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海洛因、冰毒等危害性人所共知的毒品,社會上某些圈子對大麻的認識一直存在爭議。坊間至今流傳所謂「大麻不上癮」「大麻對人體的傷害低於菸酒」甚至「大麻使人長壽」等混淆視聽的觀點,連百度百科對大麻的簡介也是「用好了益身,用壞了毀生」,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大麻是什麼?回答「列入聯合國禁毒公約,與海洛因、古柯鹼並列的三大毒品之一」並沒有錯,但這只是對大麻在狹義上的定義。如果從廣義的角度出發,「大麻」其實是對一種植物的統稱,包括很多野生和人工培育的亞種。
大麻,又名火麻、線麻、漢麻、胡麻,原產於錫金、不丹、印度和中亞細亞,由於耐旱、耐貧瘠能力強,在中國被當做經濟作物種植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現存的文獻資料和調查研究結果來看,在嬉皮士文化傳入以前,中國的大麻並沒有被大規模當成毒品使用的歷史,事實上,生長在中國的很多大麻品種也根本不具備毒品利用價值。
生物學家通常按產地將中國野生大麻分為泰山大麻和雲南大麻,其中泰山大麻就屬於不具備毒品利用價值的亞種。因為毒品大麻的致幻成癮成分四氫大麻酚(THC)在泰山大麻中含量非常少,花、葉部分乾物質重量百分比低於0.3%(THC主要存在於大麻的花、葉內),一般不能用於提煉加工毒品,這種大麻被稱作纖維型。而雲南大麻因為四氫大麻酚含量較高,可以用於提煉加工麻醉劑和止疼藥而被稱為藥用型。雲南大麻的廣泛種植和民俗有關,在那裡的苗族、瑤族家庭中,嫁人沒有麻衣,就不成其為婚禮。隨處可見的大麻使得雲南在上世紀80年代旅遊業剛起步的時候,一度成為國外嬉皮士「飛葉子」(抽大麻的俗稱)的天堂。不過在毒品「行業」中通常真正被用來製毒的是大麻的另一個亞種: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在這種植物的幼葉和花序經壓搓後滲出的大麻樹脂中,THC含量可達到2-10%。
圖為:巴馬火麻
毒販欺騙世人時常會提到大麻的一個特殊亞種:產自中國「長壽之鄉」的巴馬火麻。巴馬火麻屬於纖維型,其果實壓榨的「火麻油」在所有植物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同時含有大量硒、鋅、錳、鍺和維生素E,長期食用能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但和其他許多大麻亞種不同的是,巴馬火麻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只能產於巴馬自治縣北部的石山中,而且產量稀少。由此可見,所謂「大麻無毒」「大麻使人長壽」不過是毒販故意以偏概全,將巴馬火麻的優點和安全性擴大到整個大麻植物種屬,以欺騙不明真相者墮入彀中的謀財害命之談。至於那些號稱引種的「巴馬火麻」究竟是什麼品種,就更是不問可知了。巴馬火麻和印度大麻代表著大麻植物的兩極,但就整個大麻家族而言,它們不過是滄海一粟。大麻作為經濟作物種植的歷史很長,在全世界的種植範圍也很廣,由於每個生長地氣候、水質、土壤等環境的不同,大麻在歷史上曾發生過無數次,現在和未來還將不斷發生變異,這些變異積累起來形成了無數有毒害或者無毒害的亞種。要對這些亞種一一統計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標準是按照植株花、葉乾物質中的四氫大麻酚含量高低,將大麻分為藥用型(THC>0.5%)、中間型(0.3%<THC<0.5%)和纖維型(THC<0.3%)三類。其中纖維型又稱工業大麻,被認為是安全無害的,國內外獲準合法種植的大麻多是這種低毒品種。
剔除了四氫大麻酚危害的大麻是一種價值很高的經濟作物,它的莖皮纖維長而堅韌,可以織麻布、紡線、制繩和造紙;種子具有30%的含油量,可以用來榨油,油渣還可以做飼料。工業大麻的應用包括紡織、造紙、食品、醫藥、衛生、日化、皮革、汽車、建築、裝飾、包裝等多個領域,而且它是環境友好型植物,無需施農藥,根部對重金屬還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可以對治理環境汙染起到一定作用。
雲南是我國目前唯一以法規形式允許並監管工業大麻種植加工的省份,雲南省農科院開發的纖維和籽兼用型工業大麻品種「雲麻1號」因其低毒安全性和出色的經濟價值被農業部列為國家一類種質資源加以保護。但同時雲南對工業大麻的監管也非常嚴格,對其種植、加工均實行許可制度,以防犯罪分子用毒品級大麻偷梁換柱。由於大麻是雌雄異株,一旦在花粉傳播中沾染了野生大麻,THC值也可能超標,雲南規定必須剷除大麻種植地周邊方圓3公裡內的非工業大麻,每年9、10月大麻開花期,各地派出所民警也會到田間地頭對大麻花葉的THC含量進行抽檢。
圖為:雲麻一號
可見,大麻究竟是「益身」還是「毀生」,不在於「怎麼用」,而在於「用什麼品種」,更在於「為什麼目的而用」。同大多數毒品一樣,大麻提取物最初也是作為藥品使用的,但是當這種「藥品」因為致幻性和成癮性而被濫用的時候,它就成為了毒品。在上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中,大麻被作為標榜自由、蔑視權威的招牌,迅速在西方社會各階層中瘋狂蔓延,時值今日仍有披著各色外衣的「大麻無害論」甚囂塵上,甚至有人言之鑿鑿地宣稱,法律之所以禁止大麻,是因為大麻纖維是最結實耐用的原料,如果允許合法種植則會讓從事棉花、尼龍和木材行業的人丟掉飯碗云云。
雲南的22萬畝工業大麻(2010年核定)足以證明這種「經濟利益限制論」是在胡扯,但仍有人相信大麻是不會上癮的「軟毒品」,吸食大麻相當於吸菸,危害甚至不如菸草。持此類觀點的人首先需要正視一個事實,那就是在「嬉皮士運動」的發源地美國,每年有近30萬人因大麻成癮進入戒毒中心戒毒,而戒菸顯然不需要專門醫療機構的幫助。
由於大麻亞種的複雜性和多面性,「大麻是否致人成癮」不是一個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問題,它首先取決於四氫大麻酚的含量。食用火麻油等低毒性工業大麻加工的調味品自然沒有成癮危險,但如果吸食THC含量高的大麻製品就和吸食海洛因、古柯鹼的後果一樣。早期大麻客主要吸食大麻植物幹品,即曬乾的花序和嫩葉,THC含量大約為0.5-5%,已經會致人成癮,更不必說如今毒品市場上經過提純的大麻樹脂和大麻油。其中大麻油的THC含量可達到60%,注射其衍生物很容易出現急性中毒。成癮者停止濫用後會出現焦慮、易怒、失眠、食慾減退、體溫下降甚至寒戰、發熱、震顫等症狀,持續4-5天後才逐漸消退,令戒斷變得非常困難。
吸毒時間是決定吸食者是否會成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相關研究表明,有9%的人在初次嘗試大麻後成癮——請不要以為這個數據很安全,首先,誰也無法預知自己是否屬於那「初嘗上癮的9%」;其次,這裡的「成癮」是指達到臨床學界定的生理依賴標準,而大麻真正的危險之處在於它會讓吸食者產生強烈的心理依賴。吸食大麻時,THC會刺激大腦中主管快感、注意力和時間感的區域,使吸食者產生歡欣感和陶醉感,這種很「high」的感覺會誘使吸食者不斷嘗試,而長期吸食大麻的成癮率是50%。如果是大腦尚未發育成熟的青少年,初次成癮的風險還會上升2-4倍。更危險的是,大麻會增加大腦對其他藥物的反應興奮程度,從而成為吸食者通向海洛因、古柯鹼等其他毒品的階梯。
當然,不是每個大麻成癮者都會走到吸食多種毒品那一步,但吸食大麻本身帶來的後果已經足夠嚴重。首先,吸食大麻令人智商下降。濫用大麻會造成記憶力、注意力和判斷力減退,令人呆滯、木訥、思維紊亂。長期吸食會造成精神衰退,即便戒斷毒癮,THC的長期累積效應也會使認知功能受損,影響學習能力和今後的社會發展。其次,吸食大麻會影響駕駛能力。血液中的THC水平直接與駕駛失控相關,通過分析發現,血液中THC較高者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7倍。長期吸食大麻還會損傷肌肉運動的協調功能,使人出現平衡功能障礙,站立不穩,雙手顫抖,失去複雜操作和駕駛機動車的能力。
第三,吸食大麻會導致精神問題。過量的THC會誘發精神錯亂,令人產生幻覺、妄想和偏執狂狀態,部分人伴隨出現恐懼感、敵對衝動或自殺意願,導致無故攻擊性行為。長期吸食還會增加焦慮和抑鬱的風險,甚至造成精神分裂症。
第四,吸食大麻會破壞身體免疫系統。吸食大麻者易患口腔腫瘤和肺癌,這與THC會降低人體的呼吸系統以及體液和細胞的免疫功能,使人易受病毒、細菌感染有關。
此外,很多吸食大麻者喜歡將大麻植物幹品搗碎後混在普通菸葉裡吸食,這樣做會使吸菸對肺功能的傷害呈幾何倍數增長。研究表明,吸一支大麻煙的危害比一支普通香菸大10倍,這個事實足以粉碎那些「大麻危害低於香菸」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