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區嶺南路50弄住著一位居民侯某,8年來,將「小山」一樣的垃圾堆滿了房間、平改坡閣樓和樓道,周圍鄰居深受蟑螂、老鼠、異味之苦,但當事人卻寧願爬著出門也不願徹底清理!
今年7月2日,靜安法院對侯某家堆放的垃圾進行強制清理,足足清理了四天,共清運雜物上千袋,拉了整整9卡車。
這起因惡臭擾鄰8年最終被判強制清理的案件,在網上引發熱議,一些有著類似困擾的居民在看到問題解決曙光的同時,也拋出了一個個難解的疑問:這些「怪」鄰居為何寧願犧牲舒適的生活環境也要在家中堆積雜物?
為了走近這個特殊的群體,新聞晨報·周到記者選取幾個典型案例,走近這些喜歡在家中堆積雜物的居民和他們(她們)的鄰居,雖然很難,但還是希望能找到一個破解這類問題的可能路徑……
她,沒個10分鐘沒法爬進屋
有一個喜歡拾荒的鄰居是怎樣的感受?
對於居住在靜安區三泉路上某棟樓中的居民而言,宛如惡夢。
一年四季,我們左鄰右舍的門窗都是緊閉的。因為只要門窗一開,伴隨著過來的就是一股老鼠味。」
住在拾荒阿姨家樓上的一位業主直言。
這位業主所言非虛。9月15日,記者一踏入這棟樓的樓道中,就聞到了一股垃圾箱房特有的味道。伴隨著樓層的上升,這股味道會愈發濃烈,直到臭味源頭——五樓靠樓梯一側的一戶人家。
這就是鄰居們口中描述的「喜歡拾荒」的阿姨家。
記者看到,這戶人家的大門半開著,從大門中溢出的除了臭味,還有塞不下的衣服、鞋子、墊子、毛絨玩具,混著各式各樣的包裝袋,將這戶人家的大門塞得滿滿當當。由於實在堆不下,不少雜物蔓延至公共區域,侵佔了上下樓的通道。
她每天進出,就是把拖鞋放在門口,人爬進去。」
本文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張益維 責任編輯:姚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