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關於相對頻繁的地震發生也再次進入到了大家的視野,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在6月22日3時7分,位於冰島地區再次發生了一次地震,等級大小為5.9級,震源深度為10千米。而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本次地震並非是冰島附近的第一次地震。
在過去的24小時之中,總計已經發生了7次地震,最強一次為6級,也是全球最強的一次地震(等級存在差異,參考下)。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該地震的發生區域也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附近,所以也算是正常的地震模式,並且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幾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樣的地震發生,地球也並沒有不「安分」。
當然6月以來確實地震的頻率還是不低,特別是在5級到5.9級範圍內的地震相對較多。下面我們一步一步地看。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6月以來總計已經記錄到了5次6級以上的地震,其中最強是發生在紐西蘭克馬德克群島以南海域的7.3級大地震,其他都是在6級到6.9級範圍內的地震,1個6.1級,2個6.7級,1個6.8級。
這就是6級以上的地震強震數據,而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次數為33 次。去掉6次6級以上的地震,5級到5.9級範圍內的次數就是28次,所以還是不少了,在全球範圍之中,幾乎每天都有一次,5級到5.9級範圍內的地震還有多餘。
所以相對於這個範圍內的地震頻率確實較高,不過這些地震基本都沒有什麼影響,是最大的幸運,同時地震的發生又是屬於正常的情況,大家完全不用擔心,本身來說大多數也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附近,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不過這一年地球發生的自然災害確實是比較頻繁,讓很多人都懷疑地球到底是怎麼了,其實地球安然無恙。而地震的發生與板塊運動以及斷層帶的運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地球一直都是活躍的,地球的地質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的,只是有時候這些變化比較小,導致我們感受不到,所以地球頻繁運動也是很正常的。
地震的震級也有劃分,一般震級在3級以下都屬於弱地震,一般人類是感受不到的,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的地震為有感地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的地震為中強地震,這類地震也會給人類造成一定的損失。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的地震,其中震級大於或等於8級的叫巨大地震。
地震的震級越高,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就越大,人類的能力是無法阻止這些自然災害的到來的,不過我們也不用對這些自然災害感到過於的擔心,地質學家們會對地球進行密切的觀察與分析,儘可能減少我們的損失。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想說的呢?
猜你想看!!
外星人曾到達過地球?科學家找到2個地球遺蹟,難道兩者有關係?
6月一顆熊熊火球划過澳洲上空,事實證明,霍金末日論可能是真的
「宇宙牆」被發現,科學家們感到惶恐,人類真的只是實驗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