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GEA螺杆壓縮機工作原理高清動畫,太酷了!先來幾張動圖感受一下:
建議wifi下觀賞視頻:
■1934年瑞典皇家工學院教授Lysholm(裡斯曼)發明第一臺雙螺杆式氣體壓縮機。
■從60年代開始,噴油雙螺杆機組應用於制冷機組。瑞典SRM公司(雙螺杆)首先發明雙邊不對稱型線螺杆,使螺杆機效率大大提高。
■1960年法國人Zimmern(辛麥恩)(單螺杆)發明單螺杆的新結構。1962年試製出第一臺樣機。
■70年代初,荷蘭GRASSO(格拉索)製成第一臺單螺杆製冷壓縮機。
螺杆式壓縮機汽缸內裝有一對互相嚙合的螺旋形陰陽轉子,兩轉子都有幾個凹形齒,兩者互相反向旋轉。轉子之間和機殼與轉子之間的間隙僅為5~10絲,主轉子(又稱陽轉子或凸轉子),通過由發動機或電動機驅動(多數為電動機驅動),另一轉子(又稱陰轉子或凹轉子)是由主轉子通過噴油形成的油膜進行驅動,或由主轉子端和凹轉子端的同步齒輪驅動。所以驅動中沒有金屬接觸(理論上)。
轉子的長度和直徑決定壓縮機排氣量(流量)和排氣壓力,轉子越長,壓力越高;轉子直徑越大,流量越大。螺旋轉子凹槽經過吸氣口時充滿氣體。當轉子旋轉時,轉子凹槽被機殼壁封閉,形成壓縮腔室,當轉子凹槽封閉後,潤滑油被噴入壓縮腔室,起密封。冷卻和潤滑作用。當轉子旋轉壓縮潤滑劑+氣體(簡稱油氣混合物)時,壓縮腔室容積減小,向排氣口壓縮油氣混合物。當壓縮腔室經過排氣口時,油氣混合物從壓縮機排出,完成一個吸氣——壓縮——排氣過程。
螺杆機的每個轉子由減摩軸承所支承,軸承由靠近轉軸端部的端蓋固定。進氣端由滾柱軸承支承,排氣端由一以對靠的賀錐滾柱支承通常是排氣端的軸承使轉子定位,也就是止推軸承,抵抗軸向推力,承受徑向載荷,並提供必須的軸向運行最小間隙。
工作循環可分為
吸氣、壓縮和排氣三個過程。隨著轉子旋轉,每對相互嚙合的齒相繼完成相同的工作循環。1)可靠性高。螺杆壓縮機零部件少,沒有易損件,因而它運轉可靠,壽命長,大修間隔期可達4-8萬h.
3)動力平衡好。特別適合用作移動式壓縮機,體積小、重量輕、佔地面積少。
4)適應性強。螺杆壓縮機具有強制輸氣的特點,容積流量幾乎不受排氣壓力的影響,在寬廣的範圍內能保持較高的效率,在壓縮機結構不作任何改變的情況下,適用於多種工質。
5)多相混輸。螺杆壓縮機的轉子齒面間實際上留有間隙,因而能耐液體衝擊,可輸送含液氣體、含粉塵氣體、易聚合氣體等。
1)造價高。由於螺杆壓縮機的轉子齒面是一空間曲面,需利用特製的刀具在價格昂貴的專用設備上進行加工。另外,對螺杆壓縮機氣缸的加工精度也有較高的要求。
2)不能用於高壓場合。由於受到轉子剛度和軸承壽命等方面的限制,螺杆壓縮機只能用於中、低壓範圍,排氣壓力一般不超過3MPa。
3)不能用於微型場合。螺杆壓縮機依靠間隙密封氣體,一般只有容積流量大於0.2m³/min時,螺杆壓縮機才具有優越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