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日電 泰國《世界日報》刊文稱,美國得州遭哈維颶風襲擊後,降雨量創紀錄。百年未遇的暴雨,使得任何城市排水設施都無法承受其負荷。得州四分之一居民、680萬人受災,被迫無家可歸的災民逾45萬,損失達數百億,進而影響全美經濟,成為得州政府和美國總統川普的大考驗。
文章摘編如下:
休斯敦是美國第四大城,人口230萬,成為重災區。有人認為,全球最強大國家,城市建設如此脆弱,顯示美國強大表象下,很多城市遇災時脆弱不堪,也反映基層建設老舊,已不符實際需要。
當地時間8月28日,颶風「哈維」令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施普靈河水位上漲,淹沒了周邊的村莊。救援人員乘船進入洪水泛濫區域營救受困居民。
這次休斯敦大洪水,與2005年8月29日卡特裡娜颶風襲擊紐奧良造成水患,僅差4天,且都在美國南部,非常巧合。美國總統川普汲取卡特裡娜颶風教訓,在哈維颶風來襲當晚不斷關切災情,之後又親赴得州勘災。
美國城市建設,是否真的脆弱?紐奧良因地勢低於海平面3米,全市平日靠抽水馬達排水,遇水災、停電、洪泛損害更嚴重。2012年珊迪颶風襲擊美東紐約等地,4米高巨浪導致海水倒灌,淹進地下鐵,紐約市部分地區也泡在水中,損失達750億。此次休斯敦重演歷史,說明美國城市多數上百年的基建,應付災變能量或許有不足。
以加州為例,小規模暴雨就可造成泥石流和山崩塌方,主因在天氣乾旱,不需要強大排洪設施。平常城市基建只重視防地震,未顧及數十年或百年一遇的大雨。資源排擠效應,民選官員不願把有限的預算花在百年用一次、難凸顯效益的建設上。財政日益捉襟見肘的美國,如今基建弱點顯現。
當地時間2017年8月29日,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颶風「哈維」給休斯頓帶來強降雨,城區及周邊區域洪澇嚴重
哈維颶風明顯出現兩種「供需失調」。一為排洪和下水道系統不敷暴雨排水所需;二為政府服務和救災也無法應付龐大災民求救需要。休斯敦15小時內,湧進56000通911求助電話無人接聽響應,接線員們根本無力應付。市長特勒促民眾勿亂打求助電話,除非生命受威脅。
至於事先撤退民眾,特勒辯稱,2005年卡特裡娜吹襲時疏散民眾,導致20小時交通大混亂,上百人死亡,使休斯敦放棄撤退。得州是共和黨長期主政的紅州,對救災,州府責任要重於聯邦。
科學家已反覆證明,全球暖化導致極端降雨和風暴洪水機率增加,各種災情紀錄不斷被打破。過去十年,美國因此總損失已逾2500億元,還不包括人道損失和生態破壞。川普拒絕承認氣候變化的威脅,無異將美國人生命財產置於危險中。
休斯敦洪災未像紐奧良風災後到處持槍搶劫、警匪槍戰,須派軍隊維安,是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