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之母新紀錄片發布:70歲,在巴西治癒心碎

2021-01-13 藝術中國

「在任何地方,你都沒有過家的感覺。」

「的確如此」

「因為你並非從地球來,你有銀河系的DNA。你從遙遠的行星而來是帶著某種目的來到地球的。」

「我的目的是什麼?」

「了解人類,並超越痛苦。」


阿布拉莫維奇在巴西

第二部紀錄片

提起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紀錄片,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2012年的《藝術家在場》(Marina Abramovi?: The Artist Is Present)。電影裡阿布拉莫維奇和前男友烏雷穿越長城的分手和多年後的重逢,讓無數人淚如雨下。


《藝術家在場》記錄了阿布拉莫維奇和烏雷的重逢與和解

電影大獲成功,但接下去的幾年對阿布拉莫維奇來說絕非風平浪靜:和烏雷的官司鬧得滿城皆知、回憶錄中的失言讓她飽受爭議、美國大選期間作品又被川普的支持者們誤解……

「我可以應付肉體上的疼痛,但情感上的創傷會給我帶來更大的麻煩…歌唱家卡拉斯因心碎而亡,我不希望這也發生在我身上……我曾有過兩次極為強烈的愛的經歷,第二次讓我徹底心碎。」

阿布拉莫維奇決定遠行,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在2016年底看到了她的新紀錄片《瑪麗娜:巴西幻之旅》(The Space in Between: Marina Abramovi? in Brazil)。文章開頭的對話,就來自她和一位巴西薩滿。


阿布拉莫維奇在巴西

參加宗教儀式、嘗試草藥甚至服用死藤水……她決定通過探索自然和非物質的力量來進行心靈療愈。在70歲,依然會感到強烈的心痛;在70歲,依然想要超越痛苦。在探索藝術和自我認知的路,她還能走多遠?為了尋找答案,阿布拉莫維奇來到巴西。


電影海報

阿布拉莫維奇與巴西

紀錄片的英文名直譯為「中間地帶」(The Space in Between)。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阿布拉莫維奇的一生都處於「中間地帶」。巴西之旅前,她曾向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西藏的喇嘛學習冥想和思考,而這次她的老師將是巴西薩滿教巫師。


2016年,阿布拉莫維奇在巴西

早在1989年,阿布拉莫維奇就曾到過巴西——她來到這裡的礦場尋找靈感。她請求礦工們將她一個人留在礦井下和礦石相處。「實際上,我想讓礦物告訴我應該怎麼做,但大家都覺得我瘋了。」


1989年,阿布拉莫維奇在巴西的礦場


躺在礦石前的阿布拉莫維奇


阿布拉莫維奇希望通過和礦石相處來獲得靈感

「後來,我決定用這些巨大的礦石做鞋子,足足70公斤重的鞋子。工人們問我,『穿上這些鞋還怎麼走路?』我告訴他們,穿這些鞋子不是為了走路,而是為了讓精神可以啟程。」


重達70kg的鞋

阿布拉莫維奇希望可以延續並深入精神上的探索。「薩滿教巫師如何與自然連結,他們的精神力量來自哪裡?我想要向他們學習。向他們學習的一個方法,就是親自前往那裡,了解他們到底在談論些什麼。」

自然的力量

2016年,阿布拉莫維奇在巴西不僅再次前往當地礦場,更嘗試在瀑布前冥想、用泥土洗浴,甚至飲用著名的致幻藥物死藤水。影片真實呈現了她第一次喝下死藤水的體驗:

「我無法再控制任何事情,我的身體,我的思維,什麼都控制不了了。我不再擁有自己。瞬間,我開始嘔吐並且失禁。就好像有人把我的思想打碎了,打碎成了成千上萬個小碎片。

我覺得我要瘋了,我想讓一切停止。可是我越是想要讓它停下,卻越是深陷於這種感覺當中。我變成了一個囚犯,永遠無法逃脫。這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次體驗。」


喝下死藤水的阿布拉莫維奇


喝下死藤水的阿布拉莫維奇

令人意外的是,在完成了更多的精神療愈項目後,阿布拉莫維奇選擇再次嘗試死藤水,而這次她的感覺和之前完全不同——失控的狀態消失了。

顫抖、哭泣、幾近崩潰,阿布拉莫維奇選擇將一切過程甚至是尷尬的、私密的過程都公布於眾。之於她,作品、藝術和生活都在那裡,並無隱私可言。「我希望自己可以具有啟發性。如果我能經歷這個地獄,那麼你也可以。」


躺在溪水中的阿布拉莫維奇

5個關鍵詞

在巴西,阿布拉莫維奇不僅完成了自我療愈,對於藝術和人生,她亦獲得了新的感悟。5段來自阿布拉莫維奇的自白,或者可以幫我們了解她在巴西的所得:

隱形人

Invisible Beings

「在孩提時,我問得最多的問題並不關乎於宇宙,而是宇宙背後到底有什麼?所有事物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小時候我常常一個人。我的母親有很奇怪的潔癖,所有東西都必須是乾淨的,到處都可能有細菌。如果有任何人想要見我,他們在進屋時一定要帶上口罩。她也不喜歡我有朋友,因為她覺得他們身上的病毒可能會讓我染上疾病。

處於被隔離的狀態,我創造出自己的世界,一個隱形的世界。儘管大人們給我玩具和娃娃玩,但我對「物品」並不感興趣。我花很多時間和影子玩耍,我開始能看到隱形人,我和他們講話,有時我能在搖曳閃爍的光線中見到他們的樣子。」

中間地帶

Space in Between

「『中間地帶』是你離開家、離開保護之後,到達下一個地點之前所身處的地方;『中間地帶』是你向命運敞開心扉時的狀態。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它真的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地方。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一個『盒子』中思考,在一個『盒子』中生活。我們讓自己被熟悉的事物包圍,但當你離開安全區域,進入另一個地帶,那麼這個地帶就將是最具創造力的地方。」

自然

Nature

「在自然中,我們不需要藝術,因為沒有我們的自然已經足夠完美。在城市中,我們需要藝術,在人們行色匆匆的城市中,在被汙染了的城市中,在有著太多噪音的城市中,我們需要藝術。我們需要將自然中的體驗和經歷帶到城市中。」

藝術的功能

Function of Art

「我相信,藝術的功能就像橋梁一樣:連接不同社會背景、宗教信仰和種族的人。但同時,它也關乎於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交流,或者只是非常簡單的,兩個人之間的交流。」

行為

Performance

「我經常在公眾面前進行行為表演。我把工具和方法交給觀眾,他們不得不自己親身去體驗。我的工作只是進行調和,就像指揮家一樣。

公眾是我的鏡子,而我亦是他們的鏡子。每個人都有創傷、每個人都會感到寂寞,每個人都曾對死亡產生恐懼,每個人都有痛苦。我將我的一部分交付(給大眾),他們也將他們的一部分給予我。

人們想要從更深層次理解「行為(藝術)」本身,唯一的辦法就是開始屬於自己的旅程。」

這不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療愈。在電影的最後,阿布拉莫維奇的身影逐漸消失在一個巨大的山洞,而我們的目光繼續被她漸行漸遠的背影吸引著......

「在我面前的,是一個洞,而我將繼續探索。」

相關焦點

  • 3歲女童患眼母細胞瘤離世 眼母細胞瘤能治癒嗎?
    原標題:3歲女童患眼母細胞瘤離世 眼母細胞瘤能治癒嗎? 近日,一篇名為「王鳳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中稱河南省太康縣一2歲半女童被診斷出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其母在獲得15萬捐款後卻未救治眼球已脫出眼眶的女兒,反而去北京高端民營醫院為兒子治療兔唇。5月4日,不到3歲的女童離開人世。
  • 非常火的TED演講《失戀如何治癒心碎》 分手是人生的戰鬥
    她遇到未來老公的時間 會是在二十七歲時,一年後他們會訂婚,再一年後結婚。但當卡西二十七歲時,她沒有找到老公。她找到的,是胸部的腫塊。就是這樣,讓心碎很難治癒。成癮者知道自己有癮。他們在注射毒品時是有自覺的。But heartbroken people do not. But you do now. And ifyour heart is broken, you cannot ignore that.
  • Netflix新紀錄片這一段,讓全世界網友心碎……
    2018年3月19日,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在肯亞辭世,終年45歲,相當於人類的90歲。 據IUCN,目前,南極小鬚鯨的種群也將近受到威脅。
  • 6部適合孩子看的BBC經典藝術紀錄片,為你精選!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持續給予孩子,優質的藝術資源和美學學習路徑。今天TOFamily精選了6部適合孩子看的優秀藝術紀錄片,在這些作品中,孩子不僅能在邊邊角角感受到大師們對熱愛之事的投入、對美的追求和探索、對時代精神的解讀……更能通過獨特的視角,發現藝術的八面玲瓏。
  • 巴西少年感染狂犬病被治癒 全球第五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1日報導,2017年11月,14歲的巴西少年馬汀斯•多斯桑託斯達•席爾瓦(Mateus dos Santos da Silva)和兩個兄妹在裡約熱內盧的一個村莊被吸血蝙蝠咬傷後感染了狂犬病,他的哥哥和妹妹在幾周內相繼死亡,奇蹟的是他卻得以治癒。
  • BBC紀錄片揭秘女孩教海豚說話
    最近,網絡上「女孩教海豚說話、被海豚愛上」故事廣受關注,這個故事源自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一部紀錄片:《和海豚說話的女孩》,紀錄片將於
  • 第70屆柏林獲獎名單,韓國導演洪尚秀拿下最佳導演大獎
    紅毯上的金敏喜和洪尚秀(by 豆友 seabisuit)最受爭議的話題之作《列夫·朗道:娜塔莎》(DAU)僅獲得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列夫·朗道:娜塔莎》今年新增的「奇遇單元」也揭曉了4個大獎的歸屬,長達近8小時的《工作與時日》獲得該單元最佳影片。
  • 70歲淺丘琉璃子重出江湖 棄母山傳說再搬大銀幕
    70歲淺丘琉璃子重出江湖 棄母山傳說再搬大銀幕 時間:2011.01.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編譯/姬忠鵬 分享到:
  • 巴西聖保羅市超4成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仍伴有各類後遺症
    當地時間11月14日,據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市衛生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該市17044名曾住院治療新冠肺炎隨後痊癒的患者中,近42%在新冠病毒檢測轉陰後仍伴隨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或感染症狀,如呼吸困難、運動耐力減退和活動受限等。
  • 猶太大屠殺紀錄片《浩劫》導演克洛德·朗茲曼逝世,享年92歲
    有香港媒體報導,經典的猶太大屠殺紀錄片《浩劫》的法國著名導克洛德·朗茲曼(Claude Lanzmann)於本月5日在法國巴黎離世,享年92歲,其公關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他去世之前身體非常虛弱。紀錄片《浩劫》被喻為「英國奧斯卡」的英國影視藝術文化學院電影頒獎禮(BAFTA Film Awards)頒下最佳紀錄片獎,並且在1986年獲得第3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聯盟獎)論壇及新電影論壇最佳影片。
  • 瑞中建交70周年之際 VATP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系統發布
    因為疫情原因,無法到場的瑞士貴族藝術學院的瑞士及香港地區負責人、瑞士貴族藝術學院的瑞中法律顧問瑞士文斐律師事務所的瑞士部律師、瑞士艾格隆學院的執行董事以及眾多關注瑞士貴族藝術學院VATP 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系統的瑞士友人,以在線方式參與了此次發布。
  • 這部沒有人的紀錄片,卻比任何大片都要驚心動魄,看見愛恨情仇,治癒...
    物道君語:最近有一部紀錄片悄悄地火了,它裡面一個人都沒有,豆瓣上評分8.8,許多網友看後紛紛安利:「美得每一幀都想存下來做壁紙!」「真不敢相信是中國人自己拍的,和BBC有得一拼!」「本來只是消遣,但治癒了這個冬天。」「值得二刷!」……
  • 紀錄片《卡丹之家》在巴黎首映
    來源:海外網 海外網9月22日電當地時間21日晚,回顧法國時尚界泰鬥皮爾·卡丹從事時裝和藝術設計70年的紀錄片《卡丹之家》在巴黎沙特萊劇院舉行首映式。
  • 美國天后惠特尼休斯頓生前紀錄片曝光,因吸毒後溺水身亡
    六月十五日,美國天后惠特尼休斯頓紀錄片預告片發布。紀錄片把歌后的一生的經歷都完整展示了出來,有著很多罕見的採訪,現場。紀錄片裡還展示了惠特尼生前所經歷的種種磨難,從父母到丈夫,最後她只能選擇從酒精和毒品中尋找安慰,這樣的結果讓人心碎。
  • 治癒春節「被動宅」,30部頂級紀錄片,先馬後看!
    優酷紀錄片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治癒「被動宅」,紀錄片單來!小編整理了30部頂級紀錄片,收藏這份片單,促進多巴胺分泌,調理心情細菌病毒自然遠離。地球不是宇宙中的黯淡星球,是獨一無二的偉大星,《被點亮的星球》以「頂級視角」從宇宙看地球,跨越20億年歷史,穿越上千萬光年空間,為新一代人類重新定義地球,魅力詮釋驚心動魄的地球時刻。「從我個人的理解,這部片子是一個藝術和哲學的探討,但最終落到了一個科學的解釋上面。」導演李佳夢說到。
  • 奧特銀河格鬥:肯和貝利亞聯手擊敗安培拉星人,白貝因奧母心碎!
    奧特銀河格鬥第二篇章馬上就要在這個禮拜開啟,主要講述的是光之國之前的戰鬥,也就是對決安培拉星人的時代,那時候光之國陷入了危機,肯和貝利亞站了出來,大家可以看到那時候的奧特之父,他的角是非常短的,這也就是他年輕的時候。面對宇宙皇帝,光之國被毀滅了一大半,他和白貝都立下了不少戰功,不過肯的戰績更好一點。他們最關鍵的戰鬥還是和皇帝的死戰,奧父和白貝都被重創,可見皇帝有多強大了。
  • CCTV9推出10部精彩紀錄片,足不出戶看大片
    春節期間,紀錄頻道相繼推出《蔚藍之境》(自然篇)、《楹聯裡的中國》、《盛典》、《大數據時代》、《稻米之路》、《塞倫蓋蒂》、《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建築藝術之奇思妙想》、《在影像裡重逢》、《中國的寶藏》十部精品力作,為觀眾奉獻高品質的視聽盛宴。
  • 風靡ins超人氣巴西塗鴉藝術家現身復星藝術中心!
    風靡ins超人氣巴西塗鴉藝術家現身復星藝術中心!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2月26日,復星藝術中心呈現巴西著名街頭藝術家組合奧斯吉美奧斯(OSGEMEOS)個展:「來者皆是客」。
  • 想要了解藝術、解剖藝術,你必看的影視作品及紀錄片
    我們都知道想要了解藝術除了書籍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更為直觀的方法就是影視作品亦或是紀錄片。而這種途徑的藝術真實性也是準確的,製作者除了要掌握許多準確的、科學的資料還要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研究,從而將最好的作品呈現給大家並且使大家能夠更深層次的認識每一位畫家或每幅作品背後的故事。接下來由小編來給大家盤點一些關於藝術家、藝術作品的影視劇或紀錄片吧。
  • 水資源危機紀實調查,紀錄片《零水日》坎城電視節亮相
    紀錄片《零水日》描述了全球多地水資源匱乏的急迫現狀,從南非開普敦2018年的水資源危機,到巴西亞馬遜雨林森林砍伐對全球水供給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再到美國中西部大量的農耕對水資源造成的驚人速度的損耗。人類行為和氣候變化對世界的影響正逐漸被人們所理解,希望這部電影能成為關於水資源、人類行為和氣候變化的持續討論中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