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道爾筆下的神探福爾摩斯可以說是個享譽全球的精英式人物,他才華橫溢,精通偵探業務所需的多種專長。尤其是他超強的觀察力,能夠讓他足不出戶就可以輕鬆解決很多疑難問題,他特別善於通過觀察來解決問題。
當然了,觀察力並非只有在破案的時候才有用,它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也很重要。
想要結識靠譜的朋友、想要發家致富、想要得到認可、想要家庭和諧幸福……這些都需要你具備一雙慧眼,學會觀察,通過觀察識別人性、發現機會、糾正自我。
那麼,我們普通人如何提高自己的觀察力,具備像福爾摩斯、間諜、刑警一樣令人嘆服的超能力呢?《像間諜一樣觀察》一書會為我們出謀劃策。
《像間諜一樣觀察》是一本教你如何觀察的書。本書第一作者傑克·謝弗曾任職於用FBI,先後擔任過FBI的特工和培訓師。另一位作者馬文·卡林斯,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博士,目前在南佛羅裡達大學商業管理學院任管理學教授。
通過閱讀這本書,你的思維方式、觀察能力、獲取信任、辨別真假、識別謊言等方面的能力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和改變,你將見證自己的「討喜商數」不斷飆升。
01友誼公式揭密人際交往原則
美國黑人藝術家瑪雅·安吉羅也曾說「我知道,人們會忘記你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但永遠不會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覺」。
可見,「感覺」在人際交往中有多麼的重要。那麼,如何讓別人對你有「感覺」呢?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貫穿全書的友誼公式。為了更好的詮釋這一公式,他還引用了一個案例作為分析背景。
FBI特工查爾斯受命策反一位身居高位的他國外交官海鷗成為美國間諜。在收集完有關海鷗的全部信息後,查爾斯按指示精心策劃了行動方案,採取了旨在建立友誼的行動策略。第一步要在沒有任何語言交流的情況下讓海鷗喜歡上他。第二步使用恰當的語言提示將這種好感轉化為一種持久性的友誼。
查爾斯先是在海歐每周購物必經街區的不同位置出現在他的視野裡,以引起他的注意。幾周後,海鷗開始與查爾斯有了眼神交流,他點頭回應,但沒有表現出更多關注。
又過了幾周,查爾斯增多了與海鷗的眼神交流,還會挑眉、歪頭或揚下巴。他用這些非語言信號釋放出更多的「友好信號」,兩人在這種無聲的交流中逐步建立了信任與好感,為日後實質性的接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兩個月後,查爾斯出現在海鷗常去的那家商店,但一直和他保持著距離,只是增加了和他在通道擦肩而過的次數,並延長了和他對視的時間。
又等待了幾周後,查爾斯了照常跟著海鷗進入商店,在海鷗每次必買的豌豆前對正伸手拿豌豆罐的海鷗說「你好,我叫查爾斯,是FBI特工」。
海鷗笑著說「我猜到了」。這次波瀾不驚的初始開始,他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海鷗最終被成功策反。
其實,這起長達數月之久的招募策略就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心理操作,目的是在兩人之間建立起一種在正常情況下絕對不會考慮的友誼,查爾斯利用「友誼公示」成功完成目標招募的各個步驟。
友誼公式包括四個基本模塊區:趨近度、頻率、持續時間、強度。即友誼=趨近度+頻率+持續時間+強度。
趨近度是指你和他人之間的距離和接觸時間長短。它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本要素,能增進你與目標人物之間的相互吸引。
眾所周知,共享空間的人更可能關注彼此,即使一言不發。趨近度發揮作用的關鍵是要人物處於一個沒有威脅的環境。
在海鷗案例中,查爾斯給海鷗留了足夠的時間讓他習慣自己的存在,並始終出現在安全距離內,不至於讓對方因不適而採取迴避行為。
頻率是指你和他人在一定時間內接觸的次數,持續時間指接觸時長。在海鷗案例中,查爾斯根據時間逐步增加他與海鷗邂逅的頻率和時長,通過延長在海歐周邊的活動時間,達到延長他們每次相遇的持續時間。
強度是指通過採取語言和非語言行為滿足他人需求的過程。
在上述案例中,海鷗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查爾斯的存在,查爾斯成功激發了他的好奇心。這種好奇會促使海鷗去發現查爾斯的身份和動機。查爾斯按照友誼公式掌控兩人的交往節奏,讓海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心理操作做判斷和決定,最終達到預期目的。
作者提出的這個友誼公式所包含的內容,其實也是人類所有關係的基本要素。人們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調整這四個關係要素來評估已有關係、並培養全新關係。
如果你想要強化某種關係,可以設法調整關係要素以實現預期效果。同樣的,也可以通過逐步削弱友誼公式的各個基本要素,以漸進的方式、在不傷害別人感情的前提下擺脫和結束不必要的關係。
友誼公式能用以確定某段關係需要改進的部分。例如情侶或夫妻,如果關係正在惡化,不知如何修復時,可以審視友誼公式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看一下在你們關係中是哪個要素有了問題,從而及時糾正修復。
合理利用友誼公式,能讓建立友誼變得易如反掌。
02觀察有助於打開別人的情感開關
「你沒有第二次機會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對於開啟一段友好關係非常關鍵。想要在社交場合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就要先通過一些肢體語言釋放友好信號,增強對別人的吸引力,讓對方把你當作潛在的朋友。
人們往往先見面再交談,所以你釋放的非語言信號會影響對方對你的看法,尤其是初次見面且不熟悉的人。通過觀察或釋放非語言友好信號可以增加社交機會,為贏得友誼奠定積極的基礎。
那麼,有哪些非語言信號是有機會引起別人積極關注的友好信號呢?作者認為挑眉、歪頭、真誠的微笑是很容易得到別人認可的三大關鍵友好信號。
挑眉作為一種基本的非語言友好信號,幾乎是一個人釋放友好信號的下意識動作。當人們彼此接近時,他們會向對方閃動眉毛,釋放自己並不構成威脅的信號。當然挑眉並不都是友好信號,如果一個人在挑眉時因延長眉毛上調時間,導致不自然的挑眉,則被視為不友好信號,會不利於結交朋友。
歪頭:向左或向右歪頭是一種非威脅性姿態,也是一種強烈的友好信號。歪著頭與他人互動的人被認為更值得信賴,也更有吸引力。與對話時頭部挺直的人相比,歪著頭傾聽對方講話的人被認為更友好、更善良、更誠實。
真誠的微笑:微笑也是一種強烈的友好信號,微笑的人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更加討人喜歡。微笑反映了信心,快樂,熱情,可以傳遞友善,能使人置身於更容易被接受的良好氛圍中。微笑可以釋放內啡肽,從而賦予我們幸福感。
對別人微笑,別人也會以微笑回應,這種回報性的微笑,可以讓一個人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如果你能讓別人自我感覺良好,他們就會喜歡上你。當然,這裡說的微笑是發自心底的真誠的笑意,而不是職業性的假笑。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眼神接觸釋放友好性信號。眼神接觸可以和以上友好信號相互呼應,給目標人物留下更多、更深的積極印象,從而把你視為一個潛在的朋友。眼神接觸時應保持不超過一秒的直視。更長時間的直視,有可能被視為挑釁,從而變成一種敵意信號。
長久凝望是一個強大的友好關係締造手段,這種非語言行為適用於彼此熟悉的兩人之間。如果你認為自己有能力掌握好直視和凝望的區別,那麼你就可以把相互凝望這一技巧安全的應用到陌生人身上,從而推動友好關係的建立。
除了這三大非語言友好信號外,作者還總結了十大社交細節。了解這些肢體語言所表達的含義,有利於我們增進與目標人物的關係。這些肢體動作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多見,比如,用以建立或強化親密關係、表達讚美和喜愛的觸摸動作;身體前傾表示示好;耳語和分享美食則釋放的是親密友好的積極信號……
作者認為除了了解友好信號外,還應該了解社交場合的一些敵意信號,以避免自己無意釋放敵意信號,給交友帶來麻煩。
超過一秒的直視和毫無顧忌的全身掃視是很明顯的敵意信號。這種用眼睛侵入別人空間的非語言行為被視為嚴重冒犯,會引起對方的強烈反感和敵意;
翻白眼也是一種阻止進一步互動的敵意信號,它表達的信息是你認為對方很愚蠢或者對方的行為不妥;
皺眉也是一種常見的敵意信號,往往表示不認同、不確定或憤怒等;
眯眼、鎖眉、努鼻等動作都會引起別人不必要的戒備和惶惑,會導致觀察方以消極的態度對你,而且不情願接受你傳達給他們的任何信息。
只要進行有意識的充分練習,我們在評估人類行為方面的觀察力和技能就會變成自覺反應,從而讓我們成為更有效的溝通者,為啟動與他人的積極關係創造條件。
03
觀察和應用非語言信號就像大牌明星出場前的暖場表演一樣,是為了更進一步與目標人物的互動做準備。想要推進一段關係深入持久發展,關鍵的決定因素還是語言的交流與溝通。
「無論是在婚姻裡還是在友誼中,交談是一切相伴的最終紐帶」。所以,溝通話術與溝通工具在人際交往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條「友誼黃金法則」,認為它對結交朋友有著非凡的力量和意義,是一切成功關係的關鍵。
這條法則的核心內容是:讓對方感到舒心,他們就會喜歡上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如果你讓對方感覺良好和舒心,他就會很自然地把你歸為受歡迎、被喜歡的一類中。
那麼,如何在人際交往中讓別人感到舒心呢?
首先要真誠的關注對方,關注他們的需求和狀況。這會讓你顯得友好和有吸引力。移情表述是關注別人、讓別人獲得良好感覺的有效方法之一。
移情表述是指將談話焦點放在你的談話對象而不是你自己身上。「你今天好像過得不太好」、「你今天看起來很高興」等移情表述能讓對方明白,有人不僅在傾聽他們,還在某種程度上關心他們是否幸福。這會讓他們在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的同時,喜歡上關注他們的人。
移情表述的基本公式是「那麼,你……」,比如,「那麼,你覺得今天的情況還不錯」、「那麼,你今天挺順利的吧」等等。這一簡單有效的技巧可以促使對方主動與你結交,因為每次與你談話都能讓他們感到舒心。
其次要學會讚美別人,尤其是當你藉助第三方讚美別人時,更容易讓讚美目標感覺良好,進而對你產生好感。第三方讚美需要一個你們共同的朋友或熟人,並能將你的讚美傳達給目標對象。
作者認為巧妙的、有分寸的使用「首因效應」,也可以為自己獲得別人的好感加分。如果你並不認識即將搬來的新鄰居,卻聽別人說那個人不可靠、有偷竊習慣時,你就會很容易地將他預判為不值得信賴的人,而不管他實際可靠程度如何,而且此後你會傾向於認為此人的一切言論和行動都不值得信賴。
行為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首因效應」。這種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雖然並非總是正確,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決定著以後雙方交往的進程。我們可以藉助作用強大的首因效應塑造友好關係或者讓別人按我們期待的方式看待我們。
溝通是一切成功的源泉,想要溝通順暢,話術很重要。
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案例:剛大學畢業的斯泰西在一家知名化學公司工作,憑藉熱情和技能,她發現了一個可以降低成本的新方法。
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於是她急不可耐的去找經理報告「你一直在用完全錯誤的方法製造這種化學品,我發現了一種更廉價的新方法」。
但經理卻拒絕聽取她的研究成果,還告誡她要專注於自己的本職工作。這讓斯泰西大失所望、不明所以。
很顯然,斯泰西如果採用符合心理學原則的方式和經理進行溝通,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比如,她可以這樣說:「先生,有一種方法可以增加我們公司的盈利,我想徵求你的意見」,這個話術不但體現了她對領導的尊重,還有效避免了認知失調,經理也會感覺良好,從而增加他接受新方法的可能性。
作者認為想要通過語言溝通確定並建立新關係,就必須遵循傾聽、觀察、表達、移情這四個要素,要始終遵循友誼黃金法則,無論是什麼情況下,都儘量最大限度的讓對方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
語言行為是激活「信任開關」並保持其開啟狀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藉助作者的這些溝通話術和友誼工具,我們就能發出正確友好的聲音。
這本書旨在告訴人們如何取信於人。作者認為了解和掌握這些技巧可以幫助人們在家庭、職場等任何人際交往場合構建成功的人際關係。那些有社交障礙的人,也可以按照作者的社交技能嘗試結交新朋友、建立親密關係。
在現在的「指聊」時代,面對面的社交已急劇減少。現代科技不但遏制了我們的情商發展,同時也加劇了有些人的社交恐懼。這並不是說受高科技養育的人們缺乏掌握社交技能和信號的能力,而是他們缺乏實踐這些技能的機會,無法有效處理面對面的人際關係。
這本書中所闡述的社交技能都基於最新的科學證據,可以讓我們在少費口舌之勞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取信於人,幫我們糾正社交問題,改善和消除我們與家人、同事、情侶或陌生人對溝通方面的擔憂。
你需要做的是鼓足勇氣去行動——要始終牢記,不付諸行動的知識沒有任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