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貴陽進入多雨季節,並時常伴隨短時強對流天氣——
冰雹來襲為何受傷的總是他們?
圖為4月5日20點30分,在團坡橋拍攝的貴陽城上空雷電。張艦元攝
新店鎮牛場鄉水田鎮
當前,貴陽正值雨季,汛期即將來臨,極端天氣不時出現。
4月5日17時開始到4月6日凌晨,我市出現短時強降水天氣,各區(市、縣)都不同程度受到冰雹的影響。
氣象資料顯示,近年來,貴陽市每年3月至6、7月間常出現冰雹天氣,而且降雹區域相對固定,存在規律性的冰雹路徑。
為何降雹區域集中?近年來貴陽市冰雹災害情況如何?各地及相關部門採取哪些防範措施?
貴陽四月天
多有雷電冰雹等極端天氣
受南支槽和低層切變共同影響,4月5日17時開始,貴陽市自西北向東南出現雷電、冰雹、大風短時強降水天氣。截至4月6日7時,全市共出現1站大暴雨(發生在清鎮鴨池河)、35站暴雨、139站大雨。
氣象監測表明,除息烽、開陽外,各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冰雹天氣,普遍直徑為5至10毫米,最大直徑20毫米左右,密度在每平方米70粒至400粒。降雹區域主要集中在清鎮市和貴陽市區。
地處鴨池河畔的清鎮市新店鎮,位於貴陽、黔西、織金三地交界,受災嚴重,據不完全統計,農作物受災面積100400畝;白雲區牛場鄉的房屋、農作物受損嚴重,共計損失1689萬元,受災人口約800戶3000人;毗鄰白雲區牛場鄉的烏當區水田鎮,共有8個村遭受冰雹災害,農作物受損面積約4000畝,預計農業損失642萬元。
事實上,每年4月,貴陽雨水開始增多。市氣象局在貴陽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貴陽常年(2000年—2015年平均數據)降水量正是從4月開始增多的。伴隨而來的往往是雷電、冰雹等短時強對流天氣。
據省氣象臺的最新天氣預報,4月20日至21日,貴陽市多雲轉陰天有陣雨或雷雨。
「雹打一條線」
多條冰雹路徑影響貴陽
俗話說,「雹打一條線」。
貴陽市氣象局通過天氣雷達監測,多年來,影響貴陽的有多條冰雹路徑。春夏季影響貴陽市的冰雹雲主要從黔西北入侵,也就是畢節和遵義方向過來的雷雨雲團。雷雨雲團進入貴陽轄區後,又分為開陽中部以北、息烽以南(西南)、清鎮、花溪等幾條路徑,進而影響貴陽全市。
4月5日發生的冰雹天氣,主要以從畢節市東部發展東移,經過鴨池河後的回波最為強勁,該冰雹路徑帶直逼清鎮,進而東移影響貴陽市區和花溪區,清鎮市是貴陽市最主要的冰雹前沿陣地。4月5日的冰雹,也主要是受這條冰雹帶影響。
清鎮市新店鎮區域內地理落差大,其中的鴨池河片更是貴州省少有的低熱河谷氣候,容易受到極端災害天氣的影響,在春夏季節遭受冰雹、強降雨等帶來的災害。據不完全統計,新店鎮分別在2014年3月,2015年4月、6月、7月,2016年3月,2017年4月遭受了冰雹災害或持續超過4天的強降雨,給農業、畜牧業等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白雲區牛場鄉分別於2015年6月、2014年7月出現雷電冰雹強降水天氣,造成房屋、農作物不同程度受損。
人工影響天氣
防禦冰雹災害重要手段
針對春夏季的強降水天氣過程,貴陽市、縣兩級氣象部門預報天氣情況,通過雷達掃面可判斷雷雨雲團的強度及發展趨勢,進而分辨雷雨過程中是否可能出現冰雹,及時做出預警。其中,人工影響天氣是防禦冰雹災害的重要手段。
根據天氣變化情況,4月5日17時52分開始,貴陽市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開展人工作業。但由於貴陽空域繁忙,得到民航批准的作業時間有限,全市共有6區縣35站申請作業50次,實際批覆作業5縣20站27次,共發射人雨彈654發,火箭彈11枚。
為有效應對冰雹災害,近年來,貴陽市在花溪、白雲、烏當、清鎮、修文、開陽、息烽7個區(市、縣)所轄鄉鎮共設有49個固定作業站,共有40門高炮、21臺火箭。其中,修文縣已在六廣鎮新建人影炮站,以預防冰雹對獼猴桃產業發展造成損害。該炮站預計今年6月投入使用。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3月至6月,貴陽市出現16次(一天算一次)人工防雹減災作業天氣過程,共開展防災減災作業131次,使用人雨彈2672發、火箭彈35枚,出現4個降雹日。
2015年3月至7月,貴陽市出現19次人工防雹減災作業天氣過程,共開展防災減災作業249次,使用人雨彈3941發、火箭彈84枚。其中,4月30日、5月7日兩次雷雨大風冰雹天氣過程,對部分鄉鎮帶來不同程度的災害。
2014年3月至7月,貴陽市出現17次人工防雹減災作業天氣過程,共開展防災減災作業337次,發射人雨彈6036發、火箭彈113枚。其中,3月19日、5月9日雷雨大風冰雹天氣過程,對部分鄉鎮帶來不同程度的災害。
建立應急預案
各地開展防災救災
規律性的天氣變化,使全市各級逐漸形成了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體系。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預警,各地積極開展防災救災。
多年來,處在貴陽冰雹路徑前沿的清鎮市新店鎮,已經建立起以「群眾自救+村委負責+站所包保+市、鎮兩級政府統籌」的防災救災模式。每當極端災害易發季節到來,政府統籌協調、各部門聯動保障、站所指導到位、群眾積極參與。
預防重於補救。新店鎮經常在節假日、趕集日、極端天氣易發季節,宣傳氣象災害的識別、氣象災害緊急避險、農業生產常見氣象災害防禦、氣象災害圖標識別等知識,提高群眾自主防禦意識,提升農村氣象防禦系統,最大範圍內的降低惡劣天氣的影響。
4月5日的冰雹災害發生後,白雲區牛場鄉包村部門第一時間走訪各村調查房屋受損情況,安排受損房屋重建工作,並聯繫保險公司到現場查看,爭取讓受損群眾及時獲得理賠;烏當區水田鎮啟動應急預案,成立11個工作組到各村調查災情,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開展分類指導,幫助群眾復耕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