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你的前世嗎?這個問題,聽起來近乎荒唐,但這在一家中學生網站上卻「熱」起來,它與一段名為《前世今生》的音樂有關。菏澤一部分中學生已經痴迷上這種音樂。
【現象】學生痴迷「催眠音樂」
「兒子說他的前世是位大總統,只要聽一段奇怪的曲子就知道了。」昨日,家住菏澤市牡丹路的張女士說,她正上中學的兒子最近痴迷上了一種「催眠音樂」。
隨後,記者根據張女士提供的網址,看到了一個名為「來探索一下自己的前世今生」的帖子,發帖者說,自己最近失眠比較嚴重,就上網找到一段催眠音樂,一來希望在期中考試前的一段時間裡晚上能快速入眠;二來他「號召」大家都聽一下,看看是否真能通過收聽音樂來了解自己神秘的前世。
這個神秘的帖子,很快吸引了吧內200餘名學生參與討論。雖然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不可能」,但跟帖者中也不乏親身嘗試者,有人甚至還在跟帖中寫下了自己的體驗和感受:「……第一遍,心裡既興奮又緊張,很期待快點兒看見自己的前世。但聽完後,我感覺很清醒,又覺得十分鬱悶。後來,我又聽了兩三遍,覺得沒什麼感覺,就是意識很朦朧……決定還是睡覺為好。」
【體驗】「催眠音樂」不催眠
根據這個帖子上的連結網址,記者在一家國內視頻網站上看到一段催眠音頻的介紹:這段音頻名叫《前世今生》,具有催眠作用。
其中,這段音樂含有追溯前世的功效:在朦朧中,你可以看到上輩子的所作所為,甚至是前世戀人。說明還提醒:「你要按照音樂裡的提示完全放鬆。」
記者點擊「播放」後,一種舒緩的旋律從耳麥中傳出。隨後,一個溫和的男中音提示:「現在我們將去探索神秘的前世今生,在整個催眠結束後,你的潛意識會自動引導你去體驗對你現在影響重大的前世。」這段音頻分為A、B兩部分,長1個多小時。記者聽了近半個小時後,感覺既起不到催眠作用,更看不到所謂的「前世」。
【專家】青少年不適宜催眠
菏澤世紀佳音心理詢中心諮詢師孫銀生說,網上所謂的「催眠音樂」,其修飾語「催眠」是一個心理學範疇的概念,即通過音樂或語言,經過一系列行為暗示,使被催眠者進入類似睡眠的深度放鬆狀態。這種行為是為了修復被催眠者的記憶,從而達到調節情緒、治療心理創傷等目的。
杜彬說,精神病人、抑鬱症病人等不適合接受催眠,這種催眠有可能促使抑鬱的人更為自我壓制,對正常人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副作用。尤其是青少年患有失眠時,千萬不能隨意收聽網上這種所謂的催眠音樂,而應該下載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如傳統民樂《二泉映月》、《三潭印月》等);失眠情況如果較為嚴重,應到正規的醫療或心理諮詢機構進行診治。
杜彬最後說:「所謂看到前世的說法不足為信。」
(實習編輯:盧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