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齒龍:25米長的侏羅紀海怪?
BBC《與恐龍同行》是經典的古生物紀錄片,捧紅了許多古生物,其中就包括滑齒龍。在影片中,滑齒龍以25米的傲人體長成為侏羅紀海洋中的超級霸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高盧超級海怪
滑齒龍的發現可以追溯到19世紀晚期。187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亨利·埃米爾·索維奇(Henri mile Sauvage)在法國北部的波洛格內附近發現了3顆長7釐米的牙齒化石。
圖註:滑齒龍的發現和命名者,法國古生物學家索維奇,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圖註:滑齒龍巨大鋒利的牙齒化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根據發現的牙齒表現出來的特徵,索維奇在同年建立了滑齒龍屬(Liopleurodon),屬名來自古希臘語中的「λεο」(意為「光滑的、平滑的」)、「pleurá」(意為「側面、側肋」)、「odn」(意為「牙齒」),意思是「側面光滑的牙齒」。滑齒龍的模式種名為殘酷滑齒龍(L. ferox),模式種名「ferox」有「兇猛、殘忍」的意思。
儘管索維奇命名了滑齒龍,但是他卻並不知道這種動物到底長什麼樣子,直到後來在英國發現了一具較為完整的滑齒龍的化石,我們才知道了這個傢伙的真實面目。
圖註:滑齒龍的骨架及其外形輪廓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保存在英國博物館中的滑齒龍骨架,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嚴重誇大的體型
滑齒龍之所以這麼有名全靠BBC拍攝的《與恐龍同行》,在第二集《危險的海洋》中,滑齒龍被描述成侏羅紀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其體長25米,體重150噸。在之後BBC製作的《海怪》中依然沿用了25米滑齒龍的形象。
圖註:BBC製作的25米滑齒龍,相當震撼,圖片來自網絡
滑齒龍巨大的體型無疑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到現在很多人仍然認為它是中生代海洋中的超級巨獸,這實際上是錯誤的。
下面是打衛星時間:滑齒龍屬於上龍類,這個家族的特點就是頭大。根據對長頭龍的研究,上龍類的平均頭身比在1:5左右,目前發現的最大的一塊滑齒龍的頭骨長1.26米(編號 NHM R3536),其體長應該為6.39米。根據已經發現的不同個體的化石碎片推算,滑齒龍的平均體長在5至7米之間,體重1至1.7噸,最大個體體長大約在8米左右,體重2噸。
圖註:真實大小的滑齒龍與人相比並不是特別大,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滑齒龍的體型大小圖,圖片來自網絡
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將滑齒龍拉下神壇了,其平均不超過7米的長度即便是在上龍家族中也算不上是大塊頭,更不要說與其他中生代的巨型海生爬行動物相比了。隨便說一句,目前發現的最大型的上龍是馮氏上龍(Pliosaurus funkei),也就是著名的「掠食者X」,其體長13米,體重約45噸。
兇猛的海怪
儘管失去了BBC賦予的巨大體型,滑齒龍依然是恐怖的怪獸。滑齒龍有長度超過1.2米的大腦袋,其腦袋外形扁長,一雙大眼睛長在腦袋頂上。在滑齒龍的嘴中長有兩排鋒利的牙齒,這些牙齒向外交錯咬合在一起,看上去就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大嘴+尖牙是滑齒龍的殺戮工具,任何被它咬住的動物都會遭到嚴重殺傷。
圖註:滑齒龍大頭骨化石,其嘴中長滿了尖利的牙齒,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圖註:大腦袋的滑齒龍,圖片來自網絡
大腦袋的滑齒龍脖子卻很短,後面的身體很大呈梭形,身後的尾巴較短。在滑齒龍的身體兩側長有前後兩對長度超過1米的鰭狀肢,這是其遊泳的工具。滑齒龍的身體結構和外形都是標準的上龍類,其特點就是大腦袋短脖子。
海底的偷襲者
滑齒龍生存於距今1億6200萬年前至1億5000萬年前的中侏羅世至晚侏羅世,是歐洲水域的頂級掠食者。
除了法國,古生物學家在英國、德國、俄羅斯都發現過滑齒龍的化石,這表明滑齒龍在當時非常常見。許多著名的古生物與滑齒龍生活在一起,其中包括了各種魚龍、蛇頸龍、利茲魚,它們都可能成為滑齒龍的獵物。
圖註:與利茲魚同遊的滑齒龍,其比體長超過16米的利茲魚要小很多,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滑齒龍捕獵時主要依靠其敏銳的嗅覺,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滑齒龍的頭骨發現其能夠將海水吸入嘴中,然後從鼻孔中排出,而在它的鼻腔內有一個凹陷處。滑齒龍獨特的鼻腔結構顯示它們可能具有非常靈敏的嗅覺,能夠通過吸入海水辨別獵物的氣味。
通過嗅覺的指引,滑齒龍在發現獵物之後會潛伏在獵物下面的海底,然後突然向上發起突襲。從滑齒龍的四肢特點來看,它的遊泳速度並不快,但是卻有很強的爆發力,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很高的速度。藉助著衝擊力,滑齒龍張開血盆大口撕咬獵物,直到將對方殺死。在許多魚龍類和蛇頸龍類的化石上,古生物學家都曾經發現過滑齒龍牙齒的咬痕,這是其捕獵最有力的證據。
圖註:襲擊大眼魚龍的滑齒龍,圖片來自網絡
滑齒龍主要生活在淺海中,這裡的食物更多,能見度也更好。
圖註:儘管滑齒龍不再巨大,但是它已經成為你我心中的圖騰,圖片來自網絡
雖然打了衛星,滑齒龍依然是最著名海生爬行動物,正如一個朋友所說:「25米的滑齒龍是一種信仰。」從分類上看,滑齒龍屬於大腦袋的上龍科,與上龍有很近的親緣關係,有機會可以介紹一下傳奇的「掠食者X」。
參考資料:
1.Noe, Leslie F.; Jeff Liston; Mark Evans (2003). "The first relatively complete exoccipital-opisthotic from the braincase of the Callovian pliosaur, Liopleurodon". Geological Magazin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0 (4): 479–486. doi:10.1017/S0016756803007829.
2.Sauvage, H.E. (1873). "Notes sur les reptiles fossiles. 4. Du genre Liopleurodon Sauvage.". 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géologique de France. series 3 1: 377–380.
3.Sachs, S. (1997). "Mesozoische Reptilien aus Nordrhein-Westfalen." Pp. 22-27 in Sachs, S., Rauhut, O.W.M. and Weigert, A. (eds.), Terra Nostra. 1. Treffen der deutschsprachigen Paloherpetologen Düsseldorf.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