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媒體工作者,主持人是嘉賓與觀眾之中最重要的橋梁,而作為不同類型節目的主持人,每位主持人也都有著非常明顯的個人風格。
像娛樂節目的主持人一般都非常幽默,常常拋出一些幽默的梗,讓人不禁捧腹大笑。而像我們常見的央視主持就沉著穩重,給人莊嚴大方的印象。
而作為央視名嘴的董倩,她的風格不但沒有受到觀眾讚賞反而被觀眾直呼受不了,覺得她太冷血,簡直沒有人性。
董倩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乖巧又聽話。長大後她也不負父母的期望考進了北京大學。由於自己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所以她報考了歷史系,那時的她可能怎麼也沒想過自己會去從事一個與自己專業沒有什麼關係的工作。
畢業後的董倩褪去了學校帶給她的光環,她就如其他剛畢業的學生一樣迷茫,對未來感到未知。
但是在一次的偶然機會下,她參加了央視的招聘,從此她就開始走上了主持的道路。經過種種考試,她努力考進了央視,成為了幕後工作人員。
剛進入央視的董倩,幹著與自己專業無關的事情,那她就覺得自己就像一塊榆木疙瘩,看著別的同事都在進進出出,忙裡忙外地,而自己能傻坐著不知所措。
昔日的高材生在無情的工作制度下被打擊的毫無自信,挨罵和受批評成了董倩最常接受的事情。但這些批評也更加堅定了董倩要好好工作的決心。
不甘心只屈居幕後的董倩,花了兩年的時間拼命努力來到了幕前,成為了主持人。
從一個小編輯成為了白巖松的搭檔,再後來,董倩憑藉著自己優秀的工作能力成為《新聞1+1》節目的主播,也成為了"央視名嘴"當中的一員。
董倩是一名主持人也是一名記者,為了更多真實的感受新聞,她經常去一線採訪,也正是因為這樣,她的採訪風格遭受了許多詬病與謾罵。
她採訪一名天津大爆炸中的消防員時,她問道:"你是家裡唯一的兒子,如果你要是出了事情,你爸媽怎麼辦?答案是什麼?"
消防員被她問得不知所措,眼眶也開始溼潤,只是底氣不足的回答一句:"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你"。
2019年,再一次採訪涼山消防員時,她更是十分無情的問道:"你和那個戰友的關係好嗎?你想救他嗎?戰友死了,你自責嗎?"
一個個誅心的問題像把刀子似的扎在被採訪者身上,讓他無話可回。
董倩犀利、一針見血的問題讓觀眾們為之大怒,紛紛罵她"冷血、沒人性",讓她滾出主持界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在一段時間之後,董倩出了一本叫做《懂得》的書,她說出了自己為什麼要用那樣犀利的方式採訪,她說:"我步步緊逼,其實我是於心不忍的,如果沒有這些尖酸刻薄的問題,大家要怎樣去記住這血一樣的教訓。"
作為一個記者,董倩是足夠冷靜的,她不夾雜個人感情只是客觀的去採訪當事人內心的最深感觸,其實大部分採訪她還是非常具有同理心,沒有咄咄逼人,更沒有居高臨下。
在許多大災難的面前,她都是勇敢衝在最前面的人。
到底該如何去判定一個人,這是自網絡高速發展以來最難回答的問題,我們看不清全貌,單憑某一件事情就對這個人下了定論,之後隨著風向的改變,我們再一次重新評價,最終,我們對這個人還是一無所知,只能憑藉自己的臆想去判斷。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希望大家都可以本著這個原則去儘量去尊重他人。
註:原創不易,請不要抄襲,一旦發現,必將深究,圖片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