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外灘1日零點人流量峰值達前一天5.5倍
數據圖片說明:專注於移動網際網路推送研究的個推公司,在得知外灘事件後,運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子圍欄」技術,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分析,測得12月31日晚上六點到次日凌晨三點,外灘地區的人群密度變化圖。大數據分析顯示,外灘人流量在31日晚11點之後形成最高峰,峰值時刻人流密度為前一天同時刻人流量的5.5倍。
數據圖片說明:專注於移動網際網路推送研究的個推公司,在得知外灘事件後,運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子圍欄」技術,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分析,測得12月31日晚上六點到次日凌晨三點,外灘地區的人群密度變化圖。大數據分析顯示,外灘人流量在31日晚11點之後形成最高峰,峰值時刻人流密度為前一天同時刻人流量的5.5倍。
數據圖片說明:專注於移動網際網路推送研究的個推公司,在得知外灘事件後,運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子圍欄」技術,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分析,測得12月31日晚上六點到次日凌晨三點,外灘地區的人群密度變化圖。大數據分析顯示,外灘人流量在31日晚11點之後形成最高峰,峰值時刻人流密度為前一天同時刻人流量的5.5倍。
本報上海1月2日電(記者蔣韋華薇)1月2日晚上11點半,杭州個推公司推出的2014年12月30日晚6點到31日凌晨3點和12月31日晚6點到2015年1月1日凌晨3點上海外灘地區人群密度對比圖顯示,該地區1月1日零點的人流量最高峰是前一天同一時刻的5.5倍。
在標註時間為31日(實際為1月1日零點)的圖上,外灘整個區域處於大面積橙色,其中還有一個小圈為紅色。「這表示當時外灘的人流極為密集。」個推公司CEO方毅說。
個推公司使用的是一項被他們稱為「電子圍欄」的新技術。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定區域內設置「圍欄」,手機發出的信號「撞」上「圍欄」,就會留下一個記錄。在一個時間段內,根據手機信號「撞」過的數據,就可以大致推算有多少人正在這個區域內。方毅強調,「電子圍欄」無法精確統計到底有幾個人在這一區域,但是可以給出相對精準的範圍。加上與之前的數據(如前一天同時刻)作對比,可以精準地判斷出人流增加的幾何數量級。2014年第三季度,「電子圍欄」技術已完成全國布局和測試,但原計劃要2015年4月才對外公開。方毅作為80後大學生創業者的佼佼者,一直活躍在杭州和全國的各種大學生創業大賽上,並多次獲獎。
3年前,方毅在公司內部討論會上,產生了用移動網際網路來做地震測定的想法。當一個地區的手機突然同時出現震動時,我們理論上可以判定這個地區出現了地震。他隨即將這一近乎「天方夜譚」的想法與國家地震局進行了溝通,並逐步完善和測試,開發了一款名為「地震速報」的APP,結合國家地震臺網的數據,這一應用已經在多次地震中及時發揮作用,第一時間發出警示,為震源附近的人群推送地震信息,提醒儘快撤離。最近,方毅正在與國家地震局開展深度探討,希望用「電子圍欄」技術分析地震前後人群密度對比圖,為救災決策提供參考和支持。
「在大數據時代,天方夜譚似乎也變得可行了。」方毅強調,靜態數據要經過實時匯總統計,才能幫助運營團隊形成對事件和實際狀況的精確展現。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