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氣胸是臨床上的常見病之一,分為自發性、外傷性及人工氣胸三大類,自發性氣胸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氣胸。氣胸的診斷很關鍵,其中測量壓縮比尤為重要,因為臨床上肺壓縮率< 30% 的患者可採用保守治療,對於肺壓縮率> 30%患者,臨床多主張以閉式引流術來治療,以儘早促使肺復張。提供較為快捷、準確的肺壓縮比數值。X 線胸片和胸部CT 上,國內外學者就氣胸的肺壓縮比測算作過不少研究。
目測法
在氣胸側,以橫突外緣至胸壁內緣為基準範圍(為整個一側肺野),當肺野外側受壓至上述範圍之1/4時,肺組織大約受壓35%;當受壓至1/3時,肺組織受壓50%;當受壓1/2時,肺組織受壓65%;當受壓至2/3時,肺組織受壓80%;而當肺組織全部被壓縮至肺門,呈軟組織密度時,肺組織受壓約為95%。
此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更適用於局限性氣胸的估測。缺點是誤差大,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
面積法
在胸部平片的測算方面,1954 年Kircher 等提出面積計算法。
面積法
其後據此而延伸出體積法和線段法。
線段法
自肺門中心點A為起點畫三條線,第—條經第一前肋下緣達胸壁,第二條自A點向外畫水平線至胸壁,第三條達肋膈角。每條線全長100%,分別計算出三條線上肺壓縮百分比,即
線段法和面積法操作簡單,缺點是胸廓和肺臟並非線段和平面,這兩種方法準確度不夠,誤差較大。
體積法
體積法
此方法有較可靠的理論基礎,效果明顯優於線段法和面積法,缺點是計算相對麻煩,精確性不是很高。
CT測量法
在CT 的氣胸肺壓縮比測算上,多位學者利用CT 計算機計算軟體進行過氣胸的測量。研究顯示,CT體積計算法比X胸片面積法及三線法更準確。但是由於CT體積計算法需對層數較多圖像進行識別、分割再進行計算,須較強的圖像處理及計算技巧,因此其應用推廣存在一定難度。
雖然方法很多,但實際工作中,一般將氣胸分為四度,採用兩種最簡單的方法來估算。
四等分法
氣胸線由外向內回縮至1/4肺野時實際容積約減少50%,至1/2時已達75%以上。及至內1/4時,肺容積只有原來的1/16左右。就功能而言,已全部喪失。
考慮氣體分布特點、結合肺萎陷程度將氣胸分為四度
1度:新月形氣體位於肺尖和上肺野外帶,肺尖部發線不低於鎖骨上線。
2度:發線影位於肺野中外1/3處。肺尖低於鎖骨下緣。
3度:無肺紋區達1/3至2/3部分。
4度:超過3度,無肺紋區超過肺野2/3以上
對肺壓縮率計算而言,由於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因此每一種計算方法都不能完全滿足需要。計算方法不同,得出的數值也會存在差異。所以,在計算數值的時候,儘量用多種方法計算,取其平均數值,則可信度可能會更高。
參考文獻
[1] 王元文, 王利鋒.自發性氣胸肺壓縮程度的計算方法與評價[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1998.18(4):206-208.
[2] 梁樹生,李偉欽,等.氣胸肺壓縮比的CT 測量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誌.2017.36(1):60-64
[3] 薛城敬. 氣胸患者肺壓縮率的評估方法及應用此方法的體會[J].求醫問藥.2011,9: 68.
[4] 蘇甫秦,新忠焦.關於氣胸肺壓縮程度的計算的討論[J].法醫臨床學理論與實踐.2014,71-72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