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天黑後,在頭頂附近,有一顆亮星呈白色,那就是織女星(Vega)。在它東北方不遠處,有顆亮星,天津四(Deneb);在織女星東南方向不遠處也有顆亮星,那就是牛郎星(Altair),也被稱為牽牛星、河鼓二。用假象的線連接它們,就會組成一個大三角形。這就是著名的夏季大三角。
由於地球自轉,織女星、天津四、牛郎星,也會像太陽那樣東升西落。午夜後,織女星轉到西南方高空,天津四幾乎位於頭頂上方。天亮前,再看夏季大三角,天津四高掛在西北方天空,織女星、牛郎星都接近西方地平線,快要落下去了。
隨著時間流逝,雖然三顆星在星空中位置發生了變化,但是,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始終不變,也就是它們之間形成的三角形始終不變。所以,古人才稱這樣的星叫做恆星,就是相對位置恆定不變的星。他們把恆星連出各種形狀,加以命名,就有了星座。
國際通行的星座一共有88個。織女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牛郎星是天鷹座中最亮的星。天津四是天鵝座中最亮的星。它們雖然在自己的星座中都是最亮的,但它們之間進行比較,會發現,織女星最亮,織女星是夜空中第5亮恆星。牛郎星第二亮,在全夜空中第12亮。天津四最暗,但在整個夜空中,也是第19亮。
實際上它們都與太陽一樣,是自己能發光發熱的恆星,只不過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織女星距離我們25光年,牛郎星距離我們16.7光年,天津四距離我們大約1400光年。太陽距離我們8光分。也就是說,太陽發出的光,到達我們這裡需要8分鐘。織女星發出的光,要25年,牛郎星的光要17年,而天津四發出的光到達地球要1400年。
銀河從牛郎星、織女星中間穿過。織女星在銀河西岸,牛郎星在銀河東岸。天津四位於銀河中,天鵝座的亮星呈十字形,很像一隻展翅飛翔的天鵝。輦道增七是它的頭,而組成夏季大三角的天津四是它的尾巴。不過,銀河總是隱沒在城市的燈光中,只有到郊外,才能目睹它的風採。
銀河看上去是一條白色的光帶。現在我們知道,銀河是由許許多多的恆星組成的。但是,在古代,人們不知道銀河裡到底是什麼,所以,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想像。比如,在英語中,把銀河,叫做 milky way,意思是奶路,就是由奶鋪成的路。根據希臘神話故事,天后赫拉在給孩子餵奶時,奶水噴灑出來,形成了銀河。
我國古人認為銀河是一條白茫茫的大河,是王母娘娘用髮簪畫出來,強行把牛郎織女分開,使他們終日隔河相望。只有在七夕節那天,喜鵲們才在銀河上架起鵲橋,幫助牛郎織女相見。我國古人對銀河的想像最浪漫,最富有詩情畫意。
我國古人對銀河情有獨鍾,特別賦予它許多別稱。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是曹操《觀滄海》中的詩句,把銀河稱為星漢。
「永結無情遊,相期邀雲漢。」這是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詩句,把銀河稱為雲漢。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影動星河搖。」這是杜甫《閣夜》中的詩句,把銀河稱為星河。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這是李商隱《嫦峨》中的詩句,把銀河稱為長河。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這是杜審言《七夕》中的詩句,把銀河稱為絳河。
2018年七夕日落後星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