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生物鐘基因」使這三個美國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11-25 沐佑森灰產

三名美國人——傑弗裡c霍爾、Michael Rosbash和麥可w楊——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控制晝夜系統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

霍爾出生在紐約,Rosbash在堪薩斯城,他們都在布蘭斯大學工作。麥可楊出生於邁阿密,曾在洛克菲勒大學工作。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得主,被授予了傑弗裡c霍爾、Michael Rosbash和麥可w楊。twitter.com/lbwrastcdn

在周一在斯德哥爾摩宣布獲獎者時,頒獎委員會表示,科學家們闡明了生命形式的「生物鐘」是如何波動的,從而優化我們的行為和生理機能。「他們的發現解釋了植物、動物和人類是如何適應它們的生物節律的,以便與地球的革命同步。」

科學家們與果蠅合作,分離出一種基因,這種基因負責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會在夜間積聚,但會在一天內降解。生物鐘失調可能會影響到醫療條件和紊亂,以及旅行者在穿越時區時所經歷的時差反應。

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所長埃琳奧謝說,人們已經觀察了幾個世紀,植物和動物會隨著自然環境中的光線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行為。Rosbash和他的年輕人知道的是如何做。

她說:「基因構成了生物體可以追蹤時間的機制,這就使得它們——就像你的腕錶一樣——協調它們的行為和它們的睡眠-甦醒周期,與光暗周期的變化相一致。」

「晝夜節律系統的觸角遍及一切,」Rosbash在2014年接受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採訪時解釋道。「在人體的幾乎每一個組織中,它都在滴答作響。」文章還指出,它也存在於植物中,包括主要的糧食作物,而且似乎與「疾病易感性、生長率和果實大小」有關。

美國遺傳學家(L-R)Michael Rosbash、傑弗裡c霍爾和麥可w楊在香港中文大學肖學院的演講中。(法新社/香港中文大學)

他們早期的工作發生在1984年,當時霍爾和Rosbash在布蘭迪斯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合作,分離了控制果蠅晝夜節律的「周期」基因。霍爾和Rosbash隨後證明,這種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水平在24小時周期內發生變化,白天和晚上都在上升。他們推測,這種蛋白質阻礙了周期基因的活動。

但要達到這種效果,蛋白質必須到達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沒有人能弄清楚它是如何到達那裡的,直到1994年,年輕的時候,發現了第二個時鐘基因,現在被稱為「永恆」。他的研究表明,當蛋白質被永恆地綁定到由基因周期產生的蛋白質時,它們就能進入細胞核。他進一步確定了第三種基因「雙時間」,這種基因在24小時內似乎控制了振蕩的頻率。

周一上午,生物節律生物學領域的研究人員稱,科學家的工作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有深遠的影響。這一領域被稱為「時間生物學」。

杜克大學的Xinnian Dong說,其中包括「對人類健康的重大影響尚未得到充分認識」。

阿爾茨病、抑鬱症、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心臟病、肥胖症、糖尿病和其他代謝問題都是與晝夜節律失調有關的眾多疾病之一。Erol Fikrig是耶魯大學醫學院傳染病科的負責人,他解釋說,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受到晝夜節律的影響,這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抗感染的能力。」

Amita Sehgal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神經學家,他在1988年至1993年期間曾是青年實驗室的博士後,並研究了時鐘基因。她說,目前還不清楚這一領域的發展方向,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深奧的東西。」但是多虧了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這個領域已經發生了爆炸式的發展,我們現在知道,我們所有的身體器官——肝臟、腸道、肺裡都有生物鐘——我們的生理機能是有節律的。我們的血壓和體溫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會上升和下降。

現在,Sehgal自己的研究涉及到睡眠似乎是如何被生物鐘控制的,因為儘管我們晚上睡覺,我們對睡眠的需求似乎是獨立於時鐘的。她說:「如果你沒有時鐘,你仍然會睡覺,但它會在一天中隨機分配。」

楊說,在他們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一個研究領域是,當時鐘運行過快或過慢時,會發生什麼。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世界上有1%的人的生物鐘基因發生了突變,這與睡眠延遲有關。

「許多這樣的人出現在睡眠診所,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們現在有了一個分子和遺傳基礎……這給了我們一個工作的目標,」他在宣布消息後不久對記者說。

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很可能不是很多諾貝爾獎得主,因為諾貝爾醫學獎是出了名的難以預測。事實上,在頒獎典禮的新聞發布會上,諾貝爾委員會的一名成員說,當他告訴Rosbash他收到了這個獎項時,他的回答是:「你在開玩笑吧。」

這個高度保密的諾貝爾委員會沒有公布那些正在考慮獎項的名單,而且在其116年的歷史中從未有過。在宣布這一消息之前的幾周,人們把這些名字扔在了自己的名字上,這些名字總是很長,而且很有推測性。David Pendlebury曾是湯森路透的前任,現在有了澄清分析,他的選擇基於廣泛的數據分析,並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記錄,在過去的15年裡正確地挑選了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儘管並不總是在正確的年份)。

今年,他確定了匹茲堡大學的可能獲獎者袁昌和派屈克摩爾(Patrick Moore),他們的研究對象是與癌症相關的人類皰疹病毒8(kshv/hhv8);威爾康奈爾醫學研究所的劉易斯坎特利(Lewis Cantley)發現細胞信號通路及其在腫瘤生長中的作用;以及倫敦大學學院的Karl j.Friston,他在研究大腦成像數據的算法和技術方面的工作。也許其中的一個會在明年勝出。

近年來,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人類生物學領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一名日本科學家發現了人體防禦系統中的一種關鍵機制,涉及到細胞的再生,在癌症中起著重要作用;三名科學家研究了河盲症和瘧疾的治療方法;還有研究人員破譯了大腦的「全球定位系統」,使我們能夠在太空中定位自己。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於周二公布,周三的化學獎,以及周五的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於周一宣布,諾貝爾獎將於周一宣布,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期將很快公布。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是諾貝爾獎得主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非諾貝爾獎)。

相關焦點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三位美國科學家分享這一殊榮
    央廣網北京10月3日消息(記者邢斯嘉 李行健 見習記者苗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時間昨天傍晚,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國科學家分享這一殊榮。兩年前,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亞洲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女科學家,也讓這個獎項被更多中國人所了解。屠呦呦是因為發現了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而得獎。今年,這三位科學家又是因為什麼得獎呢?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昨晚,央廣記者多方求教,用了近四個小時,力求給大家做靠譜兒的翻譯。
  • 霍爾等3名美國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諾獎:發現生物鐘機制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秘書託馬斯·佩爾曼說,當他給羅斯巴什打電話告知獲獎消息時,對方的第一反應是:「你是在開玩笑嗎?」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的獎金。值得注意的是,這三位獲獎者在2013年還共享了邵逸夫獎的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Young的研究便是探索我們的生物鐘,並闡明其內在的工作。他們在果蠅體內分離出一個控制日常生物節律的基因。研究表明,該基因編碼一種夜間積聚在細胞中的蛋白質(PER蛋白),然後在白天降解。隨後,他們發現了這個機制能影響其他蛋白質組分。生物鐘就是靠著這種機制影響著其他多細胞生物(包括人類)。
  • ...學或醫學獎公布:三位美國科學家通過果蠅帶你窺探「生物鐘的...
    北京時間今日(10 月 2 日)下午 5 時 30 分許,瑞典皇家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委員會公布了 2017 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傑弗裡·霍爾(Jeffrey C· Hall),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麥可·楊(Michael W·Young)將分享獎金,以表彰他們在「生物節律的分子機制方面的發現」。
  • 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解讀:生物鐘背後分子機制
    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解讀:生物鐘背後分子機制 時間:2017-10-03 09:57:1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NT
  • 2017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公布!
    導讀:2017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獎人是三位美國遺傳學家:Jeffrey C.Hall,Michael
  •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從左至右)的照片出現在顯示屏上。新華社發(石天晟攝)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2日電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2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評獎委員會說,人們過去知道,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生物都有內在的生物鐘,但其中原理卻長期不清楚。
  • 2017諾貝爾醫學獎公布,這三位科學家老厲害了
    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30分許,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遺傳學家傑弗裡·霍爾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這三個獲獎人有何來歷?
    這一發現也為抗擊貧血、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這是個啥研究?英國《衛報》稱,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真正的生理學獎,其核心在於身體對低氧環境的反應。據《衛報》報導,早在2016年,這三人就因揭示了「人與動物對氧氣含量的細胞感知機制」而獲得了素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威廉·凱林1957年11月23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目前是哈佛醫學院教授。
  •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揭曉
    新華社發(石天晟 攝) 三名美國科學家分享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2日宣布,將20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
  • ...3位美國科學家因研究「生物鐘分子機制」獲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
    10月2日,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的諾貝爾大會頒出了今年第一個諾獎——生理學和醫學獎。大會將這一獎項授予了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三位美國人,表彰他們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的分子機制。他們將共同獲得82.5萬鎊英鎊的獎金。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Rice 和英國科學家 Michael Houghton,因為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而獲得 202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關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筆資金應分成五等份,分配如下:……其中一份給予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內作出最重要發現的人。」
  • 解讀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昨日,由上海市科協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新華網「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及上海科協大講壇管理辦公室共同承辦的「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科普報告會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正如諾貝爾的遺囑所描述的那樣,其中一部分是獻給「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中做出最重要發現的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的第三個領域,由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諾貝爾大會頒發。諾貝爾獎的設立者本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先生,生前曾一直對醫學研究領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頒給這3人?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元人民幣)。1964年,美國生物學家布林伯格首次在澳大利亞土著人身上發現了「B型肝炎表面抗原」(即「澳抗」或B肝病毒)。1976,布林伯格(Baruch Blumberg)因對B型肝炎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74年Golafield首先報告輸血後非甲非B型肝炎。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為何頒給這3人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Alter)(美國)、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美國)共同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而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獎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包括美國醫學家凱林在內三名科學家獲獎。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1952年的大獎花落美國微生物學家瓦克斯曼,他發明的鏈黴素成功「徵服」肺結核,使美國1904年以前,每10萬肺結核患者死亡188人的比率,下降到1953年每10萬患者死亡4人。   1976年的獲獎者,則是B肝病毒的發現者、首個B肝疫苗研發者布隆伯格。他推動了人類對B型肝炎這一「沉默殺手」的研究與控制。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美國)、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美國)共同獲得這一獎項,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
  • 剛剛,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許,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