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叫張康陽的年輕人接受了媒體專訪,人生第一次面對媒體公開自己的故事。
張康陽今年26歲,是蘇寧國際公司副總裁、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董事,他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的兒子。
作為一個90後「富二代」,張康陽以這樣的方式走入公眾視野,備受關注。而和他一樣,同樣是90後的孫喆一今年也成為媒體關注的對象,他是融創董事局主席孫宏斌的兒子,今年5月,孫喆一被委任為融創的執行董事,年薪120萬元。
隨著80後已經進入「新中年」,90後的二代們已經陸續登場。幾年前80後「少主」們出場時同樣備受關注。
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保駕護航之下,無論是王健林之子王思聰、張力之子張量,還是劉永好之女劉暢、宗慶後之女宗馥莉,他們在家族企業的傳承和發展上,不拘一格,小有成績。他們的人生起點雖然高於其他同齡人,但肩負更大的責任甚至有更大壓力。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近況和故事。
90後「少主」登臺亮相
蘇寧董事長張近東之子張康陽
蘇寧董事長張近東之子張康陽出生於1991年,目前他擔任蘇寧國際公司副總裁、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董事這一重要職位,在他的帶領下,國際米蘭這隻百年球隊正走出2012年以來的低迷期、再創輝煌。
截至12月11日,國米以9勝2平0負的戰績在當前意甲積分榜位列第二。這也是自意甲23年前實行3分制以來,國米取得的最好成績。
據財富中文網報導,2016年加入蘇寧僅僅兩個月後,張康陽就代表蘇寧與國際米蘭前任主席馬西莫·莫拉蒂見面,完成收購前對俱樂部的盡職調查。這次至關重要的見面,張康陽給莫拉蒂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莫拉蒂對媒體稱,「張康陽是一個思維敏捷、反應快、有能力又溫文爾雅的小夥子。」數個月後,莫拉蒂向蘇寧出售了自己持有的國米全部股權,正是這30%的股份,對蘇寧收購國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多家媒體指出,張康陽身上有超出同齡人的成熟、老練氣質。在加入蘇寧之前,一次投資事件凸顯了他過人的判斷力。在張康陽赴美留學期間,他把銀行卡裡的存款全部投給了一隻科技股,留下的錢只夠自己付次月房租。被他選中的股票是特斯拉,短短幾個月後,他在特斯拉這隻股票上賺到了5倍的收益。
對於特斯拉,張康陽押注的是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張康陽指出,除了自己父親外,馬斯克是他心目中最偉大的商業偶像,「他很堅定地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的想法天馬行空,但他不僅做了,還做成功了。雖然同樣遇到了很多能讓人一夜白頭的問題,但他還是一點點挺過來。」
張康陽的成熟、判斷力與父親張近東的言傳身教密切相關。
財富中文網報導中指出,在張康陽幾歲的時候,張近東就經常帶他出席各種會議,包括當時蘇寧大規模拓張線下連鎖發展時重要店面的開業式,以及集團每年的年終表彰大會。年幼的張康陽會坐在宴會廳的一處角落,聽父親對每一個片區業績的點評,通常一坐就是一個下午。有蘇寧老員工向該媒體回憶稱:「那個只有幾歲的孩子就安安靜靜坐在那兒,連動都不動一下。」
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之子孫喆一
90後「少主」們登場接班,張康陽並不是個案,就在今年5月,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的兒子孫喆一也成為了融創中國高管,他今年只有27歲。
根據融創中國發布的公告,孫喆一自5月25日起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將享有薪金每年人民幣約120萬元及津貼及實物利益。融創中國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除孫宏斌在2016年獲得了120萬元的薪金,其他一眾董事的薪金均不足100萬元。如此來看,孫喆一的薪金也已經高過了融創6位「元老」級別的人物。
媒體報導稱,實際上孫喆一早在2014年就加入了融創中國。當年,只有24歲的孫喆一進入融創集團進行「輪崗」,先後在融創集團總部及其他區域公司擔任與資本市場、土地獲取、項目運營相關的職務。後來,孫喆一還擔任了融創集團的上海區域副總裁。
公開資料顯示,孫喆一2011年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學院,擁有工商管理及歷史雙學士學位。從美國名校畢業後,孫喆一併沒有馬上去融創任職,而是先後來到雪湖資本、昌榮傳播兩家公司「學習鍛鍊」。
公開消息顯示,雪湖資本是美國一家著名的對衝基金,總部位於紐約。該公司對應屆員工招聘的要求包括「成績優異,數字敏感性強」、「具有紮實的財務會計知識和量化分析能力」、「擁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學精神」等。昌榮傳播則是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廣告公關公司,曾七次獲得中央電視臺十佳廣告代理公司獎項,該公司董事會中還包括了傳媒投資大佬黎瑞剛。
和90後的張康陽、孫喆一一樣,幾年前80後「少主」們登場時同樣備受關注,他們如今都是"新中年"了,他們發展的如何?全天候科技匯總了幾個典型案例。
邁入"新中年"的80後「少主」們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之子王思聰
提到80後的「富二代」,相信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的獨子——王思聰。
今年29歲的王思聰被媒體稱為「國民老公」,從英國大學畢業回國後便開始擔任萬達集團董事。性情耿直的他還有一個外號——「娛樂圈紀委書記」,因為近年來,被他公開「炮轟」的名人包括馮小剛、範冰冰、張馨予、張蘭、愛戴等等。
不過,王思聰更專注的還是電競遊戲事業,他本身就是遊戲發燒友。為了打遊戲,王思聰曾曬出價值近50萬元的SONY Z9D電視,價值49萬的大奧二代耳機。他與林更新、陳赫一起開黑、大爆粗口;為了與周杰倫一起打LOL表演賽,他瘋狂練習、苦研戰術;他甚至會開車去網吧打遊戲至凌晨4點,最後還把錢包丟了。
當然,王思聰「沉迷遊戲」、「不務正業」只是表象,這位「富二代」早已把自己的愛好變成了生意,在過去幾年裡逐漸打造了一個電競帝國。在他的帶動下,一批網際網路巨頭湧入,促成了中國電競職業化、商業化、產業化的發展。
2011年8月,王思聰在微博宣布進入電競行業。當時的中國電競業面臨「沒地位,沒收入,沒退路」的窘境,金融危機爆發後,沒有贊助商、推廣渠道狹窄、缺乏變現方式的電競組織被打散,許多電競選手不得已改行。王思聰整合電競行業的道路從收購CCM戰隊(DOTA界冠軍戰隊)、重組iG電子競技俱樂部開始。2011年接過iG後,他著力將其打造成一流的電子競技俱樂部,為iG設計標準,儘可能做到規範化。除了訓練規範,iG還動用了強大的營銷包裝團隊,負責選手的代言、出賽、線下曝光和商演,這拉動了整個行業玩家薪資水平提升。
王思聰認識到:「混亂的產業鏈不是錢可以解決的」,要拯救電競行業,整個產業鏈必須有質的改變。在做事風格上,王思聰與父親王健林十分相似:不滿足於點、線、面,要做就做立體化的產業。開始對全產業鏈進行投資布局。
早在2009年,王思聰就拿著王健林給的5億元資金註冊了私募股權公司——普思資本,王思聰本人100%控股。天眼查信息顯示,成立至今,普思資本共投資了10家遊戲公司。在這些公司中,Forgame(雲遊控股)已於2013年在港交所上市,如今市值超18億港元;創夢天地也於2014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16年完成私有化後退市。
投資遊戲公司不僅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也成功打通了電競的產業鏈。此後,王思聰開始爭取遊戲賽事的承辦權,同時進軍遊戲直播、周邊衍生品領域。
2015年9月,上海香蕉計劃電子遊戲有限公司註冊成立,這是王思聰旗下香蕉計劃控股子公司之一。香蕉遊戲相繼舉辦了2015年英雄聯盟德瑪西亞杯總決賽及頒獎典禮,2016年英雄聯盟LPL春季賽和春季總決賽等賽事。
幾乎在同一時間,王思聰又抓住了直播的風口,當年9月,王思聰在微博宣布,熊貓TV直播平臺將上線,他本人出任CEO。此後,熊貓TV承擔了大量的遊戲賽事直播任務。根據易觀近期發布的《2017年10月國內遊戲直播app排行榜》,王思聰創立的熊貓TV已位居第三,僅次於鬥魚和虎牙。
隨著直播平臺上的一批「電競紅人」涉足電商行業,催生了為這些人服務的垂直購物平臺出現,王思聰看好這種平臺的運營模式,他在2014年投資了一個名為「牛鋪網」的電商平臺,從此也進入了電競周邊衍生品領域。
富力地產董事長張力之子張量
在投資領域「叱吒風雲」的還有富力地產集團聯席董事長、總裁張力之子張量。80後的張量是黑洞投資的創始人,自己也創立了數十家公司,涉足的領域不僅有房產,還有投資、餐飲、營銷、社區服務、智能家居等。
早在2003年,時年22歲的張量就創立了恆量建設集團,這是一家集機電設施、電力設備、工程施工、室內外裝飾等業務於一體的房地產配套綜合集團,後來更名為實地建設集團。2006年他又創立了房地產開發公司實地地產。
此後,張量涉足的領域由房地產向周邊行業延伸,先後創立了電梯媒體飛沙、網上3D售樓諮詢平臺狙房網、房地產綜合服務商普及中國等多家公司。這些公司大多都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以電梯媒體飛沙為例,公司在創立2年左右就被分眾傳媒收購。張量向媒體投資界透露,當年賣出飛沙回報達到了幾十倍。
2012年,張量還接手了父親張力創辦的力量礦業公司,成為力量礦業實際控制人,該公司當年在香港上市。
直到2014年,張量又開始進軍一個全新的領域——創投。當年,他創立了黑洞投資,資金全部來自於他本人。根據黑洞投資官網介紹,該機構關注的領域包括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高科技、智能硬體、消費品及服務、醫療健康等。截至目前,黑洞投資已經投資了40多家創業公司,包括貨拉拉、小藍單車等知名品牌。不過,目前小藍單車已經因資金鍊斷裂而宣告倒閉。
與其他富二代不同,媒體關於張量奢華生活、緋聞的報導十分罕見,雖然被稱為「新京城四少」,但他行事作風低調隱秘。一位熟悉張量的公司CEO向投資界表示,張量極其低調,話很少,但說出來的一定很有分量。
張量自己也對該媒體表示,「我的生活比較簡單,愛看電影、愛旅行。電影……喜歡看紀錄片、歷史片,比如……《國王的演講》。」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之女劉暢
接手家族企業並不是兒子的「專利」,女兒同樣可以成為接班人。
作為中國飼料大王劉永好的獨生女,80後的劉暢近年來也開始從父親手中接過新希望集團的龐大家業。
2002年,劉暢加入了新希望集團,在基層經過兩年「歷練」之後,2004年出任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2006年,胡潤首次發布中國女性富豪榜,當年僅26歲的劉暢以25億元身家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女富豪。
劉永好為護送女兒「出道」可謂用心良苦,過去幾年,他多次在公開場合介紹劉暢,為女兒打氣。2011年6月,劉暢就任新希望集團團委書記,劉永好在就職儀式上表示:「女兒就任新職,爸爸自然要來『紮起』(四川方言,護場)。」不久之後,劉永好在重慶投資設立了兩家私募基金,註冊資金分別為3億元和1億元,前者法定代表人也是劉暢。
2013年5月,劉永好宣布劉暢成為新希望集團下屬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的董事長。為了讓劉暢順利接班,劉永好特意請來企業文化與戰略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春花和劉暢一起擔任新希望六和聯席董事長。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導,劉暢掌管新希望六和的幾年來,公司的管理團隊更加年輕化,並完成了多起收購。
目前,新希望高管團隊的平均年齡下降至40歲,投資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甚至比網際網路公司團隊還要年輕。
而收購則被劉暢看成是公司的「供給側改革」,過去幾年,新希望六和先後完成了對本香農業、嘉和一品等多起收購案,劉暢表示,新希望近幾年一直在調結構的基礎上努力保證增長,以確保適應新的商業模型,適應新的食品端和農牧端。
未來,她給新希望集團設定的目標包括:進軍食品領域、繼續國際化擴張步伐,同時向新零售轉型。
劉暢認為,新希望雖然是全球第二大飼料生產企業、中國最大的肉蛋奶綜合供應商,但單純農業企業的估值很低,而農業是食品的基礎,在中國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城市消費人群需要更好、更安全的食品。食品消費發展空間大,估值也較高。
在國際化擴張方面,劉暢向上述媒體表示:
國際化是一個巨大的增長空間,新希望在澳大利亞投了很多企業,去到海外,怎麼撬動資源是最核心的。未來新希望的海外業務共享,將由目前的5%增長至20%。
據全天候科技了解,劉暢在新希望內部積極推動公司向新零售轉型。今年11月27日,新希望和多樣屋、圖普科技等10家企業一起與有贊籤約,啟動新零售實踐場共建計劃,雙方將在信息化、供應鏈、軟硬體上進行深度整合,構建零售行業的未來實踐場景。新希望新零售業務的一位負責人告訴全天候科技,劉暢的接任讓新希望的團隊更加開放,她鼓勵下屬大膽嘗試新業務。
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之女宗馥莉
劉暢在順應著父親精心安排的接班計劃,相比之下,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對接班一事似乎並不積極。
宗馥莉2004年大學畢業回國後,宗慶後馬上讓她直接參與管理。2010年至今,她擔任宏勝飲料集團CEO,這家公司承擔娃哈哈三分之一的產品代加工業務,主營食品香料、機械模具、印刷包裝和飲料生產等,但財務結算與娃哈哈集團獨立。
從2009年到2012年,宗馥莉執掌的宏勝集團年營業收入增長率超過30%,到2012年,該集團年營業收入超過120億元。
宗慶後對女兒管理公司的成績表示肯定,2015年2月,他在微博上稱:
在浙江省蕭山經濟開發區十大財政貢獻企業評選中,娃哈哈有四家公司上榜,這幾家公司主要由我女兒在打理。作為父親,不禁對女兒的成長深感欣慰!
不過,宗馥莉似乎並不希望生活在父親的光環之下,在國外接受教育多年讓她形成了獨立、直接、果斷的性格,她甚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絲毫不「恭維」父親和哇哈哈公司。
去年,宗馥莉被澎湃新聞問到「你是喝娃哈哈長大的嗎?」、「是否喜歡哇哈哈」等問題時,她給出的是否定答案:「小時候挺喜歡喝甜的,現在愛喝的是烏龍和鐵觀音。」她甚至還表示,認同娃哈哈曾經輝煌過,但現在一般般。
對於接班哇哈哈集團一事,宗馥莉也一直未表達出明確的態度。2016年,她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自己最喜歡的職業是自由職業,「想幹嗎就幹嗎,不是挺好嗎」。
今年11月,宗馥莉向新京報表示,「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話,我希望能夠去併購娃哈哈。那就是一種擁有,不是繼承」。在之前的7月份,宗馥莉收購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糖果失敗,這也被外界視為是一次自立門戶的行為。
對於宗馥莉會不會接班,宗慶後的態度也有所轉變。2014年時,宗慶後表示,子女可能股權接班,管理不一定接班,坦言「接班要慢慢看」。在2015年年中的一次採訪中,宗慶後又指出,宗馥莉願不願意接班,要遵從她本人的意願,「她在國外呆的時間很久,眼光和國內的不太一樣,其實娃哈哈作為民營企業,管理層接班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