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廣西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百越之地,此後秦王南徵,在此設桂林郡,因此廣西也被稱作「桂」。 《漢書》記載,漢初趙佗在此建立南越國,歷經五任君主,為漢武帝所滅。此後千年,朝廷更迭,廣西也先後隸屬廣州、揚州,直到唐朝鹹通三年。位於廣西東部,有一座曾名為賀縣的古城,這裡人傑地靈,歷史悠久。
91年7月,賀縣沙田鎮龍中村的農民馮叔清早起來溜達,走到村子東邊的石山時,正好看到一隻狐狸,他緊追幾步,沒想到狐狸卻一縮身子,鑽到一個山洞中。這個山洞的入口處,有巨石封鎖,狐狸能進去,人卻進不去。馮叔不甘心,跑回村子叫了好些人,準備一起去逮狐狸。
大傢伙拿著鐵棍,好不容易才將封石撬開。馮叔拿著手電筒走在第一位,四處尋找那隻狡猾的狐狸,可向山洞中走了十多米,都沒看到狐狸的影子。就在眾人想放棄時,馮叔腳下絆了一跤,摔倒了。大家趕緊手忙腳亂的扶他,馮叔卻連連擺手,在地上摸索起來。幾個手電筒向那邊一照,隱約看到一個像大叉子的金屬。拿起來一看,果然是個物件。看上去古樸精美,不像是如今的東西。
這個山洞,不會是古人藏寶貝的地方吧?幾個人一合計,決定繼續山洞探險。向前又走了幾步,山洞突然變小,僅供一人彎腰進入。馮叔打前站,小心的穿過這一截。洞內徒然變寬變高。馮叔站直,用手電筒向四周一照,立刻發出驚嘆。在洞內的東牆上,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壁龕,上邊放著一個青銅盉。北側還放置著青銅牲尊,面朝南邊。此後,後邊的人也跟了上來,大家在洞裡四處查看,突然有人大叫:「這是墓,你們看!」朝著他手指的方向,眾人看到了兩尊銅棺。此時的馮叔再也顧不上狐狸,趕緊退出來,把事情上報。
縣博物館接到消息後,趕緊派考古隊來到這個山洞。考古隊並有著急進山洞,反而在洞口仔細查看,雖然封石已被馮叔他們撬開,但考古隊還是根據蛛絲馬跡認定之前的封石是人為放置。進入山洞後,考古隊立刻被青銅牲尊吸引,這是一尊半米高的獸頭,最上側有長頸鹿角,四周圍著浮雕盤蛇,尾部還有夔龍抬頭,十分氣派。
在這個山洞中,考古隊找到18件青銅器,3件陶瓷器和12枚貝幣。其中青銅器每一件都十分精美,有刻有18道太陽光芒的青銅鼓,雕著龍舟競渡圖案的青銅鼓胸。從這些隨葬品看,墓主應該是戰國晚期人。
賀縣地處楚越文化交界地,常出土楚文化特徵的器物,但越式文物出土不多。這次挖掘,無疑為學界研究越式文化添加了大量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