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說「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自古以來,牡丹花都是富貴的象徵,牡丹開的花非常鮮豔,豐腴豔麗,花瓣豔麗的顏色及其引人奪目,一株牡丹花就像一位雍容華貴的貴婦人站立在那裡,遺世而獨立。
那麼中國牡丹花文化的起源是什麼呢?如果要從《詩經》中牡丹花的出現說起的話,距今已有3000年歷史了;秦漢時期,將牡丹花作為藥用植物記錄在《神農本草經》中,牡丹花便進入了藥物學。東晉顧愷之在洛神賦這幅創世名畫中也有提到牡丹花,從此,牡丹花便進入了藝術領域,其觀賞價值也是達到了其他一些花卉所不能及的高度。
牡丹花第一次進入園林景觀,是在隋煬帝時期,隋煬帝專門開闢出二百裡地為西苑,種牡丹花。唐代是牡丹花種植栽培的繁盛時期,唐代時期對牡丹花非常看中,在那時,牡丹花已經成了國運昌盛的標誌,固劉禹錫有詞「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牡丹花涉及的中國文化非常廣,有學術文化,語言文化,民俗文化等。自古至今,它們以文字為載體,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牡丹花具有相當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及其豐富的文化象徵意義,它既具有自然美又有藝術美,兩者完美的結合使我國園林文化的內涵。
在中國歷史上,牡丹花經常與詩詞歌賦,繪畫藝術,歌曲,戲曲等相互結合,此外,它還與服飾,雕刻藝術,陶瓷藝術等結合,及其完美地豐富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人們喜愛牡丹,賦予了它特別重要的意義,代表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和高貴品質。作為富貴的象徵,牡丹花並不是嬌弱的花,它原來生長在群山之中,由於當代人到處挖藥材的原因,迫使牡丹花只能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一般都生長在陡峭的懸崖上,儘管生活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牡丹仍能開出鮮豔絢麗的花,它表現出來的是無私的奉獻。
牡丹花是國家繁榮昌盛的象徵,寄託了人們對國家繁榮昌盛,和平的追求與期盼牡丹花擁有不畏權貴的高風亮節的品格。
在現在這個時代,牡丹花又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寓意,因為它非常貼切現代人民的生活,它代表著改革開放的中國的國泰民安和風調雨順,具有鮮明的時代象徵,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劉禹錫在詩中寫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可知牡丹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的形象之高大,它雍容華貴,有富貴之寓意,有嬌豔欲滴之姿態,是國色天香的富貴之花。
牡丹花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它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們肅然起敬,它雍容華貴的富貴形象令我們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