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藏在詩經裡的植物你都認識嗎?

2020-12-04 老孫說白白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篇,其中6篇為笙,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包含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來看看這些詩經裡描寫的植物吧。

諼草(xuān cǎo)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詩經·衛風·伯兮》

諼草又名萱草,俗名黃花菜、金針菜。古人以為此物可使人忘憂,故又名忘憂草。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詩經疏》上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沒長穗的荻;葭則是初生的蘆葦。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

詩經的蒹葭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另外因為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喻微賤,亦常用作謙詞。現在我們蘆葦一般作為堅韌的象徵。

芣苡(fú yǐ)

採採芣苡,薄言採之。採採芣苡,薄言有之。採採芣苡,薄言掇之。採採芣苡,薄言捋之。—《國風·周南·芣苡》

芣苡又名芣苢,即車前草。郭璞說「車前之草,別名芣苢,王會之雲,其實如李。名之相亂,在乎疑似。」為什麼會有懷疑呢?爭論點在於「芣苢」究竟是指什麼,先秦時期和後來認識有所不同。先秦時的芣苢有可能指的是薏苡,而不是指車前草,所以郭璞特別寫了《芣苢贊》為它正名,說芣苢指的就是車前草。

車前草是路邊很常見的一種野菜,可在4、5月間採幼嫩苗,沸水輕煮後,涼拌、蘸醬、炒食、做餡、做湯都行。另外它還是一劑良藥,車前草味甘,性寒,具有祛痰、鎮咳、平喘等作用。

詩經裡這是植物你都認識嗎?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了,拜了個拜。

相關焦點

  • 詩經裡的植物|狗尾草,不讀詩經,不知花草情
    詩經裡的植物|狗尾草,不讀詩經,不知花草情詩經,是我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其最大的成就是在詩歌創作上建立了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面向生活,反映現實,顯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創作特色,詩經裡出現的150多種植物,是研究植物文化起源的瑰寶,其所採用賦
  • 詩經裡的植物,美了3000多年,有圖有真相
    我們從小就背詩經,詩經距今天已經有3000年了,裡面有很多詩句都會提到某一種植物,小時候只覺得那些植物美,卻根本不知道長什麼樣,今天花花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詩經裡的植物!——《召南·草蟲》這裡的蕨和薇都是一種草本植物,初生的薇草和蕨草,都非常柔軟纖細,嫩莖常常被古人採摘下來充飢食用
  • 詩經裡的植物|卷耳,應賦予它的植語為不離不棄的愛,你同意嗎?
    採採卷耳,不盈頃筐|她的心裡,除了思念,真是再也裝不下別的東西了蒼耳應該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植物,遍地都是,人人熟悉,哪怕你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你一定接觸過它,生長頑強的它總是給農業生產帶來麻煩,農民欲除之而後快,老中醫開的藥方經常有它,似乎啥病都能治,如果是在農村長大的小孩對它都不會陌生
  •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些有毒植物,你都認識嗎?
    現如今,許多朋友喜歡在家裡養護盆栽植物,如綠蘿、吊蘭、常春藤啥的,增添綠意的同時,還可通過植物的呼吸作用,來起到淨化空氣的效果。不過,並非所有的植物,都是擺放在家裡,特別是那些有毒的植物。那麼,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十大有毒植物,你都認識嗎?
  • 有美人兮,在詩經裡
    白朔說,六月二十五日,端午節,詩經裡有漢服節目表演。於是,和她一起去遊詩經裡。照例是要打一下卡,拍個到此一遊。 牆上的詩,認識嗎?
  • 《紅樓夢》裡寫到的這些草木蟲魚,原來《詩經》裡早有記載!
    丈夫說:「天還沒有亮呢,你看天上,星星還一閃一閃的呢。」宿巢的鳥雀馬上就出窩了,我去射下野鴨和大雁來。這些野鴨子都是野生的,而非家養,用它們頭上那一點毛做一件鬥篷,可想而知要用多少只這樣的鳧了,由此也能看不出這件鳧靨裘的珍貴和賈母對寶琴的喜歡了。
  • 初夏之花有哪些,你都認識嗎?
    《詩經》裡就提到了多種在春末夏初開放的花朵,其中常見的有荇菜、飛蓬、萱草、綬草、荷花、凌霄花等。現在,就讓我們吟誦著美麗的詩句,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花兒吧!參差荇菜,點綴溼地《詩經》第一首《周南·關雎》,就提到了一種5月盛開的植物,那便是荇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農村裡有很多的植物,都是中草藥,這三種你認識嗎?
    其實農村裡有很多的中草藥,對農村人來說都是雜草,會用的人、認識、認全的人真的不多。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3種農村裡很常見,農村人很多都是用除草藥除掉,但是不見得你能叫得出名字的植物。整棵都可藥用,果可治勞傷、虛弱、腰腿疼痛、缺奶、白帶、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瘡、瘰癧、陽痿,莖葉可治小兒疳積、疔腫,種毛可止血,白色乳汁可除瘊子。莖皮纖維特別的堅韌,可以製造成人造棉。第2、海金沙:這種植在農村裡,籬笆、樹木、菜地、果園等等地方,到處都是有他的蹤跡。見過它孢子粉的人真的很,但是見到藤葉後,就不見得能夠認識。
  • 詩經《子衿》裡的「青衿」是什麼顏色呢?答案令你感到激動!
    《詩經·鄭風·子衿》基本上人人都會背這兩句吧:「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它還被曹操寫進了《短歌行》裡,吟唱至今。這首詩寫了美好的愛情,戀人在城樓上望眼欲穿等愛人來的場景,還衍生了一個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那麼,有人問詩經女孩,這個「青青子衿」中的「衿」到底是什麼顏色呢?詩經女孩說不是綠色,不是黑色,而就是高貴的青色。我們一起來看!
  • 你知道什麼是「蓼藍」嗎?——說說古詩詞裡的那些天然植物染料
    大自然—無窮的寶藏其實,不僅僅是這兩種植物可以提取染汁,在我國上古時代,先人們就善於利用各種植物,用五彩斑斕的顏色裝點自己的生活。而這些顏色,都來源於大自然的毫無保留的饋贈。《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古老詩集之一。《詩經》中記述動植物繁多,因此讀懂它就能夠對上古時候的動植物,有一定的了解。有些更名換姓的,甚至滅絕了的,都能在這部詩集裡窺探一二。
  • 南京棲霞山多味中草藥植物相繼開花 詩經裡寫到的葛藤在山上長得很...
    原標題:南京棲霞山多味中草藥植物相繼開花 詩經裡寫到的葛藤在山上長得很歡,古代用它做衣服 葛藤接骨草接骨草  中國江蘇網7月10日訊 近日,你來到南京棲霞山,漫步在景區的濱江大道,會聞到陣陣淡淡的幽香,立即神清氣爽,心情愉悅。
  • 《詩經》裡的飛鳥今天還能看到嗎?
    當然讓人反覆翻看這本書的,不止是理念上的共鳴,還有作者獨特的行文著眼點,比如「鴛鴦會飛嗎」「古人為何會觀鳥?」「詩經裡的』猛禽分類學』」,在資料梳理的同時,加入他自己的拍攝故事和走訪經歷,讀來叫人興味盎然。有人可能好奇,詩經中到底寫了多少鳥?
  • 科學網—《詩經》裡的黃鳥究竟是啥鳥
    初一看,這兩種說法都有可取之處,黃鸝與黃雀體色均為黃色,鳴叫聲也都清脆動聽,《周南·葛覃》所說的「其鳴喈喈」以及《邶風·凱風》「睍睆黃鳥,載好其音」均與之符合。持「黃鸝」說的,比如朱熹《集傳》,就把黃鳥注釋為「鸝也」;持「黃雀」說的,則有《爾雅義疏》,文中明確說明,「按此即今之黃雀,其形如雀而黃,故名黃鳥,又名摶黍,非黃離留也」。
  • 聽過梅花鹿的叫聲嗎?原來詩經裡的「呦呦鹿鳴」是這樣
    聽過梅花鹿的叫聲嗎?原來詩經裡的「呦呦鹿鳴」是這樣 視頻來源: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視頻(00:38)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視頻官方微博@浙視頻 11月3日消息,詩經中「鹿鳴呦呦」的場景讓人神往,現實中你聽過鹿鳴嗎?
  • 家庭防蟲新理念,這些驅蟲植物你認識嗎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化工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科技帶給人類的福利,這些產品極大的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但與此同時,它們也是雙刃劍,它們對人類的不良影響也越來越為現代科學所證實。
  • 《詩經》裡的男男女女是怎麼談戀愛的?
    「詩經」由此得名。從這個時候開始,漢儒,也就是漢代的那些經師,就支配了《詩經》的解釋權。漢代的這些經師,包括很有名的鄭玄,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在講詩的時候,不是首先把詩當作詩,而是當作一種意識形態,當作一種推行禮教的手段,給詩附加了很多解釋,而那些解釋不是這些詩本身的內容。
  • 夏天,這些水裡的花,你都認識嗎?
    夏天,很多達人都喜歡在清晨或傍晚的時候去公園、河邊走走,納納涼,鍛鍊鍛鍊身體……
  • 錦葵 | 來自《詩經》中的美好植物.
    北疆花本來就少,秋花中又是菊科植物居多,其他的花早早就退場了,可秀氣的錦葵讓我一直記著那個夕陽。自此後,就對錦葵多了幾分偏愛。錦葵錦葵就是這樣,綻放早,謝幕晚。從五月一直可以開到十月。錦葵,是錦葵科的植物。植物分類中,「科」翻譯成family(家族),錦葵就是這個大家族的家長。
  • 第7集∣詩經裡的哀思草——烏蘞莓
    烏蘞莓烏蘞莓它能吃嗎?每次在野外看到這種誘人的小果子,都會因為它能不能吃而產生激烈的討論,我告訴你,它不能吃,因為它是有小毒的。我們叫它烏蘞莓,葡萄科烏蘞莓屬的一種藤質草本植物,所以它的果實長得很像一個個小小的葡萄,喜歡生長於海拔300-2500米的山谷樹林中或山坡灌叢中。
  • 《詩經》裡的伯勞鳥
    螢火蟲開始出現了,《詩經》裡的小鳥——伯勞也開始鳴啾起來。勞燕分飛的勞字,指的便是它。伯勞在古籍中有多個名字。《易緯.通卦驗》解釋伯勞,夏至感應陰氣而開始鳴叫,冬至而止。伯勞也叫鵙(jú音 橘)。《禮記.月令》上說:仲夏之月,鵙始鳴。《詩.豳風.七月》有歌曰:「七月鳴鵙」。說的是:伯勞在七月仍在鳴叫。古人以物候辨識天氣與季節,伯勞的「夏至鳴而冬至止」的特性,成了天然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