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會不會地震?肯定在不同時間點有地震的,雲南也有地震帶分布,並且在7月21日,雲南普洱市瀾滄縣又發生了一次地震,這次地震的等級強度相對來說不大,大小為3級,震源深度為8千米,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怎麼感覺到,但是地震的發生確實是事實。這次地震影響應該不大,所以在外地的朋友也不用過於擔心,小地震在全球範圍之中每年都有很多,雲南這次不大也不用擔心。
那雲南會不會又出現較大地震?
雲南的地震帶並不是很多,主要就是以「小江地震帶」為主,從斷層帶的情況來看,也不太可能出現較大地震,當然這裡需要說明下,地震無法精確預測,所以到底會不會發生較強地震我們也不清楚了。那我們就看看主要的斷層帶情況。小江地震帶是主要的斷層帶,但是也分為了幾個小塊,中甸—南澗地震帶,大關—馬邊地震帶,瀾滄—耿馬地震帶,瀘水—騰衝地震帶,普洱—寧洱地震帶,通海—石屏地震帶。
所以這次地震從發生位置來看,可能是屬於普洱—寧洱地震帶。而小江斷裂帶和普渡河斷裂帶是影響昆明地區地震活動的主要斷裂帶,這就是雲南整個斷層帶的情況。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這次雲南地震震中周邊200公裡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53次,最大地震是2018年9月8日在雲南普洱市墨江縣發生的5.9級地震(距離本次震中203公裡)。
而在歷史上,雲南發生過比較大的地震,在1970年1月5日,雲南省通海縣、峨山之間,出現過震級為芮氏7.8級的地震,稱為「通海大地震」,根據分析這是位於通海縣高大鄉五街村,屬於曲江斷裂帶區域,這就是這次強震的情況,也可以看出來是斷層帶引發的。所以我們不知道未來雲南是否會出現相同的地震,當然永遠不希望看到,地震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最近幾天我國地震情況如何?
從7月19日以來,我國西藏地區的地震可以說相對比較頻繁,最強一次還達到了4.5級,都是位於西藏林芝市波密縣,總計是3天5次地震,所以這個地區的地震活躍程度在短時間來看是比較多的,7月以來其他區域都沒有這個地帶活躍,當然由於西藏多數屬於無人區地帶,所以應該也不會帶來多大的影響,這算是一個好事情,這就是我國近幾天比較特殊,並且可能相對較為活躍的地帶,但如果這也不能說明2020年怎麼了,是不是地震又在活躍了出現。
當然我國本身也是屬於地震帶相對較多的國家,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主要為三大板塊的地震帶分布,分別為華北地震區,青藏高原地震區,四川龍門山地震帶。
所以出現地震也是正常的情況,本身地震的發生多數都是因為板塊運動或斷層帶滑動所帶來的,所以大家不要對地震感覺到很意外。只要地震的強度不大,產生的影響不大,這就是我們最幸運的事情。
地震在科學之中能預測嗎?
很明顯,上面我們也多次強調了,地震在科學之中是無法精確預測的,所以大家不要相信其他說可以預測地震的說法,這是世界公認的難題,如今都沒有辦法做到。很多人時常用地震雲,地震魚,生物異常等說法來進行說明,但是可以說明的是,這些與地震並沒有什麼關係,並且地震魚,地震雲等情況都是很多人誤傳的一種說法,使用一句難聽的話那叫「無稽之談」。
如果這些都能做到地震預測,全球的科學家都還沒發現嗎?很明顯是不可能的,並且為了證明這些問題,科學界也專門進行了數據收集以及觀察,最終也沒有證明出這方面的說法,所以大家以科學為準,地震就是無法精確預測到的,而對於一些說可能發生多強地震的區域,例如美日經常說某個區域可能發生大地震,他們那也不是地震預測,而是一個「推測性」的可能說法,所以最多就參考下就行了。
而如今能夠減少地震影響的可能就是地震預警了,地震預警是建立在地震發生之後的一種「機制」,不屬於地震預測。地震預警可以為地震防禦爭取一定的時間,它是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這既是地震預警的作用,所以如今全球在未能徹底解決地震精確預測問題上,大多數地區都是建立地震預警,來減少地震帶來的影響,並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