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外人看來,兩者都是催眠,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事實上,如果把量子催眠比作高樓大廈的話,傳統的回溯前世催眠只能算是模具而已。
量子催眠(QHHT)的創始人朵洛莉絲·侃南曾說過:對於普通的催眠而言,回溯前世已經是終點,但對於量子催眠而言,回溯前世僅僅只是起點。
我周圍有很多朋友是量子催眠的操作者。我學過傳統的催眠,自己也親身體驗過兩次完整的量子催眠。總的來說,體驗過量子催眠這種最深層的θ腦波狀態之後,別的催眠(淺層α腦波)都不會稱之為催眠,只能算是比冥想稍微深一點的狀態。
在我進行了兩次量子催眠之後,又正好去參加了一次傳統催眠活動。當時的催眠師是經過美國催眠師協會認證的催眠諮詢師資質,有8年催眠經驗,他給我們在場的人做集體「催眠」、減壓放鬆。
有趣的是,當我非常配合地進入放鬆狀態以後,我發現自己壓根不跟著催眠師的指引走,而是自動進入自己的冥想畫面。我很不解,因為我是有意願配合他的。
這時,我的高我(潛意識)出來與我說:「他都沒你強呢,你跟著他幹嘛?咱們自己玩自己的。」「啊?原來還可以這樣。」
在我以往的催眠體驗中,無論是傳統催眠還是量子催眠,催眠師對我的牽引力是很強的。尤其是在量子催眠中,無論我自己意識多想留在那個場景裡,只要催眠師引導我離開,我必然會立馬離開。
但是為啥我體驗過兩次量子催眠後就出現這樣的結果,我也說不清原因。
之後,這位催眠師向我們表演回溯前世的催眠,一位男生自告奮勇上去做被試。他花了10分鐘做放鬆,然後從30歲(當前年齡)、20歲、15歲、10歲、5歲、3歲、1歲、0歲……然後過奈何橋……大概花了半小時,很遺憾,最終並沒有成功回溯前世。
當進到3-5歲時,我很明顯地感受到那個能量來了,整個場域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那位催眠師並沒有與它合作。我不知道是他不懂還是不願?之後與那位催眠師聊天,我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這位催眠師表示,自己並不想把催眠搞得這麼神秘。很遺憾,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站在自我設定的界限門口不願意踏進一步。
看完這次催眠表演,我對朵奶奶那句話有了感性的認識:對於普通的催眠而言,回溯前世已經是終點,但對於量子催眠而言,回溯前世僅僅只是起點。
相較於一個有8年經驗的傳統回溯催眠師,花了半個小時,能回溯前世已經是成功的結果了。
對於量子催眠操作者而言,回溯前世只需要幾分鐘,即便是一個普通的初學者也能做到。但,前世僅僅只是開始,然後我們會去到與我們合作的那個偉大的力量(高我、潛意識)面前。它會帶你找到今生困惑的根源,並協助你解決它。那是一個純然的、充滿愛的力量。
更多量子催眠與傳統催眠(包括回溯前世催眠)的區別具體表現在:
很多宣稱可以進行「自我催眠」的,是僅在淺層α腦波下運作的回溯催眠術,量子催眠將個案帶至最深層θ腦波狀態(也叫夢遊態)下,進行深度自我探索。
這個狀態是傳統催眠術不願意探索的領域,因為會發生很多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但在這裡,個案經由量子催眠療法的正確引導,與偉大的「潛意識」力量相遇並互動。在潛意識的安排及催眠操作者正確的引導下,個案將探索自己的前世(或非前世)記憶或更深入的體驗,找到與今生問題最相關的關鍵事件或根源。
並在更高維度的偉大力量「潛意識」的幫助下,獲得針對個案最適合的清理、指導與療愈(身體或心理的)。
這種變化將發生在個案的深層意識,因此也將深刻的改變個案的行為、選擇與人生。
朵洛莉絲·侃南一開始就給量子催眠操作者做了一個非常嚴格的定位:協助者,而非主導者(或治療者)。
但做協助者絕不意味著更容易,恰好相反,量子催眠操作者要做一件更難的事:她/他需要放棄小我(Ego)所擅長的一個角色——一個掌控的治療者。
他/她不能通過主動的暗示或引導將自己的信仰體系或認知強加給個案,更不能直接包辦個案問題的答案或療愈的過程,而需以一種中立嚮導的角色去幫助個案探索自身意識深層中的種種線索,直到面對更高維度的潛意識(高我)。
要能合格的做到這件事,量子催眠操作者所需要的不僅是技巧與經驗,更要有極大的耐心與不帶評判的愛。這些條件背後是催眠操作者自身的良好修養、純淨的意識和發自內心對每個靈魂的尊重。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獲得個案的信任,幫助她/他們與潛意識建立不受頭腦過濾和幹擾的連結,讓遠比人類的小我智慧和強大得多的「潛意識」以最適合的方式幫助個案。
量子催眠的每一個步驟都是朵奶奶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和精煉而來的,它絕不故弄玄虛,沒有一個多餘的步驟,也沒有一個可以減掉的環節。在這樣簡潔的同時,它卻又非常有效。
在正確的人和情境下,它能提供給個案乃至催眠操作者本身深刻的療愈與改變。它無需各種頭腦把戲的裝飾,只要正確的運用,它就是純粹和強大的。真正的量子催眠療程直指問題核心,「潛意識」永遠帶著完全純然的、愛的頻率,沒有一個例外。
如果你遇到一個紛繁複雜而又讓你感到困惑甚至恐懼的量子催眠,那絕不是純淨的量子催眠,而是「未得其道」的形形色色的,頭腦為了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而製造的把戲罷了。
與很流行的一個概念相反,實際上,量子催眠操作者本身並不是所謂的「管道」與靈媒,而是幫助個案與高維度潛意識之間形成管道的助力,或只是管道的一部分,真正的管道是個案自己。
朵奶奶也無數次強調,她不是靈媒,而是一個嚮導與記者。量子催眠操作者只是坐在副駕駛上給你指路的人,真正開車的是個案自己。
這是量子催眠與其他大多數宣揚「通靈」的催眠之間最核心的不同。
因為在那些方法中,催眠師都處在絕對「主導者」的位置,主要的信息和行為都來自於催眠師而非個案本身。
這樣的弊端非常明顯:每個人,包括所有「靈性治療者」,都無可避免的受到「小我」(Ego)的影響,以及自身信仰系統及認知的限制。這是沒有任何人可以避免的一件事。
以主導者的身份操控療愈的過程,雖然會降低治療者操作的難度,但這個過程必然會受到自身小我意識的扭曲,甚至是有意的操縱,不僅並不完整,甚至可能誤導與有害。
另一方面,這種方式也很容易讓個案產生依賴或盲從,忽略自身才是與高我(潛意識)連結的起點。而習慣於外求於人或物,進而產生恐懼和困惑。而這些都遠非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也並非達到真正成長的目的。
許多不惜花重金找算命、找通靈者解決問題的人,往往會陷入這樣的困局:覺得神秘、恐懼,依賴對方解決問題。有些人還使壞,故意讓你產生恐懼心理,然後花更多的錢。
其實,每個人都是「通靈者」,都可以通過一些訓練與你的高我(潛意識)連結。那個你們覺得神秘的力量一點也不可怕,它是純然的、愛與慈悲的能量。
有趣的是,當我與量子催眠操作者們說起「催眠」這個詞的時候,他們都自動地理解為能達到深層θ腦波狀態的、需要個人面對面單獨進行的量子催眠。
可以預見,也許未來量子催眠會重新定義「催眠」這個詞的涵義。
引用:
量子催眠中國官方網站(QTTHChina)
相關閱讀:
作者簡介:暉公子
用文字療愈心靈,講述靈魂的故事,書寫靈魂的聲音。
歡迎關注 關心大小事,每天給你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