識展覽,東側演講廳經常舉行學術交流和普及天文科學知識報告。庭院中有兩座天文臺,其中一座裝有口徑13釐米的望遠鏡,觀眾通過它觀看月亮、行星、星雲、星團,白天觀測太陽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