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食物過敏是過敏性疾病中最大的分支之一,而對於嬰幼兒來說,牛奶蛋白則是最常見的過敏原,而且其危害不容忽視。如何讓這部分寶寶健康成長,也是專家們不斷研究的課題。
在上周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特殊食品大會上,就有專家針對該話題進行探討,並與大家分享了嬰幼兒低敏配方奶粉的臨床規範使用,下面請看知食君現場給大家帶回來的乾貨內容!
牛奶蛋白過敏需要專業診斷,並使用針對性的低敏配方奶粉
在此次中國特殊食品大會的分會場——2019中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臨床應用學術會議(第三屆)暨產業發展論壇上,來自美贊臣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的大中華區醫學事務總監陳亮博士介紹,食物蛋白過敏是嬰幼兒對食物中蛋白質不恰當的免疫應答引起的不良反應,嬰兒早期食物以乳類為主,因此乳蛋白過敏是嬰兒出生後最常見的食物蛋白過敏。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發生率約為2-7.5%,在中國嬰幼兒牛奶蛋白發生率約為0.83%-3.5%,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陳亮博士表示,牛奶蛋白過敏累及多個系統,通常以腸道表現和溼疹為首發症狀,按臨床表現分為輕中度與重度,在牛奶蛋白過敏患兒中大多數(90%)為輕中度。牛奶蛋白過敏如不經有效醫治,嚴重的可導致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貧血和低蛋白血症,成年後患哮喘、過敏性鼻炎和溼疹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出很多。
另外他強調,沒有經過規範的病史採集、檢測和分析,盲目判斷嬰幼兒過敏情況是不恰當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的鑑別,需要專業醫生的判斷,確診牛奶蛋白過敏患兒必須立即開始使用針對性的低敏配方奶粉,並使用足夠療程,避免病情反覆,影響寶寶生長發育。
嬰幼兒低敏配方奶粉的正確選擇
市場上常見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的名稱很多,再加上賦予了不同的商品名,也難免讓有需要的消費者在選擇時眼花繚亂,但選擇特殊配方奶粉的時候也要結合專業意見,並了解產品的特點。
實際上,嬰幼兒低敏配方奶粉有自己的分類方法:根據奶粉中蛋白質的水解程度不同,可分為蛋白配方、部分水解配方、深度水解配方和胺基酸配方等。
根據陳亮博士介紹,深度水解配方食品是通過一定工藝將易引起過敏反應的大分子乳蛋白水解成短肽及游離胺基酸,適用於輕中度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而胺基酸配方食品是由單體胺基酸代替蛋白質,不含過敏原,主要針對重度和<10%對深度水解配方不能耐受的牛奶蛋白過敏患兒。
國內外權威指南也推薦,深度水解配方和胺基酸配方用於牛奶蛋白過敏患兒的診斷和治療。
過敏症狀緩解≠耐受痊癒,需謹慎評估
有些家長們可能會問,寶寶吃了一段時間的低敏配方奶粉後,過敏症狀逐漸消失,這是不是意味著可以給寶寶轉回常規奶粉了?
答案是不!
陳亮博士提醒,症狀緩解≠已經耐受痊癒,牛奶蛋白過敏患兒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獲得免疫耐受,過敏患兒的臨床和家庭照護均需要重視。
陳亮博士表示,對待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什麼時候以及如何測試孩子是否已經開始擺脫過敏,需要根據寶寶的情況謹慎進行個體化評估,特別是針對重度患兒,不能僵化推薦所謂的「降階治療」,應該確保療效直至擺脫過敏。
陳亮博士建議,一般情況下,輕中度遲髮型患兒的口服激發試驗診斷可以在家進行,但對於速髮型(小於2小時出現症狀)、重症和複雜病例患兒,需要在專業診室進行(擁有在發生嚴重反應時可以搶救的設備、人員和經驗的診室)明確診斷和判斷是否已經產生耐受。
最後,陳亮博士還提醒,坊間流傳的未經驗證的方法都不可信,例如羊奶粉可以治療牛奶蛋白過敏。據知食君了解,事實上,羊奶裡的β乳球蛋白跟牛奶有95%的同源性,也就是說,(假如)有100個小孩對牛奶過敏,其中就可能有95個對羊奶過敏,羊奶粉在治療過敏方面其實並沒有優勢,換羊奶粉也不會耐受。
另外,對於普通流通渠道的推廣人員也需要經過專業教育培訓,並且只能提供產品資訊,切忌越位診療,避免誤診漏診。
我是知食君,海龜奶爸,對食品有嚴格要求的資深媒體人,歡迎關注我,了解更多兒童餵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