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上癮的大麻,還可以用來治療抑鬱症?

2020-11-30 虎嗅APP


上周,浙江大學醫學院李曉明教授團隊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報導了他們發現成癮治療的新通路靶點。當這篇文章影響餘熱尚存的時候,該團隊又在抑鬱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時間1月15日凌晨,李曉明教授團隊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Cannabinoid CB1 receptors in the amygdalar cholecystokinin glutamatergic afferents to nucleus accumbens modulate depressive-like behavior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條參與抑鬱症發病的新神經環路並揭示了大麻治療抑鬱症的新機制,為認識抑鬱症的神經環路提供了嶄新的認識,並發現了潛在的治療靶點。



抑鬱症是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2018年12月1日的時候,傑出的華人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是因抑鬱症意外去世,引發了社會對抑鬱症的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目前我們對抑鬱症的病理機制仍然知之甚少。臨床上對於抑鬱症的診斷主要通過患者自述,並且,臨床針對抑鬱症的治療藥物主要是通過提高腦內化學遞質的水平來達到抗抑鬱的效果,起效很慢,而且只在20%~30%左右的病人中起效。因此,研究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對於其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李曉明教授團隊最新的這項研究,首先,他們發現了參與抑鬱症發病的一條新的神經環路-杏仁核的膽囊收縮素陽性神經元投射到伏隔核的抑制性神經元,進一步發現在社會壓力應激導致的抑鬱動物模型中。該環路的突觸活動顯著增強,利用光遺傳技術抑制這條神經環路的活動可以有效克服抑鬱症狀。


其次,他們發現大麻素受體在這條環路特異性表達,並且在抑鬱動物模型中該環路上的大麻素受體表達顯著降低。敲降該環路上的大麻素受體也可以導致環路突觸活動增強和小鼠易感抑鬱的表型。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外源性地給予人工合成的大麻可以逆轉社會壓力導致的抑鬱樣行為。


這些發現不僅揭示了大麻抗抑鬱的分子和環路機制,推進了人們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識,並為抑鬱症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分子靶點。




大腦「恐懼中心」杏仁核,存在兩條感知「愉悅」和「厭惡」的神經環路


據了解,在長達五年的研究中, 浙江大學李曉明教授團隊主要關注一個叫做杏仁核的腦區。杏仁核位於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中,在大腦深處,因形狀酷似杏仁而得名。杏仁核在在下至爬行動物,上至人類的大腦都存在,傳統研究表明,杏仁核主要掌管我們的恐懼記憶。但是近些年來研究認為,杏仁核可能參與情緒的編碼。


他們首先利用原位雜交等技術分析了杏仁核的基因圖譜,意外地發現一種名為膽囊收縮素的肽類在杏仁核高表達。為了研究這類膽囊收縮素陽性神經元在情緒編碼中的作用,他們採用一種名為「實時位置條件偏好」的行為範式,將小鼠放入一個可以自由穿梭的兩箱內,然後在一側箱子給予光遺傳刺激激活小鼠腦內杏仁核的膽囊收縮素肽類神經元。


課題組在觀察小鼠行為的時候,有趣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發現,小鼠一旦進入光刺激區域時,幾秒後,它就會快速逃回另一側。久而久之,小鼠就不願到光刺激區域探索。這就說明,光激活杏仁核的膽囊收縮素神經元帶給了小鼠「厭惡」的情緒體驗。


相反,課題組發現,如果利用光遺傳同樣地激活杏仁核不表達膽囊收縮素的神經元,小鼠會表現出對光照區域的「喜愛」,這就說明這些杏仁核膽囊收縮素陽性和陰性神經元編碼了「厭惡」和「愉悅」兩種截然相反的情緒體驗。


進一步研究發現,這兩群杏仁核神經元除了基因表達的差異,它們在神經環路投射上也存在很大的區別。雖然這兩群杏仁核神經元都投射到一個叫做伏隔核的下遊核團,但是膽囊收縮素陽性神經元主要和伏隔核表達多巴胺受體2型的抑制性神經元形成突觸聯繫。


相反,膽囊收縮素陰性神經元主要和伏隔核表達多巴胺受體1型的抑制性神經元形成突觸聯繫。 「這是首次同時從基因和環路的水平鑑定了杏仁核表達愉悅和厭惡的候選基因及其相關的神經環路。」李曉明教授解釋道。


杏仁核相關的「厭惡」神經環路突觸活動異常介導抑鬱症狀


臨床抑鬱症患者屍體解剖和影像學等證據都表明,「杏仁核」的體積在抑鬱症患者中增大,並且當抑鬱症患者面對負性情緒刺激時,他們的杏仁核也被顯著被激活,這提示杏仁核可能在抑鬱症的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了證實杏仁核這兩條編碼「愉悅」和「厭惡」神經環路在抑鬱症中的作用,他們用了一種名為「社會應激挫敗」的抑鬱模型。他們將實驗小鼠放入攻擊性強的CD1品系小鼠的籠子裡,一旦實驗小鼠進入,CD1小鼠會立即追打和攻擊實驗小鼠,這個攻擊過程持續10分鐘,連續10天。


在第11天,這些實驗小鼠被放入一個社會交互的曠場中,將CD1小鼠放在曠場中央,一部分小鼠表現出社會逃避,不願意和CD1小鼠進行社會交流,他們稱這些小鼠是悲觀型小鼠。課題組進一步利用「懸尾實驗」和「糖水偏好實驗」發現,這些悲觀小鼠表現出「行為絕望」和「快感缺失」,即當被倒立懸掛時,悲觀小鼠更早地表現出放棄掙扎的狀態,並且它們對平時喜歡的糖水獎勵也無動於衷。


相反,另外一群小鼠在經歷10天社會應激後,在第11天仍然願意與CD1小鼠進行交流,這些小鼠被稱為樂觀型小鼠。「生活中,即使面對同樣的壓力時,有部分人更容易消沉,甚至進入長期的抑鬱狀態,這與他們大腦有關。」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沈晨傑博士解釋道。


接著,他們利用離體腦片電生理記錄等技術發現,杏仁核相關「厭惡」神經環路的活動在悲觀型小鼠中異常活躍。如果人為地光遺傳學抑制杏仁核「厭惡」環路的神經元活動,可以逆轉悲觀型小鼠的抑鬱樣症狀,表現為悲觀型小鼠主動接近CD1小鼠與它交流,並且掉入水中的求生欲和對糖水的喜好都大大增強。


相反,如果在正常小鼠中持續激活腦內杏仁核的「厭惡」環路,這些正常小鼠慢慢地表現出行為絕望和快感缺失的抑鬱樣表型。「這就說明腦內杏仁核膽囊收縮素相關的厭惡環路可以雙向調節抑鬱行為,這為以後治療抑鬱症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策略。」該論文的第二作者鄭迪博士說。


大麻素受體「剎車失靈」,介導抑鬱小鼠中「厭惡」環路突觸活動的增強


為了進一步研究悲觀小鼠杏仁核相關「厭惡」環路活動增強的具體分子機制,他們利用原位雜交技術發現,大麻素受體大量表達在杏仁核膽囊收縮素肽類神經元陽性的「厭惡」神經環路中。


什麼是大麻素受體?大麻素受體是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中表達量最高的G蛋白偶聯受體之一。大麻素受體主要位於突觸前膜,腦內的大麻素受體不僅可以被令人上癮的大麻主要成分植物性大麻素THC所激活,也可以被存在於神經系統突觸後膜產生的內源性大麻素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和2-花生四烯酸甘油所激活。


當神經環路上的突觸活動過強時,突觸後的神經元會產生內源性大麻素「逆行」到突觸前激動大麻素受體,被激活的大麻素受體可以抑制突觸前遞質的釋放,從而起到反饋性的調節。「如果把神經環路的突觸活動比作為高速行駛的汽車,那腦內的大麻素受體就是這輛汽車的剎車系統。」沈晨傑博士說。




這些在杏仁核「厭惡」環路中高表達的大麻素受體和抑鬱症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在悲觀小鼠的腦內發現,其大麻素受體的表達水平較對照組小鼠和樂觀小鼠明顯降低,離體和在體電生理證據表明,悲觀小鼠腦內降低的大麻素受體表達使得杏仁核表達『厭惡』的神經環路,其面對壓力時的過度突觸活動不能被有效抑制。


並且,如果利用病毒敲降正常小鼠「厭惡」環路中的大麻素受體,這些小鼠會表現出對壓力的易感性,即當它們面對社會應激壓力時,更容易表現出抑鬱樣的行為表型。


「我們的結果證明大麻素受體對於杏仁核「厭惡」情緒的表達至關重要,一旦其表達或功能下降,都會導致杏仁核厭惡情緒的過度表達,就好比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無法剎車的汽車,最終釀成大禍。」沈晨傑博士解釋道,「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一款一度被推崇的新型減肥藥,也就是大麻素受體的拮抗劑利莫那班在全球市場被緊急撤回,主要是因為它在減肥的同時還會導致抑鬱,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大麻素受體功能下調導致抑鬱症的神經環路解釋。」


醫用大麻:抗抑鬱治療的新曙光


早在千年之前傳統醫學的經典文獻《皇帝內經》中,就記載了古人醫用大麻的案例。大麻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止痛劑,同時對噁心、嘔吐也有較好的療效。大麻的醫用史可追溯到 5000 年以前,可以用於疼痛、嘔吐、癲癇等症狀。


既然抑鬱小鼠中杏仁核「厭惡」環路中的大麻素受體表達下降,導致了突觸活動增強和厭惡情緒過度表達。那麼如果人為給予外源性大麻素,能否起到抗抑鬱效果呢?他們利用套管注射等方法,在抑鬱小鼠腦內注射了人工合成的大麻,發現可以有效地逆轉小鼠的抑鬱樣症狀。


「醫用大麻用於抑鬱症的治療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李曉明教授說,「但是,我們的研究提示大麻素受體可以作為一個抑鬱症診斷的分子標記物,我們目前已經成功設計併合成了針對大麻素受體的臨床用PET示蹤劑,正在開展相關的臨床研究。」


據悉,Nature Medicine雜誌評審專家對這一研究給了很高的評價:


「這項工作非常新穎,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實驗設計嚴謹,利用多種技術從分子、細胞、環路和行為等不同層面,在概念上更新了我們對重度抑鬱症發病機理,應激神經生物學和杏仁核環路結構和功能的認識,並必將對這些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實驗設計巧妙,結果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實用價值,具有廣泛的意義。」


「這項工作提供了讓人信服的數據,證明了杏仁核膽囊收縮素陽性神經元到伏隔核環路中的大麻素受體在調節抑鬱樣症狀中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李曉明教授團隊在《自然醫學》發文揭示大麻治療抑鬱症新...
    抑鬱症是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目前我們對抑鬱症的病理機制仍然知之甚少。臨床上對於抑鬱症的診斷主要通過患者自述,並且,臨床針對抑鬱症的治療藥物主要是通過提高腦內化學遞質的水平來達到抗抑鬱的效果,起效很慢,而且只在20~30%左右的病人中起效。因此,研究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對於其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 藥物上癮是什麼?工業大麻CBD能夠起作用嗎?
    這些行為一旦過度,形成心理或生理上的渴望或衝動,就變成了我們常說的「上癮」。 在眾多成癮行為當中,藥物成癮(SUD)已成為焦點,全球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人死於藥物成癮。
  • 大麻真的不上癮嗎?
    隨處可見的大麻使得雲南在上世紀80年代旅遊業剛起步的時候,一度成為國外嬉皮士「飛葉子」(抽大麻的俗稱)的天堂。不過在毒品「行業」中通常真正被用來製毒的是大麻的另一個亞種: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在這種植物的幼葉和花序經壓搓後滲出的大麻樹脂中,THC含量可達到2-10%。
  • 誰說大麻不上癮?
    大麻戒不掉    還記得以前在英國求學時,一位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的材料學博士在完成了一項艱苦的工作後,一邊抽著大麻一邊告訴我:「當我特別累、需要好好睡一覺時,我就來一根。你也應該試試,它的美妙之處就在於不會上癮。」
  • 大麻護膚品,合法嗎?用了會上癮嗎?
    近年來,很多主打大麻成分的護膚品出現在市場上,那這些護膚品到底是不是在違法的邊緣瘋狂試探呢?如果用了這類護膚品會不會「上癮」?01不是所有大麻都是毒品大麻素中最有名的當屬四氫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
  • 科學表示大麻會上癮,是真的!
    人們對大麻的態度日漸發生了變化,從禁止到開放,從害怕到直面。隨著加拿大娛樂大麻合法化的逼近,對於大麻到底會不會上癮,存在很多的說法。大多數人,尤其是很多大麻使用者,可能會認為大麻不會上癮。但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人都不會上癮。
  • 大麻上癮之後,我的留學生涯差點被毀了!
    本來是違禁的毒品,現在可以合法的買,合法的抽了。隨著「大麻合法化」的正式實施,加拿大再次站上各大「國際新聞」的頭條:G20國家中,第一個允許大麻合法買賣的國家;合法首日加拿大很多地方的大麻零售店外都排起了長隊、吸麻駕車......
  • 大麻口味食品來襲!好吃還不擔心上癮! 以色列黑科技
    作為富有爭議性的植物,關於大麻的討論向來兩極化——科學證明它能醫治由癌症和腦外傷所帶來的損傷,然而其中致人上癮的大麻素卻又會給腦部帶來傷害。所以它到底是不是合格的藥用植物呢?目前我們還沒有定論。被說中了吧?
  • 研究顯示大麻的確會讓人上癮 影響工作和學習
    參考消息網9月6日報導 外媒稱,很多人認為,吸大麻不會上癮,一項新研究對這種理論提出質疑。據美國健康醫療指南網站9月2日報導,美國麻薩諸塞綜合醫院成癮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家約翰·凱利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隨著更多的人可以出於醫療目的——在某些州甚至是娛樂目的——合法獲得和使用大麻,大家不那麼容易把它看成是一種會上癮或有害的東西。但研究顯示,吸食大麻可能產生嚴重後果。據我們所知,在青少年當中,對大麻的濫用僅次於酒精。」
  • 實驗證明猴子吸大麻也會上癮
    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消息:有人仍認為吸食大麻不太會上癮,但是美國科學家訓練猴子自己注射大麻,令精神興奮,吸食大麻再次被證明會上癮。  將刊登在11月號的《自然》神經科學期刊的報導指出,美國國家濫用藥物研究所的科學家訓練了4隻松鼠猴,讓它們學會自行注射大麻中會令精神興奮的物質THC。
  • 【戒毒百科】大麻會上癮嗎?
    大麻在我國被列入毒品的範疇,就是因為吸食大麻以後會使人成癮,所以長期吸食大麻不僅會上癮,還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大麻吸食小劑量的大麻,會產生洋洋自得的感受。獨自一人吸毒者,會表現為嗜睡,有鬆弛感。若幾個吸毒者在一起,則表現得莫名其妙地傻笑、愚蠢性歡樂唱歌等。
  • 吸大麻真的沒有危害?不會上癮嗎?
    誤區二:大麻可以用藥,對人體的危害應該不大大麻是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為有毒大麻和無毒大麻。果實中醫稱「火麻仁」或「大麻仁」入藥,性平,味甘,葉含麻醉性樹脂可以配製麻醉劑。另外還可用以織麻布或紡線,制繩索,編織漁網和造紙。但這些都是無毒大麻。在植物分類中,藥品大麻和毒品大麻肯定是不一樣的。「火麻仁」、「大麻仁」所代表的大麻,與明星吸食的毒品大麻完全是兩碼事兒。明星吸食的大麻是指印度大麻中一種較矮小、多分枝的變種。
  • ...Club」推出醫用大麻訂閱盒服務,面向抑鬱症、焦慮症和PTSD患者
    在北美,醫用大麻也加入了訂閱電子商務的行列。 「Nugg Club」的母公司「NuggMD」是美國以大麻為中心的遠程醫療平臺。目前,該公司在洛杉磯和奧蘭治縣推出了醫用大麻訂閱盒服務,公司可將高度精選和個性化的大麻產品以月為單位、打包運送到消費者的家門口。
  • 攜帶薑黃素和地塞米諾的功能化固體脂質納米顆粒可用於治療重度抑鬱症
    來自中國同濟大學賀曉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攜帶薑黃素和地塞米諾的功能化固體脂質納米顆粒(Cur/SLNs-HU-211)可通過大麻素受體1相關信號通路對重度抑鬱症發揮治療作用。賀曉烈等為證實其作用效果並研究其作用機制,實驗通過連續21d腹腔注射皮質酮分別建立了野生型(CB1+/+)與大麻素受體1敲除(CB1-/-)重度抑鬱症小鼠模型,然後連續2周腹腔注射攜帶薑黃素和地塞米諾的功能化固體脂質納米顆粒進行治療。
  • 聽著就「迷幻」的大麻化妝品,用了會不會上癮?
    來源:消費者報導大麻化妝品這兩年在行業內可以說是風頭正盛,各大藥企和資本的推波助瀾下,大麻化妝品的概念越炒越火,也因此吸引了更多企業試水嘗鮮。那麼到底什麼是大麻化妝品?為什麼看上去跟毒品掛鈎的東西可以公然在市面上銷售?此大麻非彼大麻,工業大麻無上癮致幻風險實際上,並非所有的大麻都是毒品。
  • 真實的經歷告訴你,大麻到底會不會上癮
    大麻的吸食主要集中醫用和娛樂消遣,區別是前者的THC低於0.3%,所以此小結不會用危害篇來定義全部。大麻在醫學有其作用,這個毋庸置疑,但娛樂消遣所用的大麻不能與醫用大麻混為一談,至少「飛行員」們不會去按量吸食醫用大麻。
  • 大麻種子的作用
    大麻植物可以用來創造無數的產品,包括:CBD補充建築材料服裝用纖維帆布繩生物塑料生物燃料然而,由於其難以置信的營養成分,大麻種子也正在成為大眾化的食物。大麻種子是大麻植物的小棕色種子。大麻種子在授粉的雌性大麻植物的花朵中產生。大麻植物栽培密集行,以促進授粉和增加種子的生產。大麻種子具有溫和的堅果味。它們可以被完整地吃掉並且具有鬆脆的質地,或者它們可以被去殼以暴露更柔軟的內心「心臟」。由於大麻種子來源於低THC大麻植物(低於0.3%THC),因此它們不具有精神活性且可安全食用。
  • 與大麻有關的概念和名詞,大麻油,CBD油,火麻油等,對比與介紹
    THC——是大麻中主要的精神活性化學成分,可以令人產生興奮感和上癮,是大麻被認定為毒品的主要原因。1964年以色列科學家首先從大麻中分離出了THC,1988年科學家在人體中發現了大麻素受體,證實了THC的醫療價值。目前很多國家承認了THC的醫療價值,允許將大麻用於醫療。
  • 「大麻護膚」會讓人們登上頂峰嗎?
    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化妝品備案表》中可以看出,僅就有200多件「大麻」字樣的化妝品備案,且備案數量連續數月不斷增長,這也說明這類產品可以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有人願意購買。看到這麼多「大麻化妝品」,吃瓜的人很容易表示懷疑,用大麻做護膚藥不違法嗎?大麻化妝品裡加的成分是什麼?
  • 死藤水可治療抑鬱症?
    Yage是死藤水致幻藤本植物和作用於精神的灌木混合物,吸引人們參與土著居民傳統的精神和身體治療。  死藤水(Ayahuasca)是一種新的「排毒果汁(juice cleanse)」,是「羽衣甘藍時代」的首選藥物,治療時以一種伴隨「哭、嘔吐和感覺驚奇」的方式。它是來自亞馬遜流域的精神釀造物,這種迷幻劑被冠以「達人身份象徵」,也是精神藥物,所以它受到了當前都市亞文化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