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杭州濱江區的程女士給我們爆料,她婆婆半夜起來打了兩回蚊子,一周歲的寶寶還是被叮了好幾個包,真是懊惱得不行,「都入秋了,蚊子怎麼還那麼厲害啊?」
以為夏天才是蚊子作亂期?事實上這才剛入秋,蚊子進入了最後的瘋狂!而且叮咬起來,特別「窮兇極惡」。
當記者把程女士的困惑拋給杭州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防治所孔所長時,他笑了:「那位讀者的小區大環境,對蚊子的消殺工作是不是沒到位啊?」從他們的監測情況看,今年蚊子的密度、叮咬程度都不算特別厲害的。
蚊子媽媽發起瘋狂總攻,
不過今年不算特別厲害
孔所長當公衛醫生十幾年,妥妥的蚊子專家!他的工作主要是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等,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就是了解杭州每月蚊種數量和種類的變化。他說,杭州這兩年外環境蚊子消殺力度總體提升,蚊子的密度、叮咬都處於較低水平。
「具體來說,每年6月、9月,是蚊子繁殖的兩個高峰。今年監測數據數據顯示杭州蚊子密度總體仍處於較低水平。」
蚊子的繁殖和活躍程度,主要受氣溫和降雨等條件影響。
這麼說吧,蚊子和人一樣,超愛享受的。不喜歡酷暑和嚴寒,喜歡25℃-30℃。最適宜的溫度,是26℃,就是空調房裡最舒服的那個溫度。
杭州剛入秋那兩天,氣溫剛好在這個區間浮動,蚊子自然瘋狂了。如果再來一場溼噠噠的秋雨,那蚊子就蹦躂得更歡了。
有意思的是,一直以來對我們囂張的都是母蚊子。
孔所長說,因為母蚊子需要吸血產卵,所以要卯足勁吸更多的血,才能存儲足夠能量產卵,繁殖後代。
所以,過冬放大假前,為了孩子們,每個蚊子媽媽拼勁全力,怪不得叮咬起來特別狠。
民間對此有種形象的說法——秋蚊子猛如虎。
晚上被咬的,
多數是「宅家」蚊子
全世界有幾千種蚊子。孔所長介紹,拿杭州城區來說,常見的主要是淡色庫蚊和白紋伊蚊。
現在你晚上被咬得心煩意亂的,就是這種淡色庫蚊幹的。因為特別宅家,也叫「家蚊子」。
特點就是喜歡在暖和的室內作亂,在室內躲起來,晚上出來吸血。而且隱身功夫那是一絕,白天基本找不到它。
如果你在戶外經常被咬,那基本是白紋伊蚊幹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花蚊子。咬人「穩準狠」,而且比較容易攜帶登革熱病原體。
立秋後,這種花蚊子數量增多,也最毒。被花蚊子叮咬後,不但覺得癢而且疼,所以很多人的感受上,覺得秋季蚊子咬人更厲害。
有科學家說,地球的秋季越來越溫暖,意味著蚊子開始越冬滯育的時間延遲了。這可能也是秋蚊子兇猛的因素。
杭州近年來,秋季平均氣溫的緩慢升高,蚊子開始越冬的時間也晚了。
蚊子喜歡叮高智商的人?
蚊子喜歡什麼人?網上有段子說,高智商、身材好的人容易招蚊子,原因是母蚊子要優生優育……
大笑三聲,這些都沒有科學依據的。
孔所長說,一般認為,蚊子喜歡的對象是汗腺特別發達的、愛出汗的人。
因為蚊子是憑藉氣味尋找獵物的,最愛的氣味就是二氧化碳。也就是說,最愛叮二氧化碳呼出多的人。
比如小寶寶們,新陳代謝快,排出的二氧化碳多,身體周圍二氧化碳的濃度高了,蚊子蜂擁而來。
肺活量大的人,呼吸節奏快的人,能呼出較多的二氧化碳,蚊子嗅到後也會糾集過來。
成年人在勞累後,呼吸也會加快。
一般蚊子在15米外就能聞到二氧化碳的味道,遠遠的就會盯著你找準時機前來問候了。
滅蚊還是土辦法強,
天冷到10℃以下就勝利
身為滅蚊專家,孔所長最推薦的居家滅蚊方法,還是物理防蚊法,比如電蚊拍,或是用紗窗蚊帳這種傳統方法。
另外家裡養花養草的,記得注意盆盆罐罐、地漏、下水道、花盆等有積水處。有蓋子的要蓋上,能換水的要勤換水,消滅蚊子滋生的環境,就能達到事半功倍。
還有,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居民把蚊帳等撤掉了,誤以為防蚊工作結束,沒想到被叮個措手不及。所以,立秋後依然要像夏天防蚊那樣再堅持堅持。
再說到小區內的大環境,除了社區物業做好蚊蟲消殺工作外,孔所長特別提到一個細節,不要把生活垃圾扔到綠化帶裡,綠化帶特別茂密的話,樹蔭遮蔽的地方,垃圾上攜帶的積水不容易曬乾,那簡直就是蚊子的溫床。
所以綠化好、但清理不及時的小區,往往小區裡的蚊子就特別猖狂一些。
不過,也別太喪,根據以往經驗,天氣真正冷下來,蚊子就會慢慢歇菜。比如到10℃以下,大家基本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杭州眼下秋高氣爽的日子,還是免不了要和蚊子正面交鋒。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