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滅之刃》進入「至高領域」的上弦之叄猗窩座,為何選擇自我了斷,放棄了一切?我從來不認為鬼就是惡的代表,人性裡從來不會只有惡或善,但是惡得不到抑制,就會吃別人的恐懼長大,尖牙咬著他們身體裡的善,和著血一口一口吞咽下去。而在猗窩座身上,我看到了他壓抑的善以及所釋放的惡,這是人性的兩面,且混淆在一起,模糊不清,最後產生了這個集合。
何謂至高領域
在漫畫中猗窩座第一次提到」至高領域「是在和煉獄大哥的戰鬥中提到,而後在炭治郎和猗窩座在無限城決鬥時,又再次提到了」至高領域「。在炭治郎的回憶中,炭治郎父親就是」至高領域「的到達者,而這種領域無疑是強者才能達到的領域,它是用痛苦和堅持鑄就的。痛苦是財富是謬誤,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而」至高領域「無疑是需要在痛苦中思考才能到達的。
」至高領域「主張的是透明的世界,而透明的世界在畫面中呈現出來的是人體機理在到達領域之人的眼中是透明的,他能看到人體血液流動的方向,人體呼吸的頻率脈動,甚至可以依靠這中感受來預測危險,判斷動作。其實這個領域本身就是一個很唯心的說法,炭治郎的父親在已經進入到這個領域後能斬下熊的脖子,而炭治郎只能思考他的動作,體悟他的感受,而無法自己親身經歷。如果在普通場景下,炭治郎估計無法到達至高領域,但恐懼可以。
和猗窩座的的戰鬥中,因為實力懸殊,水柱開啟了斑紋模式,而炭治郎也在恐懼和時間的高壓下,強行打破人體極限,壓榨出一種痛苦的思考。至高領域對猗窩座來說是一種鬥氣的存在,鬥氣可以感受到細微的變化,在金庸的小說中我們總能看到高手對決,生死總在一瞬間,很多動漫中也有很多場景,兩人對戰,只需兩隻武器相接,勝負就已然定下。我認為至高領域就是那種一瞬間的存在。
在漫畫中,作者所呈現的至高領域是另外一種氣息的存在,就好比一株植物,你無法感受到任何情緒,起伏,氣息,而人可以,從嬰兒時代開始,每個人身上都有鬥氣,而一旦進入至高領域,周身的氣息仿佛關閉一樣,讓人無法察覺到氣息。這是作者給我們展現的另一個世界的景象。
猗窩座其實並沒有進入至高領域
上面提到,至高領域所看到的是一個通透的世界,是在人類極限的基礎上再進行壓榨,從而達到至高領域。而猗窩座是因為鬼的身體,在身體極限上就佔上風且他並不是依靠炭治郎所看到的通透的世界來感官這個世界,而是依靠血鬼術的羅針來探測他人的鬥氣來尋找突破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猗窩座並沒有進入至高領域,只是依靠血鬼術達到了和至高領域一樣的效果。
如果要說本質的差別的話,我認為鬼是無慘的衍生物,而無慘也是人類變異而來,他們的本質都脫離不了人的基礎。鬼不過是更凸顯了異化的特質,而人類相較於這種變異的生物而言,在感官上就看似沒有這麼足量的能量與之抗衡,以至於很多人認為猗窩座這麼強肯定是進入了至高領域吧,其實並不是,依靠血鬼術所掌握的戰鬥技巧只能稱之為強大,而至高領域則更卓越,猗窩座遠沒有到卓越的程度。
且在漫畫中,上弦一在感受不到猗窩座的氣息後說的是連通往更高境界的大好前程都捨棄了,愚蠢至極。由此可見是在猗窩座打敗了炭治郎後才能達到至高領域,並不是當時達到至高領域後捨棄了,兩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為何選擇自我了斷,放棄一切
失格的人生導致執念的強化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描述了一位失格者的一生,那位失格者其實就是太宰治用文學的表現手法,描繪了自己的一生。所謂的失格者,字面意思就是不配為人。而這裡討論的猗窩座並不是說他的失格之處是作為人的失格,而是充滿絕望的生活,是生活本身的痛苦,我所說的是他生活的失格。猗窩座落實了一種無以為繼的人類的生存現狀,剔除了一類因本性極端而難以擁有 共 性的絕望的人類。這類人忠於自我,尤其是自我的醜陋、虛偽、軟弱和迷茫--進而偏執,甚至躲避,永遠無法也不願融入主流,也因實際上的置身事外,他們能夠格外清晰地洞見主流所意味的荒誕,於是,這些有思想的無賴,就這樣被生活逼如絕境。
首先猗窩座的生活是所有鬼中相對悲慘的,當然我也並不是想給他洗白,而是因為他的出發點至少是善的,他的出發點基於給父親買藥,基於保護戀雪,守護師父的道場,他想要保護自己珍視的東西,這並沒有錯。而將他逼入極端進而產生偏執的是因為仇家的投毒。他的師父,他的戀人,因為仇家的背地動作而死,以至於成為鬼之後他不吃女人,討厭弱者,重複進行無意義的殺戮,這些都是他潛意識裡執念的具體行為化體現。
而在最後的決鬥時刻,也正是執念讓他想起了當初自己作為人的人生。他成為鬼後沒有了當初人類的記憶,而他只想要變強,而沒有去追溯變強的理由,而真正讓他選擇讓他選擇自我了斷的原因也正是因為他開始回憶起自己想要保護的東西,他想要保護戀雪,想要保護師父,想要保護父親,想要保護自己的赤子之心,雖然如今已經不是最開始的那個自己了,但他還有最後一個機會,就是自我了斷,雖然最後他在幻境中置身烈火,卻獲得了新生,他在最後看到了自己珍視的人們向自己招手。
本能與情感的雙向拉扯下尋回人性本能所表現的方面是猗窩座成為鬼之後所表現出殘暴的殺戮一面。一方面他喜歡和強者決鬥,而厭惡弱者。當然我認為他無止境的殺戮是受到了無慘的利用,無慘也只是利用了他當時絕望的心境,本著可以造出一隻強大的鬼的理念而讓猗窩座成為了上弦,進行了這百年來無止境的殺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一個細節,猗窩座的術士展開下方出現的雪花是戀雪的頭飾,而他的戰鬥動作是承襲於他師父的道場。也就是說,他的本能中雖然含有鬼殺戮的一面,也同樣保留了人性中善的一面。
《罪與罰》中曾提到什麼是真實?真實是很豐富的,需要有強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從惡看到真實是很單一的,人能從潔白裡考打出罪惡,也能從罪惡中拷打出潔白。就猗窩座這個個體而言,單從惡這一面出發是不全面的。他蘊含了人的善和惡,而他並不是無根的惡,而是被生活擠壓所形成的畸形的世界觀和偏執的人格。
而在戰鬥的最後,也是他本能中所保留的人性讓他停住了腳步。他的血液大部分都是無慘灌注的,也就是說,本能中的大部分是處於無慘的意志。所以在漫畫中能看到當他已經開始動搖時,無慘的精神意志入侵了猗窩座的無意識領地,開始了精神施壓,而另一方也就是他的戀人戀雪,也一直對他的偏執進行努力化解。本能和情感的連結出現了斷裂,最後猗窩座在本能與人性中選擇人性,也是人性把他從無休止的殺戮中拽出來的重要原動力。
和炭治郎戰鬥過程中勝負已分
當中也有一個很外部的客觀原因就是猗窩座本身的性情。他作為人的時候就是一向光明磊落的人,成為鬼後也有自己的原則,就是在和強者面對面決鬥的時候從來不會使陰招,所以他才會對炭治郎和煉獄大哥都讚不絕口,他也在和炭治郎的決鬥中以示尊敬,把自己的招式毫無保留的展現給了對方。
以至於當炭治郎進入通透世界後,用至高領域開啟後的五感一瞬間反殺猗窩座的時候,勝負就已經出來了。而後的所有行為都是他的偏執所化,強迫不允許輸。而最後他選擇自我了斷的原因也有自己已經在對決中正面輸給了炭治郎,沒有給自己再找其他藉口了。在決鬥中輸的光明磊落也是猗窩座一向的處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