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地球作為人類生存的星球,可以說每次出現自然災難的時候,都可能影響到我們生存區域,而最近的地球運動狀態似乎又有點「故障」一樣,表現狀態不好,難道地球又在「活躍」了?當然,地球出現自然災難都是正常的,無論是地震,火山,風暴等都不屬於意外的情況,發生的概率很高,並且全球幾乎每天都有不一樣的自然災難發生,大家做好這些防止災難的能力就好,只要不影響就是最幸運的事情。
而根據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15日0時17分,全球發生一個了11月以來的最強地震,等級達到了7.2級,美國地質調查局標註為7.1級,位置是位於印尼馬魯古海北部海域。科學數據顯示,本次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在地震之後,最初也發布了海嘯預警,最後又取消了,但是在大地震之後,餘震不斷,非常多,所以在附近區域的朋友多多注意下,根據科學數據顯示,本次地震也是全球近5個月來的最強地震之一,由于震源的地理位置偏遠,並沒有很多人受到影響。
根據印度尼西亞氣象、氣候與地球物理局消息,印尼附近海域7.1級地震,引發了小海嘯(也就是小規模海嘯),但又取消了,我們上面也說了。根據11月以來的全球地震數據顯示,本次地震也是11月以來第5次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也是最強的一次。已經持平了10月總計的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數據,所以單從數據上來說,還是比較頻繁。本次地震也是屬於板塊運動或者俯衝帶之間引發的強震,美國地質調查局也進行了分析。
我們都知道,印尼是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所以也算是正常的。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本次地震發生在俯衝的Halmahera板塊與上覆的Sunda板塊之間的界面上,在太平洋板塊之間的主要板塊邊界以西約300公裡。該事件的斷層機制解表明,它激活了反向斷層結構,向西北或東南方向呈中等傾角,與該地區地震的總體趨勢一致,所以這次的印尼大地震就是這樣來得,印度尼西亞東部的構造極為複雜,主要受太平洋,澳大利亞,菲律賓海和Sunda板塊交匯的影響。
而在該區域,最強的地震活躍區還不是這次的地震範圍,而是在一個名叫「莫盧卡海」地區,該區域經常出現較強地震。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距2019年11月14日地震250公裡以內,發生了近110次6級以上的地震事件,其中7個是7級以上的地震事件,所以地震在該區域來說,整體上還是比較活躍。地震的發生很突然,是科學界無法預測的,至今還沒有一個辦法可以做到精確預測。
而對於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的滑動,我們時常也看到了預估某個地區發生的地震概率情況,這也不是一個地震預測的說明,算是一個模擬預估。地震在科學之中無法預測,地震預警如今還是在實施之中,全球不少的國家都在提升地震預警的能力,未來將全面實施秒級預警,那麼就有更多時間進行地震防禦了。按照已有的記錄來看,很多地區已經可以實現幾十秒的預警,也算是一個進步,所以值得為科學家們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